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华倒刺鲃消化系统发育的研究

作 者: 高元彧
导 师: 郑永华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水产养殖
关键词: 中华倒刺鲃 消化系统 组织学 消化酶 补偿生长
分类号: S91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是长江水系的重要经济鱼类。为了探讨其系统发育的规律,并为中华倒刺鲃苗种的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试验在重庆市北碚区科委重点科技项目“中华倒刺鲃养殖技术试验研究和苗种基地建设”的资助下,以中华倒刺鲃仔稚鱼为研究对象,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中华倒刺鲃仔稚鱼消化系统的发育等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一采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中华倒刺鲃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试验二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饵料条件下中华倒刺鲃仔稚鱼消化酶活力的变化情况;试验三研究了饥饿和补偿生长对中华倒刺鲃仔稚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饵料条件下中华倒刺鲃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比较利用组织切片技术对不同饵料条件下中华倒刺鲃鱼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特点作了系统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倒刺鲃仔鱼的消化道发育过程中出现两个重要的形态分化时期,第一时期为出膜后5天至外源摄食之前,消化道由初孵仔鱼的直管状分化为食道、肠,并且肠道开始分化为前肠、中肠、后肠,各消化系统的分化基本完成,但其发育仍不完善;第二时期是在18~24日龄,其食道结构与成鱼基本类似,前、中、后肠的发育也已基本完成,至此,中华倒刺鲃消化系统的结构已接近成体。活饵组、饲料组、饥饿组的中华倒刺鲃仔鱼消化系统的发育不尽相同,饥饿组仔鱼在16日龄时死亡,16日龄的肠道、肝脏、胰脏生长情况同9日龄卵黄囊完全吸收后的生长情况相近,即仔鱼进入外源营养时期后,没有外部营养的摄入,其消化系统的生长基本陷入集滞;而活饵组仔鱼的消化系统发育状况好于饲料组,除了肠腺细胞更为强壮、褶皱更多以外,肝、胰组织更为致密,颜色更深。2.不同饵料条件下中华倒刺鲃消化酶活力的变化在本试验中测定了中华倒刺鲃仔稚鱼在分别喂养活饵、淡水微囊饲料以及饥饿的条件下,各个试验组鱼的生长和消化酶活力。在中华倒刺鲃仔稚鱼1、2、3、4、5、7、9、12、15、18、22、26、30、35、40、45、50日龄取样作体长、体重、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蛋白含量、AKP的测定。试验研究结果如下:在整个试验期间,中华倒刺鲃鱼活饵组的特定生长率为27.05%,饲料组的特定生长率为34.58%。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AKP均在第一天就检测到活性。各种酶活力在仔鱼出膜后随着生长而发生变化。1日龄到12日龄,三个试验组胰蛋白酶活力处于剧烈变化期,在4日龄时达到峰值,然后下降至极小值,7日龄时,饲料组和饥饿组的胰蛋白酶活力再次上升到最大值,活饵组则是在9日龄达到了极大值,其中饥饿组试验鱼在16日龄死亡,饲料组保持一个比较平稳的变化趋势,而活饵组则在保持一段时间的平稳变化后,再次进入剧烈变化期。饲料组同活饵组的变化趋势类似,活饵组胰蛋白酶活力在变化幅度上显著大于饲料组(P<0.05)。淀粉酶活力在三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从5日龄到15日龄,三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15日龄时存在极显著性差异,18日龄时,饲料组和活饵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8日龄后两组之间一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40日龄时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活饵组和饲料组在5日龄时脂肪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与饥饿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5日龄到15日龄,3个试验组具有显著性差异,12,15日龄时,3组之间差异极显著,18日龄后,饲料组和活饵组脂肪酶活力呈现交替上升的变化规律,除45日龄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生长时间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个试验组的试验鱼AKP活力在1日龄至15日龄时表现出类似变化规律,都在4日龄和9日龄时达到峰值,随后急剧下降,至15日龄时,饲料组和活饵组的AKP活力开始反弹,在18日龄时达到峰值,饲料组同活饵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差异不显著(P>0.05)。3.饥饿和补偿生长对中华倒刺鲃酶活力的影响中华倒刺鲃仔鱼的饥饿和补偿生长试验分六组进行,分别为正常生长(计为饥饿0d组)以及分别饥饿1d、3d、5d、7d、9d组,待各组饥饿期结束后开始投喂饲料即恢复生长,试验过程中分别测定中华倒刺鲃仔鱼的生长情况和消化酶活力变化情况。其0d、1d、3d、5d、7d、9d组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1.80%,11.52%,10.67%,10.54%,9.38%,8.51%,这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仔鱼生长情况整体下降。饥饿不同时间的各个试验组之间在饥饿结束分别恢复生长30d。随着饥饿时间的增加和恢复生长时间的延长,胰蛋白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都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脂肪酶活力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规律;AKP活性的变化趋势差别较大,饥饿5d、7d组的试验鱼同饥饿3d组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而饥饿5d组的仔鱼在整个恢复生长的过程中,其体重达到或接近正常生长组在相同时间内的增重量,这说明饥饿5d后恢复投喂,中华倒刺鲃的仔鱼可出现完全补偿生长的现象。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0
第1章 文献综述  10-20
  1.1 鱼类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研究进展  10-12
  1.2 鱼类消化酶的研究进展  12-15
  1.3 补偿生长相关研究进展  15-18
  1.4 中华倒刺鲃研究进展  18-20
第2章 引言  20-22
第3章 不同饵料条件下中华倒刺鲃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比较  22-26
  3.1 材料和方法  22
  3.2 结果和分析  22-24
  3.3 讨论  24-26
第4章 不同饵料条件下中华倒刺鲃消化酶活力的研究  26-40
  4.1 材料与方法  26-28
  4.2 结果与分析  28-39
  4.3 讨论  39-40
第5章 饥饿和补偿生长对中华倒刺鲃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40-50
  5.1 材料与方法  40-41
  5.2 结果与分析  41-47
  5.3 讨论  47-50
参考文献  50-55
附图  55-60
致谢  60-62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62

相似论文

  1. 两种规格马氏珠母贝育珠期的生长、消化酶活力及珍珠囊发育的比较,S917.4
  2. 枣叶片再生途径的组织学研究及影响遗传转化因素的分析,S665.1
  3. 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团头鲂和建鲤生长性能、体组成、消化酶及抗氧化酶的影响,S917.4
  4. 5株斜带石斑鱼肠道原籍菌的益生作用研究,S917.4
  5. 乳腺癌钙化X线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研究,R737.9
  6. 镉在鱼虾体内的富集及其对生长、消化酶活性的影响,S917.4
  7. 乌苏里拟鲿养殖生物学研究,S917.4
  8. 苯酚对多刺裸腹溞消化机能的影响,X174
  9. 凡纳滨对虾对蛋白质饲料原料消化率的研究及饲料配方实践,S963
  10. 不同调质温度对颗粒饲料质量和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S831.5
  11. 活动期溃结患者中医证型与病理组织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R259
  12. 龟足核型、白垩腺结构及卵子发生超微结构的研究,Q954
  13. 铜锈环棱螺对富营养化水体的综合生态效应,X524
  14.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主要营养成分和生理变化对养殖水体中关键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S917.4
  15. 耐温植酸酶对青鱼生长、消化酶活性及养殖水体氮磷含量的影响,S963.16
  16. 饥饿复投喂下克氏原螯虾的补偿生长研究,S917.4
  17. 紫石房蛤壳性状、摄食与消化系统及核DNA的研究,S917.4
  18. 二甲酸钾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肠道形态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S828.5
  19. 双峰驼肝脏脂肪瘤病理组织学与比较病理学研究,S858.24
  20. 猴头菇多糖对呼肠孤病毒感染番鸭细胞凋亡及免疫功能的影响,S858.32
  21. 苍耳活性次生物质对害虫的拒食作用及其机理研究,S567.239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基础科学 > 水产生物学 > 水产动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