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认知角度看“时间是空间”隐喻

作 者: 王晓艳
导 师: 董俊敏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认知角度 隐喻 空间域 时间域 理解时间 文化内涵
分类号: H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47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0多年以来,隐喻一直是众多学者注意的焦点,尤其是被修辞学家和批评家所青睐。然而近些年来,隐喻逐渐成为了认知语言学家的研究兴趣所在。他们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而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修辞手段。从认知科学角度来看,隐喻不仅应被看作是一种运用语言的方式,它还是人们通过具体事物去认识抽象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本文把概念隐喻“时间是空间”作为研究对象,这主要因为在认知语言学领域里,空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空间是一种基本的本体论范畴,人们往往借助对空间的概念认知去认识和构建其它抽象复杂的概念系统或事物。“时间是空间”隐喻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概念隐喻,通过它,人们可以认识和了解那些复杂和抽象的概念。总之,这个隐喻揭示了空间在人们理解时间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本文详细论述了空间和时间这两个域之间的相似性和关联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们通过哪些途径利用对空间的体验和认知去认识和理解时间概念。 本文由五章组成。第一章是对以前隐喻认知研究的一个回顾和综述。理查兹、布莱克、莱考夫对隐喻的认知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对隐喻工作机制进行了不同深度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理论。这些理论都为空间和时间这两个域的关联性的研究以及空间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映射把时间这一抽象范畴概念化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以自然体验、意象图式和隐喻映射为重点阐述了隐喻认知研究的理论依据。另外,作者还着重强调了相似性在隐喻认知中的重要性,指出它是隐喻的生成基础。 隐喻来源于相似性。通过隐喻的运用,我们可以将A比喻成B。通过将A看成B这一过程,我们能够将B这个域中的特征转移到A域当中去,由此这两个域的相似性就产生了,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个较熟悉的域去理解、体验和推理另一个新的或抽象的域。“时间是空间”这一隐喻生成了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域的相似性。那么这两个域之间的相似性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习惯用空间概念去定义时间?这两个问题可以在第三章找到答案。在这一章里,作者通过对时间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对空间的优先性和分类的阐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第四章从五个方面对怎样通过空间实现对时间的概念化和成形化作了详细地分析。这五个方面分别是:时间线的方向、时间线的形状、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时间位置、时间组的次序和时间是运动。 第五章阐述了“时间是空间”这一隐喻的文化内涵。隐喻不仅是语言的一部分,它还是一种文化现象。“时间是空间”隐喻作为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的概念隐喻和这两种文化有着紧密地联系。我们的物理经验和文化观念为这一隐喻的表达提供了很多可能的基础。这也就是说在理解时间这一概念上,这两种文化既有相似的一面又有不同的方面。 第六章总结了前面的内容,是本文的结论部分。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English abstract  5-9
Chapter 1 Introduction  9-18
  1.1 Richards  10-11
  1.2 Black  11-13
  1.3 Lakoff  13-18
Chapter 2 Cognitive view of metaphor  18-26
  2.1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ognitive semantics  19-24
    2.1.1 Natural experience  19-20
    2.1.2 Image schema  20-23
    2.1.3 Metaphorical mapping  23-24
  2.2 Similarity  24-26
Chapter 3 Time and space in metaphor  26-38
  3.1 Time  26-32
    3.1.1 Definition of time  26-27
    3.1.2 Categorization of time  27-32
      3.1.2.1 Orientational metaphors  28-30
      3.1.2.2 Ontological metaphor  30-32
  3.2 Space  32-37
    3.2.1 The primacy of space  32-35
    3.2.2 Dimensionality of space  35-37
  3.3 The relation between space and time  37-38
Chapter 4 Understanding time in terms of spatial concept  38-50
  4.1 Orientation of the time-line  40-42
  4.2 Shape of the time-line  42-43
  4.3 Position of time relative to the observer  43-44
  4.4 Sequences of time units  44-46
  4.5 Time as motion  46-50
    4.5.1 Ego-moving model  48-49
    4.5.2 Time-moving model  49-50
Chapter 5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IME AS SPACE metaphor  50-53
  5.1 Cause of similarity  51-52
  5.2 Cause of difference  52-53
Chapter 6 Conclusion  53-55
Bibliography  55-59

相似论文

  1. 云烟高端品牌个性化文化内涵研究,F273.2
  2. 海西科学解释网络模型中的隐喻,N02
  3. 概念隐喻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证性研究,G633.41
  4. 汉代“七”体研究,I206.2
  5. 张一白城市电影的创作研究,J905
  6. 从社会认知角度看广告中的性别隐喻,H05
  7. 汉英饮食动词对比研究,H314
  8. 界面隐喻理解的探索性研究,H05
  9. 维吾尔族舞蹈文化内涵及教学思考,J722.2-4
  10. 基于语料库的财经文本中英文隐喻对比研究,H315
  11.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英语短语动词习得研究,H319
  12. 瓯语隐喻研究,H173
  13. 隐喻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H15
  14. 文化生产与国家乌托邦的建构,I207.3
  15. 矢量地理空间数据数字水印算法与攻击性研究,P208
  16. 浅析“建筑创造力”的来源与实现,TU986.4
  17. 论中国民间美术元素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迪,J524
  18. 黑色喜剧电影艺术特征探析,J905
  19. 跨文化视角下汉法动物词汇比较研究,H32
  20. 英汉基本颜色词隐喻对比研究,H136
  21. 中美首脑政治演讲中概念隐喻对比研究,H315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写作学与修辞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