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县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研究——以偃师市为例

作 者: 黄艳丽
导 师: 吴克宁
学 校: 河南农业大学
专 业: 土壤学
关键词: 土地开发整理 潜力 评价 土地利用数据库
分类号: F3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752次
引 用: 1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是土地整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制定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根本依据,也是划定土地开发整理区的基础。因此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本论文从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研究服务于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角度出发,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库技术在潜力研究中的具体应用,以实证方式具体阐述县域内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的具体方法步骤。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待开发、复垦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评价单元。前者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素权重,运用指数和法计算评价单元综合分值;后者调查与评价同步进行,运用主导因素法进行宜耕性评价。偃师市宜耕未利用地 4184.08 公顷,宜耕待复垦土地资源 225.61 公顷。 2.实践证明,运用土地利用数据库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研究省时省力、成果精度更高。 3.单因素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法,容易把握,适用于影响耕地整理潜力实现的外在因素变化不大的均质评价区域;多因素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法难于把握,适用于基础资料完备、影响耕地整理潜力实现的外在因素变化较大的评价区域。 4.通过典型田块调查与典型田块设计两种方法,确定偃师市夹河区、伊南山前区、北部邙岭区、南部山区耕地标准系数分别为 94%、92%、88%、85%。 5.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采用自然增长法人口预测模型计算人口基数,按照建设部规定的农村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作为基准选择待整理农村居民点、计算农居地需求量,进而计算农居地节约量即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 6.偃师市土地开发潜力 3559.10 公顷,Ⅰ级潜力行政村 90 个,II 级 57 个,III级 63 个;耕地整理潜力 2543.59 公顷,I 级潜力行政村 66 个,II 级 81 个,III 级 80个;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 935.72 公顷,I 级潜力行政村 27 个,II 级 32 个,III 级 27个;土地复垦潜力 200.74 公顷,I 级潜力行政村 19 个,II 级 25 个,III 级 25 个。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较大的乡镇为府店镇、李村镇、缑氏镇,分别为 1202.89、837.15、811.17 公顷。 最后针对实证研究中的问题提出根据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评价单元及定级标准的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9-11
1 综述  11-18
  1.1 土地整理  11-12
  1.2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12-15
  1.3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研究进展  15-18
    1.3.1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研究进展  15-17
    1.3.2 国内大陆地区研究进展  17-18
2 引言  18-24
  2.1 研究内容  19-20
    2.1.1 县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研究  19
    2.1.2 土地利用数据库应用研究  19-20
  2.2 研究意义  20
  2.3 研究区域概况  20-24
    2.3.1 自然条件  20-21
    2.3.2 社会经济状况  21
    2.3.3 土地利用状况  21-24
3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研究基础  24-29
  3.1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的内涵  24-26
  3.2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的实质  26-27
  3.3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的特点  27
  3.4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的来源  27-28
  3.5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的评价单元、定级标准  28-29
4 土地开发潜力研究  29-35
  4.1 土地开发潜力的含义  29
  4.2 未利用地现状分析  29-30
  4.3 补充调查  30-31
  4.4 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  31-33
    4.4.1 确定评价单元  31
    4.4.2 划分适宜性分类类别  31
    4.4.3 选择参评因素  31-32
    4.4.4 拟定分级指标  32
    4.4.5 评定适宜性  32-33
  4.5 确定待开发土地资源的数量和分布  33
  4.6 计算净增耕地数量  33-34
  4.7 土地开发潜力评价  34-35
    4.7.1 评价方法  34
    4.7.2 评价结果  34-35
5 耕地整理潜力研究  35-61
  5.1 耕地整理潜力的含义  35
  5.2 耕地利用现状分析  35-36
  5.3 耕地整理的对象  36-37
  5.4 确定待整理耕地资源的数量和分布  37
  5.5 确定耕地标准系数  37-43
    5.5.1 耕地标准系数的涵义  37-38
    5.5.2 耕地标准系数的研究方法  38-39
    5.5.3 偃师市耕地标准系数研究  39-43
  5.6 计算净增耕地系数、净增耕地数量  43
    5.6.1 计算净增耕地系数  43
    5.6.2 计算净增耕地数量  43
  5.7 耕地整理潜力评价  43-44
    5.7.1 评价方法  43-44
    5.7.2 评价结果  44
  5.8 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44-61
    5.8.1 耕地整理的数量潜力与质量潜力  44-46
    5.8.2 耕地整理潜力单因素、多因素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46-61
6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  61-68
  6.1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  61
  6.2 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  61-62
    6.2.1 人均、户均农居地面积较高,区域差异明显  61
    6.2.2 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带  61-62
    6.2.3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浪费  62
  6.3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  62-67
  6.4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结果  67-68
7 土地复垦潜力研究  68-73
  7.1 土地复垦潜力的含义  68
  7.2 待复垦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及特点  68-69
  7.3 补充调查  69
  7.4 待复垦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  69-72
    7.4.1 确定评价单元  69
    7.4.2 划分适宜性分类类别  69-70
    7.4.3 选择参评因素  70
    7.4.4 拟定评价指标  70-71
    7.4.5 评定适宜性  71-72
  7.5 计算净增耕地数量  72
  7.6 土地复垦潜力评价  72-73
    7.6.1 评价方法  72-73
    7.6.2 评价结果  73
8 土地利用数据库应用研究  73-77
  8.1 土地利用数据库概述  73-74
  8.2 传统研究方法的不足  74
  8.3 应用研究  74-77
    8.3.1 在基础数据调查、处理中的应用  74-75
    8.3.2 在待开发、复垦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75-76
    8.3.3 在潜力分析中的应用  76
    8.3.4 在建立潜力数据库中的应用  76
    8.3.5 在图件编绘及数据输出中的应用  76-77
9 结论与讨论  77-82
  9.1 结论  77-80
    9.1.1 待开发、复垦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  77-78
    9.1.2 单因素、多因素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的比较  78
    9.1.3 偃师市耕地标准系数研究  78-79
    9.1.4 多种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方案的比较  79
    9.1.5 偃师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  79
    9.1.6 土地利用数据库在潜力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79-80
  9.2 讨论  80-82
    9.2.1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单元的选择  80
    9.2.2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标准的确定  80-82
附表  82-97
参考文献  97-101
英文摘要  101-102

相似论文

  1.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2. 基于信息熵的课堂观察量化评价模型研究,G632.4
  3.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4. 基于感兴趣信息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技术研究,TP391.41
  5. 城市商品住宅开发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F293.35
  6. 冬青属植物资源收集与无性繁殖技术研究,S184
  7.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8. 云南省人力资本空间网络结构关键效率因素研究,F249.27
  9.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10.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11.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12.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13. 山野菜石参营养成分与品质分析,S647
  14. 论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改革,G633.3
  15. 黄磷储罐区安全评价方法研究,TQ126.317
  16. 女性乒乓球服的热湿舒适性研究,TS941.15
  17.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18. 课堂互动对高中生英语口语能力影响的行动研究,G633.41
  19. 以形成性评价促进初中生英语核心词汇复用能力提高的行动研究,G633.41
  20.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学科建设中的应用,G642.4
  21.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在高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G712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理论 > 土地经济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