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途径研究

作 者: 鲁林林
导 师: 杨朝聚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学
关键词: 新农村 新农民 人力资源开发 途径
分类号: F32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48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经济的增长不仅仅取决于物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人力资源。过去那种以投入自然资源、物力资源和劳动力数量为主,而不注重人力资源开发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明显地不能推动经济高速发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长期以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我们在农业投资、农村建设、农民素质提高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亏欠,这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三农”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党的十六届五中提出,要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因此农民的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质量至关重要。近二十几年以来,我国农民素质虽然从总体上有了质的提高,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农民以及我国城市人口的素质而言,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对广大农业人口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成为实现我国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河南是个农业大省,农村经济管理在全国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农业得到了巨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与世界水平及我国发达省份相比,河南省农业生产力水平仍相当低。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农村人口多,而耕地面积连年递减,生产经营规模无法扩大,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众多。农民素质普遍低下造成其向非农产业转移困难重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因此,要提高河南省农业生产力水平,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就要加速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使传统农民变为现代农民,推动从事种植业的剩余劳动力向农业的其它产业和服务业转移,向农村非农产业转移,有条件的向小城镇和城市转移。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成为河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河南省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确保农业基础地位的迫切要求。本论文的研究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在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的指导下,深入分析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大力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并结合河南农村人力资源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河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途径的设想。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8
绪论  8-9
1 新农村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理论  9-17
  1.1 新农村的内涵及建设意义  9
  1.2 人力资源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9-12
    1.2.1 能动性  11
    1.2.2 时效性  11
    1.2.3 增值性  11-12
    1.2.4 社会性  12
    1.2.5 可变性  12
  1.3 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源的关键  12-15
    1.3.1 国际学者对人力资本的相关研究  12-14
    1.3.2 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联系及区别  14-15
  1.4 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形式  15-17
    1.4.1 健康开发  15-16
    1.4.2 教育开发  16-17
2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17-19
  2.1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才能促进新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17-18
  2.2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才能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18
  2.3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才能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18-19
  2.4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才能逐渐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19
3 新农村建设中河南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19-25
  3.1 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庞大、剩余劳动力问题突出  20
  3.2 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科技素质偏低  20-21
  3.3 农村就业劳动力分布结构、配置状况不尽合理  21-22
  3.4 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农村人力资源身体素质不高  22-23
  3.5 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经营管理能力差  23
  3.6 基层领导素质较低,难以带领农民致富  23-24
  3.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盲目性强,且缺乏针对性培训  24-25
  3.8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缺乏系统的整体规划和行动方案  25
  3.9 文化生活不丰富,造成思想观念守旧  25
4 新农村建设中河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途径的现实选择  25-36
  4.1 发展农村教育  26-29
    4.1.1 基础教育成本补偿重心上移至省级  26
    4.1.2 有针对性地发展职业教育  26-28
    4.1.3 农村教育形式多样化  28-29
  4.2 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  29-31
    4.2.1 培育农村人才市场体系  29-30
    4.2.2 搞好劳动力转移  30-31
  4.3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31-32
  4.4 建立农村人才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  32-33
    4.4.1 建立人才评价机制  32
    4.4.2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32-33
  4.5 提高农村基层领导素质  33-34
  4.6 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全面素养  34-36
参考文献  36-38
后记  38

相似论文

  1. 在大肠杆菌内引入MVA途径高效合成抗疟药青蒿素前体—紫穗槐-4,11-二烯,TQ463
  2. 城郊型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267.2
  3. 教师专业成长积分制的实践探索,G451.1
  4.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5. 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研究,X171
  6.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7.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蚁族”现象研究,D669.5
  8. 草除灵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及降解途径的研究,X172
  9.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10. 梨火疫病菌致病相关基因crp与tatC的克隆及功能分析,S436.612
  11. 丽江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67
  12.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人民信访制度的研究,D632.8
  13. 新形势下侨联组织发展的途径探析,D634
  14. 南京农村青年创业问题研究,D432.6
  15. 新农村建设中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D422.6
  16. 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背景下山东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442.6
  17.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制教育研究,D920.0
  18. 盐城市新农村建设中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422.6
  19.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业高职院校发展研究,G718.5
  20. 不结球白菜抗坏血酸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BcPMI2的功能分析,S634.3
  21.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政党关系研究,D665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