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省管县”财政体制的评析与推进思路探讨

作 者: 孔振华
导 师: 程谦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财政学
关键词: 市管县 省管县 财政体制 财政分权 县域经济 减少政府级次
分类号: F81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154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省管县财政体制由于在浙江等地区取得的不俗的成绩,给其他省份带来了启发。部分省从解决县级财政困难、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增强省级宏观调控能力出发,经历了“市管县”体制之后,又重新回归“省管县”体制。因此,“省管县”财政体制再次成为财政改革的焦点。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这个背景,试图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研究财政管理体制。首先对各地财政管理体制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好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省管县”财政体制推广实施的限制条件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然后探讨了建立科学、规范、合理、高效的“省管县”财政体制的推进思路。一、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全文由前言和四章正文两部分组成,约3万字。前言部分简要的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目的、研究方法,为后文的写作作一个铺垫。第一章我国省以下财政体制的发展沿革。本章首先回顾了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变迁过程,以“市管县”为全文的切入点,分析了“市管县”的由来。然后提出“省管县”财政体制是克服“市管县”体制各种弊端的必然选择。最后就“省管县”财政体制的涵义、有代表性的模式(浙江、湖北、海南)、各模式的不同特征进行了多方面的详细考察。本文认为考虑“市管县”是否应当让它继续存在,并不在于它已经存在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其是否符合现实的需要,是否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是否能够最大限度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体现公共利益。“省管县”财政体制相对于“市管县”财政体制而言,优势非常明显,代表了今后财政体制的发展趋势和改革方向,“市管县”财政体制将被取而代之。但是我们也要抱着清醒的头脑,由于各个省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对实施“省管县”体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也不尽相同,对于推行“省管县”体制的模式、时机和路径也有所不同。第二章“省管县”财政体制的理论分析。本章从分级财政管理理论综述及启示、扁平化管理理论及启示、政府行为目标对财政体制的影响三方面作了论述。写作的目的主要是在理论上分析“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存在正的效应。第三章现行“省管县”财政体制的评价。本章首先以浙江和湖北为例从实证分析角度分析“省管县财政体制的成效:1、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壮大;2、增加对欠发达县(市)转移支付的力度;3、有利于控制县级财政支出规模。其次分析了改革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及“省管县”财政体制在各地的适用性和条件。本文认为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实际上是机会和风险并存的,尽管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正确的,但改革不仅涉及到行政管理手段的变革,而且还关系到行政权力的再分配问题。另外,影响实施“省管县”财政体制效果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应防止不顾各地实际情况,简单“照搬照抄”式的改革方式,需要统筹规划,配套推进。第四章继续推进“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设想。在借鉴发达国家分级财政管理体制的经验的同时,就我国具体的国情,提出以“省管县”和变乡镇为县政府派出机构为途径,构建我国“中央、省、市县三级政府”的设想。本文认为可以选择一些发展前景较好的市县先推进试点改革,试点工作将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再逐步加大改革的力度。具体的路线设计可以为三步:放权、脱钩、适度调整地方政府的管辖范围。当然“省管县”财政体制不是孤立的制度设计,还必须有其它相关的制度安排加以配合:1、完善地方税建设,规范和稳定地方收入;2、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方均衡发展。二、创新之处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创新之一,从政府行为目标的角度分析省管县财政体制的优势。假定政府主体都是有其自身追求的“经济人”,所以他们的行为也都将毫无例外地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就市县关系来说,我们可以把地市和县当做经济理性人看待,都有其自身的既得利益,当制定方针政策和经济政策时,地市在利益博弈中处于优势地位。另外由于我国政治的特殊性,在我国宪法规定共产党对国家的统一领导,地方政府首脑的党性原则及其职务的任免都掌握在上一级政府手中,导致县领导很可能为了个人的政治目标,很少顾及县级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最终出现目标偏差。如果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以后,市只管理城市自身一块,县改由省直接接管,就可以克服上述偏差。创新之二,推行“省管县”财政体制的条件分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未来的五年,要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至于说哪些地方算是有条件的地方,到底应具备具体的条件是什么中央并没有明说。本文对推行“省管县”财政体制的条件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第一不同层级政府的功能进行定位。省政府转变为以宏观管理和调控为主的“决策型政府”,把市、县、乡政府转变为以向社会、企业和公众提供优质服务为主的“服务型政府”。第二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管制度。只有在一些民主体制比较完善的地方,当地选民更容易对地方政府产生约束力,才能让“省管县”财政体制发挥最佳的作用。第三政府管理幅度大幅度减少。第四“核心—边缘”理论的分析。像一些经济发达的直辖市、省会城市、中心城市,大致处于区域的“极化阶段”基本上结束,“极化效应”处于主导地位向“扩散效应”逐步扩大发展的时期,赋予这些地方附近的县级更多的权力和独立性,有利于更好的搞活经济,实现“均质化”发展。创新之三,利用财政分权理论分析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带来的正负效应。财政分权理论认为,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弓行关系,即太低的分权度或太高的分权度都不利于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成功,部分地是由于分权化在一定程度上为市场化创造了条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出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目标,必然要求财政运行以公共财政框架为取向,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将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置于重要地位,以较好地实现一般资源配置在市场方式下所无法实现的公平分配、经济稳定等社会发展目标。多层审批体制、过多的行政干预,障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将更多的在市场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退出,政府不再被看成了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主导力量,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将更加宏观。因此减少政府级次、扩大政府辖区范围的正效应将大于负效应,“省管县”财政体制所带来的政府管理方面的规模经济效应仍然为正数。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1
前言  11-13
  一、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11
  二、使用研究方法  11-13
1. 我国省以下财政体制的发展沿革  13-23
  1.1 省以下财政体制的发展概况  13-18
  1.2 “省管县”财政体制概述  18-23
2. “省管县”财政体制的理论分析  23-31
  2.1 分级财政管理理论综述  23-27
  2.2 扁平化管理理论的启示  27-29
  2.3 地方政府行为目标的影响  29-31
3. 现行“省管县”财政体制的评价  31-42
  3.1 “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效  31-35
  3.2 现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中的问题  35-38
  3.3 推行“省管县”财政体制的条件分析  38-42
4. 继续推进“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设想  42-53
  4.1 实施分级财政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42-45
  4.2 实施“省管县”财政体制的基础性改革探讨  45-49
  4.3 推进“省管县”财政体制的综合改革  49-53
参考文献  53-56
后记  56-57
致谢  57-58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58

相似论文

  1.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2. 财政分权体制下省际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研究,G647
  3. 省管县视角下我国省县关系研究,D630
  4. 资源型县域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F205
  5. 和谐社会和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F127
  6. 中部农区城镇化动力机制及相关问题研究,C912.8
  7. 解决基层财政困难视角下地方政府层级问题研究,F812.2
  8.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超梯度模型”探索,F127
  9. 长沙县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F127
  10. 地方政府收支、财政分权与通货膨胀,F822.5;F224
  11. 玉溪市“市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F812.2
  12. 基于县域经济视角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F323.6
  13. 省管县与市管县:县级城市的增长动力和制度探讨,F127
  14. 基于大圣文化品牌战略的顺昌特色县域经济发展策略研究,G127
  15. 论地方政府职能与县域经济发展,F127
  16. 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研究,F127
  17. 论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630
  18. 中国扩权强县改革研究,D630
  19. 江苏省邳州市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F127
  20. 现阶段我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研究,D630.1
  21. 省直管县问题研究,D630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财政、国家财政 > 中国财政 > 财政制度与管理体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