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世纪之交梁启超构建民族新文化设想

作 者: 方旭红
导 师: 汤奇学
学 校: 安徽大学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民族新文化 世纪之交 梁启超 适应时代要求 革命排满 文化救亡 积极健康 政治变革 文化理念 政治主张
分类号: K25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13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梁启超一向以“流质易变”著称。实际上,他是变中有不变,而不变又往往促成他的新的变化。自1898年10月至1907年7月,世纪之交的数年间,梁启超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由早先的热衷于“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式的政治变革,转面成为一个坚定的文化救亡论者。他孜孜以求的是:一方面要清理中国固有文化,发掘其积极健康的成份,剔除其不合时代要求的“旧染之污者”;另一方面要甄别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优劣短长,吸纳其符合中国国情的有益成果,抛弃其不良成份,将中西两种文化的“合理内核”“合一炉而冶之”,创造出融会贯通的、适应时代要求的中华民族新文化,借此“养成”新型国民群体,再通过新型国民群体,建成新国家、新政府、新制度。可以说,世纪之交的数年间,梁启超学习西方新文化,改造中国旧文化以救亡的方针始终未变。而且,正是由于这一文化理念,这一时期其政治主张才几经变化,由“革命排满”到保皇再变为“开明专制”。实际上,他的“变”是“不变”的结果,“不变”是“变”的动力。他所“变”者是思想的日渐深化,“不变”者是爱国之心、立宪之志、新民之念。他世纪之交构建民族新文化的设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民族新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中文)  3-4
内容提要(英文)  4-5
前言  5-10
一、 寻求文化救亡  10-19
二、 迎取西方美人为我育宁馨儿  19-30
三、 重铸国民新灵魂  30-39
四、 文字收功神州革命  39-41
注释  41-47
主要参考文献  47-49
后记  49

相似论文

  1.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2. 小说、佛教与王学,I206.5
  3. 梁启超青年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G40-09
  4. 梁启超政党思想与实践研究(1895-1914),D092
  5. 长庆油田文化实践VCT模式构建,F426.22
  6. 论梁启超与清华国学院,K263
  7. 梁启超新史学视野中的异域史研究,K092
  8. 梁启超翻译思想研究,H059
  9. 略论欧战后中国的文化自觉,K261
  10. 布里顿教堂寓言剧《麻鹬河》音乐及多元文化的探究,J617
  11. 从布迪厄社会学角度看梁启超的翻译思想和实践,H059
  12. 清末民初公债思想研究,F812.9
  13. 论世纪之交的“教授小说”现象,I207.42
  14. 美国高校德育研究,G641
  15. 反思与回归—梁启超儒学思想的嬗变,B259.1
  16. 试论梁启超和福泽谕吉的近代公民意识,K313
  17. 论梁启超历史教育思想,K092
  18. 世纪之交新词新语的社区文化透视,H136
  19. 梁启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I206.6
  20. 梁启超振兴实业思想研究,K251
  21. 梁启超的“新学语”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转型,I206.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 辛亥革命(1901~1911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