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清末民初公债思想研究

作 者: 宋长旭
导 师: 刘方健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经济思想史
关键词: 近代公债思想 内债 外债 清末民初 李鸿章 梁启超 孙中山
分类号: F81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代中国公债思想研究是近代中国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选题。中国古代历史上是没有公债制度的,“量入为出”是国家财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平时国家财政收支都是通过赋税、徭役等形式来实现的,基本不涉及公债问题,这是建立在以耕织结合为特征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能够实现收支规模的优化,体现了严格的中央控制和出入有常的思想,也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经济发展。1840年以来,随着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量入为出”逐渐被“量出为入”的财政管理思想所取代。我国近代意义上的公债思想,正是政府在传统筹资手段用尽均无法满足财政支出刚性需求之后出现的。清末民初外债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卷入国际经济漩涡后,帝国主义列强在拥有广泛特权的情况下对中国实施的一种政治侵略和经济榨取的手段,但同时也为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促进作用。清末民初的内债是在社会变迁的复杂环境下,历届政府为维护统治,挽救国家危亡,在举借外债和增税不足的情况下,意图以动员本国民间财力实现稳定统治,发展经济的尝试。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由六章组成,意图详细描述清末民初的公债思想,总结其发展演变的规律,为当前公债利用提供有益建议。第一部分,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了本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对象的界定,论文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对已有的国内外关于农村民间借贷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归纳、介绍,并提出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无论是清末民初,还是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公债都是事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弄清中国公债思想的发展演变,提出精华思想是很有必要的,具有很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国内外对于这一时段外债的研究成果丰硕,而内债研究相对薄弱一些,并且这些研究大都是从经济史的角度出发,或者对专门人物进行相关研究,缺乏系统习性。通过考察相关文献,对本文研究对象(即清末民初公债)进行了界定,之后提出了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第二章,较为全面的论述了公债与经济、政治、财政的关系,然后详细分析了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转变以及中国公债产生的背景,最后清末民初的内外债发行概况进行了梳理,以便与下文对公债想的进一步探讨。中国公债思想是伴随着财政管理思想的转变及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而产生发展起来的。第三部分,第三章到第五章,首先对于是否利用公债来发展经济,御辱强国,社会各界各时代的杰出代表都进行了激烈的争论,逐步形成了共识,在内忧外患、国困民穷的情况下,必须科学的利用公债,才是救亡图存之道,到孙中山时提出了对外开放的口号,达到了公债利用新的高度。之后对公债的发行管理和使用偿还思想进行了详细论述并进行评析。纵观历代有识之士的公债思想,基本对于内外债的举借方法、原则、用途及偿还都有很多积极地论述,是针对当时中国的具体情况,深入思考之后提出的,有很大可行性,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作出了贡献。第四部分,论文的第六章,文章的总结部分,在全面回顾总结了近代中国公债思想的发展演变之后,总结出规律,得出能够为当今社会公债运行及外资利用有意义的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绪论  10-19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0-12
    1.1.1 选题背景  10-11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2
  1.2 研究资料综述  12-15
  1.3 文章框架结构  15-18
    1.3.1 公债概念及本文研究对象的界定  15-17
    1.3.2 研究方法  17-18
    1.3.3 文章结构  18
  1.4 不足与创新之处  18-19
    1.4.1 创新之处  18
    1.4.2 不足之处  18-19
2. 清末民初的公债概况  19-29
  2.1 公债与政治、经济、财政的关系  19-21
    2.1.1 公债与经济的关系  19-20
    2.1.2 公债与政治的关系  20
    2.1.3 公债与财政的关系  20-21
  2.2 清末财政管理思想的转变及公债的产生  21-23
  2.3 清末民初的公债发行概况  23-29
3. 关于利用公债的争论  29-40
  3.1 洋务派利用外债的认识  29
  3.2 早期维新思想家对于是否借债的讨论  29-33
  3.3 资产阶级改良派对公债认识  33-34
  3.4 资产阶级革命派对于公债的认识  34-36
  3.5 民国初年的对于公债发行的认识  36-40
4. 公债的发行及管理思想  40-53
  4.1 洋务派的公债发行理论  40-41
  4.2 早期维新思想家的公债发行理论  41-42
  4.3 梁启超的公债发行理论  42-45
  4.4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公债发行理论  45-48
  4.5 民国初年公债发行理论  48-53
5. 公债的使用及偿还思想  53-68
  5.1 洋务派的公债理论与实践  53-62
  5.2 早期维新派的理论观点  62-63
  5.3 梁启超的公债使用与偿还思想  63-65
  5.4 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公债使用与偿还的理论观点  65-68
6. 总结  68-71
参考文献  71-74
致谢  74

相似论文

  1. 清末民初女装装饰工艺研究,TS941.2
  2. 1903-1929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特点研究,G623.2
  3. 清末民初教会大学与江南社会现代转型,G649.2
  4. 孙中山、毛泽东宪政思想比较研究,D693.0;A841.6
  5. 清末民初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价值观的演变,J60-4
  6. 论清末民初宁绍地区的县自治财政,F812.9
  7. 清末民初广西瑶族服饰文化变迁,J509.2
  8. 小说、佛教与王学,I206.5
  9. 清末民初报刊言情小说研究,I207.42
  10. 梁启超青年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G40-09
  11. 外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F124
  12. 梁启超与乾嘉学派关系研究,K092
  13. 批判精神与中庸之道的两重唱对谢阁兰及梁启超笔下袁世凯形象的对比研究,I0-03
  14. 梁启超政党思想与实践研究(1895-1914),D092
  15. 论梁启超与清华国学院,K263
  16. 梁启超新史学视野中的异域史研究,K092
  17. 梁启超翻译思想研究,H059
  18. 清末民初桐城社会变迁初探,K251
  19. 孙中山宪政思想述评,D921
  20.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G78
  21. 梁启超新民思想及其对我国公民教育的启示,D092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财政、国家财政 > 中国财政 > 财政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