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副溶血弧菌VPL4-90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初步研究

作 者: 孙作俤
导 师: 胡忠
学 校: 汕头大学
专 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高温 复苏 EMA-PCR
分类号: R37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徐怀恕等在1982年第一次提出了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的概念,此后越来越多的报告阐明了细菌这种状态的存在。所谓细菌的VBNC状态是指长期处于不良环境条件下的细菌,用常规的固体平板培养方法不能培养出来,但仍然具有代谢活性的一种特殊生理状态。处于该状态的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复苏,并具有潜在的致病性。VBNC状态作为微生物学的一个全新概念,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它不仅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了新的考虑,而且对菌种保藏、活细菌的定义等都提出了新的探讨。副溶血弧菌是一种嗜盐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是大陆沿海地区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原菌。本文选用副溶血弧菌VP L4-90作为研究VBNC状态的对象,探讨了其进入VBNC状态的条件,并进一步研究了VBNC状态副溶血弧菌的复苏现象及条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基于PCR的活菌检测方法,并将此方法运用于高温诱导的VBNC状态副溶血弧菌的检测中。1.以常规的低温贫营养方法诱导副溶血弧菌进入VBNC状态,分别用AODC、DVC和PC等细菌检测方法对诱导过程进行检测,验证了副溶血弧菌能够进入VBNC状态;并对进入VBNC状态的副溶血弧菌的形态、遗传物质等进行了初步研究。2.进一步对副溶血弧菌进入VBNC状态的条件(温度、细菌的生长状况和培养密度)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稳定期的副溶血弧菌VP L4-90在低温贫营养条件下,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进入VBNC状态;高温下贫营养条件也能在短时间内诱导副溶血弧菌进入VBNC状态;培养密度只对副溶血弧菌VP L4-90进入VBNC状态的时间上有所影响。3.在VBNC状态细菌复苏的研究方面,利用最大或然法定量样品中可以复苏的细菌数的结果说明,只有非常少数的VBNC状态细菌具有复苏的能力。复苏后,少量的活菌可以利用死菌的营养进行快速的生长。4.本文利用EMA染料处理与Real Time PCR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基于PCR的活菌检测方法——EMA-PCR。5.通过研究,发现在46℃副溶血弧菌一样也可以进入VBNC状态。进一步将EMA-PCR方法运用于高温诱导的实验中。虽然在高温的培养过程中细菌出现了大量的死菌,但是其中也有小部分活的VBNC状态存在,本实验结果给食品安全和细菌检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7
缩略语  7-12
前言  12-21
  1. 细菌VBNC 状态的生物特性  13-14
  2. VBNC 状态的诱导因素  14-15
    2.1 温度  14
    2.2 盐度或渗透压  14
    2.3 营养水平  14
    2.4 光照  14-15
    2.5 生物因素  15
  3. VBNC 细菌的检测技术  15-17
    3.1 活菌直接计数法(DVC)  15-16
    3.2 基于氧化还原能力  16
    3.3 基于细胞质膜结构完整性的检测  16
    3.4 生物发光  16-17
    3.5 免疫学方法  17
    3.6 EMA-PCR  17
  4. VBNC 状态细菌的复苏  17-18
  5. VBNC 状态细菌的致病性  18-19
  6. VBNC 状态形成的原因  19
  7.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19-21
第一章 副溶血弧菌VBNC 状态的诱导及其特征  21-35
  1. 材料与方法  21-25
    1.1 菌株  21
    1.2 主要试剂  21-22
    1.3 培养基  22
    1.4 菌株的菌落形态  22
    1.5 菌株VP L4-90 的生长曲线  22
    1.6 菌株致病基因的携带情况  22
    1.7 菌株的培养和VBNC 状态的诱导  22-23
    1.8 不同温度对副溶血弧菌VP L4-90 在人工海水中生长的影响  23
    1.9 不同细菌的生长状况对其在低温人工海水中的生长的影响  23
    1.10 细菌密度对在低温人工海水中的副溶血弧菌VP L4-90 生长的影响  23
    1.11 细菌数测定  23-24
      1.11.1 总菌数测定  23-24
      1.11.2 活菌数测定  24
      1.11.3 可培养数测定  24
    1.12 VBNC 状态副溶血弧菌的扫描电镜观察  24
    1.13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核酸的密度  24-25
  2. 结果与分析  25-32
    2.1 副溶血弧菌VP L4-90 菌株的特征  25-26
      2.1.1 副溶血弧菌在TCBS 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  25
      2.1.2 菌株VP L4-90 在肉汤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  25-26
      2.1.3 副溶血弧菌VP L4-90 的致病基因  26
    2.2 副溶血弧菌VP L4-90 进入VBNC 状态的影响因素  26-30
      2.2.1 温度对副溶血弧菌VP L4-90 进入VBNC 状态的影响  26-27
      2.2.2 细菌的生长状况  27-29
      2.2.3 细菌密度  29-30
    2.3 VBNC 状态的副溶血弧菌的特征  30-32
      2.3.1 扫描电镜下副溶血弧菌的形态特征  30
      2.3.2 VBNC 状态与正常状态核酸密度的差异  30-31
      2.3.3 AODC 及DVC 检测方法在荧光显微镜的效果  31-32
  3 讨论  32-35
    3.1 副溶血弧菌VP L4-90 菌株的特征  32
    3.2 副溶血弧菌VBNC 状态的诱导及该状态的一些特征  32-33
    3.3 进入VBNC 状态的影响因素  33-35
      3.3.1 温度  33
      3.3.2 细菌的生长状况  33-34
      3.3.3 细菌密度  34-35
第二章 VBNC 状态副溶血弧菌复苏的初步研究  35-42
  1. 材料和方法  35-36
    1.1 菌株  35
    1.2 复苏的条件  35-36
    1.3 复苏过程中细菌总数的检测  36
    1.4 在高浓度的死菌存在时活菌的生长速度  36
    1.5 死菌的获得  36
  2. 结果  36-40
    2.1 在常温下VBNC 状态副溶血弧菌的复苏  36-37
    2.2 利用最大或然法定量VBNC 状态的样品中可复苏的细菌数量  37-38
    2.3 复活过程中细菌总数的变化  38-39
    2.4 活菌可以利用死菌的营养快速生长  39
    2.5 冻溶过程中活细菌数的变化  39-40
    2.6 实时检测VBNC 状态的副溶血弧菌的复苏情况  40
  3. 讨论  40-42
第三章 一种基于PCR 反应的活菌检测方法——EMA-PCR  42-51
  1. 材料和方法  42-45
    1.1 菌株和培养条件  42
    1.2 细菌DNA 提取  42-43
    1.3 EMA 与DNA 共价链接  43
    1.4 流式细胞仪检测EMA 发射的荧光  43
    1.5 普通PCR 反应条件  43
    1.6 荧光PCR 反应条件  43-44
    1.7 引物特异性实验  44
    1.8 细菌DNA 作为模板的PCR 实验  44
    1.9 菌落PCR  44
    1.10 EMA 对细菌DNA 作为模板的PCR 反应的影响  44
    1.11 EMA 对死菌作为模板的PCR 反应的影响  44
    1.12 EMA 对活菌的影响  44-45
  2. 结果  45-50
    2.1 引物的灵敏性及特异性  45-46
      2.1.1 引物的灵敏性  45-46
      2.1.2 引物特异性  46
    2.2 流式细胞仪检测EMA 发射荧光  46-47
    2.3 EMA-PCR  47-50
      2.3.1 EMA 染料对以DNA 作为模板的PCR 反应的影响  47
      2.3.2 EMA 对以死菌作为模板的PCR 反应的影响  47-48
      2.3.3 EMA 对以活菌作为模板的普通PCR 反应的影响  48-49
      2.3.4 EMA 对以活菌作为模板的荧光PCR 反应的影响  49-50
  3 讨论  50-51
第四章 高温诱导副溶血弧菌VBNC 状态及其验证  51-57
  1. 材料和方法  51-52
    1.1 菌株及其培养方法  51
    1.2 高温诱导  51
    1.3 利用EMA-RT-PCR 检测高温诱导的样品  51-52
    1.4 扫描电镜观察高温诱导的副溶血弧菌形态  52
    1.5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核酸的密度  52
    1.6 室温复苏  52
  2. 结果  52-55
    2.1 VBNC 状态的确定  52-53
    2.2 扫描电镜下副溶血弧菌的形态特征  53-54
    2.3 高温诱导与正常状态副溶血弧菌核酸密度的差异  54-55
    2.4 室温复苏的效果  55
  3 讨论  55-57
总结与展望  57-59
  1. 总结  57-58
  2. 展望与研究设想  58-59
参考文献  59-64
致谢  64

相似论文

  1. 不饱和聚酯树脂及玻璃钢在高温高压水中分解回收的研究,TQ320.1
  2. 基于共面传输线法的高温超导薄膜表面电阻的测试研究,O484.5
  3. 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M912.9
  4. 轴向磁通感应子式高温超导电机的基础研究,TM37
  5. 磷石膏还原制硫化钙工艺的优化及研究,X786
  6. 两个不同叶色棉花品种光合功能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差异及机理,Q945.11
  7. 电厂用阳离子交换树脂硫酸根溶出特性研究,TQ425.23
  8. ABA和H2O2对干旱高温复合胁迫诱导的玉米sHSPs和抗氧化防护酶的作用,S513
  9. 高温蛋白酶Pgsey及解旋酶Htc16特征的初步研究,Q814
  10. 山仔水库沉积物蓝藻复苏环境影响因子研究,X524
  11. 陆地棉雄蕊发育耐高温种质资源筛选及农艺性状与SSR标记关联分析,S562
  12. 根癌农杆菌介导ALA合酶基因转化‘红颊’草莓的研究,S668.4
  13. 五种不同甜樱桃砧木旱涝和高温胁迫适应性评价,S662.5
  14. 高温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S641.2
  15. 引发对茎用莴苣高温下幼苗生长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S636.2
  16. 液体复苏时间和维生素C对烧伤后大鼠受损部位皮肤及毛囊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R644
  17. 低温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PPAR-γ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R605.971
  18. 再生混凝土材料高温、碳化和受弯构件受弯性能试验研究,TU528
  19. 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水通道蛋白-4表达变化及β-七叶皂甙钠干预作用的研究,R459.7
  20. 等离子喷涂金属陶瓷涂层的性能研究,TG174.44
  21. 两种高温合金激光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TG174.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 > 病原细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