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身国同构、儒道互补”

作 者: 姚明会
导 师: 史向前
学 校: 安徽大学
专 业: 宗教学
关键词: 葛洪 构建 社会运行模式 身国同构 儒道互补
分类号: B9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36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葛洪(283—343),字稚川,丹阳句容人。他是一位著名的道教理论家、中医学家,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抱朴子》是他的代表作,也最能反映他的思想。我国学术界目前有关葛洪的研究主要涉及他在道教史、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重要贡献与历史地位,而对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广泛论及社会历史和现实问题时所反映出来的政治哲学、管理哲学等学术思想,缺乏应有的探讨,在文本方面,多数学者也只是关注他的《抱朴子内篇》,对《抱朴子外篇》的研究却相对薄弱。这样就很难给葛洪在文化史上有今比较公正、全面的定位。这种研究现状既激发了我们深入探究葛洪政治、管理哲学思想的兴趣,也留给了我们足够的探讨空间。经过较长时间的资料搜寻、梳理和辨析工作,我们最终决定运用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视角和方法,对葛洪的《抱朴子》“内外篇”综合地加以分析,进而通过对葛洪关于社会理想和人生境界的追求进行考察,来探讨葛洪关于社会运行模式的构建所体现出来的政治哲学和管理哲学思想,并试图对葛洪在政治文化史上的地位予以重新界定。 葛洪关于社会运行模式的构建,可以说是一个“成系统的”论证过程,其中包含了较为丰富的内容。在理论构建的过程中,他以对“纲漏防坏、风颓教沮”的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批斥为前提,以实现“社会整合”为目的,以“社会设置”为内容,以“社会控制”为手段和途径,构成了较为完备的学说体系。同时,在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时,他还对传统的社会运行理论(儒、法、道、墨等学派的治国方略)进行了解析,具有明显的兼采众长的倾向。葛洪在构建社会运行模式时,就社会设置方面提出的一些具体观点和主张,特别是他的“身国同构、儒道互补”的思维路径对隋唐以后的政治文化整合提供了积极的参考,他的人才观、贫富观、养生论等即是对今日的社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葛洪的治国理论是对儒法道三家的继承与超越,他认为儒家的“德治论”、法家的“法治论”和道家的“道治论”各执一端,均有偏失,因而主张“身国同构、儒道互补、刑为仁佐”。就政治现实的层面而言,他援引了儒家和法家的治国之术,而且非常强调“礼”和“法”的社会控制作用;但就政治哲学的层面来看,“道本儒末”是葛洪治国方略的核心,“道”是他治国思想的根本。魏晋时代,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1
绪论  11-17
  一、关于葛洪的研究概述  11-14
  二、研究思路与理论价值估计  14-17
第一章 葛洪“儒道兼综”思想的成因及《抱朴子》的价值  17-40
  引言  17-18
  第一节 时代背景和学术思潮酝酿了葛洪的社会理想和人生追求  18-23
    一、两晋社会的主流意识和学术风气影响到葛洪的思想倾向和人生选择  19-20
    二、魏晋时期盛行的神仙信仰以及养生术孕育了葛洪的仙道学说  20-22
    三、“诸子之学重光”的学术思潮促使葛洪立志于拥经著述,成一家之言  22-23
  第二节 人生际遇和学术渊源促成了葛洪“出仕”与“归隐”的人生抉择  23-33
    一、家学渊源促成其亦儒亦道的精神追求和出处两得的人生抉择  24-25
    二、独特的师承关系促使葛洪潜心于道  25-27
    三、择友交游影响其人生价值取向  27-30
    四、葛洪亦儒亦道、出处两得的人生抉择  30-33
  第三节 《抱朴子》的思想倾向及其价值分析  33-40
第二章 关于社会运行模式的解构和重建  40-75
  引言  40-41
  第一节 社会运行论  41-46
    一、社会运行理论概述  41-44
    二、两点说明  44-46
  第二节 对魏晋社会运行状态的解析与反思  46-51
    一、纲漏防溃  46-48
    二、风颓教沮  48-51
  第三节 “身国同构、儒道互补”式社会运行模式的构建  51-75
    一、两点说明  51-56
    二、葛洪构建的社会运行模式  56-75
第三章 葛洪构建社会运行模式的内在理路及限制  75-96
  引言  75-76
  第一节 葛洪社会政治思想的观念预设和逻辑起点  76-79
    一、气察论(气化宇宙观)  76-77
    二、文明进化观  77-78
    三、力为说  78-79
  第二节 社会运行模式构建的内在理路  79-88
    一、站在道教立场“融摄”道家等思想,开创了“道教政治文化”之先河  79-80
    二、受“儒道调和”思潮影响分《抱朴子》为内外,提出“道本儒末”观  80-83
    三、非儒道之失,因“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标“刑以辅仁”的治国之道  83-85
    四、从“推天道以明人事”到“身国同构”  85-88
  第三节 葛洪社会运行理论的社会价值及其限制  88-96
    一、葛洪社会运行理论的社会价值  88-90
    二、葛洪社会运行理论的局限  90-96
结语  96-99
参考文献  99-105
后记  105-10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6

相似论文

  1. 面向动态文档集的大规模文本索引构建技术的研究,TP391.3
  2. 上下文相关的词汇复述研究,TP391.1
  3.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4. 学生自主管理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G637
  5.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公共政策研究,G522.3
  6.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7. 高校品牌构建策略研究,G647
  8.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鸭源分离株侵袭相关基因致病机理研究,S852.61
  9. 转hrfl基因小麦赤霉病抗性分析与水稻RNA沉默通用载体构建,S512
  10. 栽培花生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遗传分析与QTL定位研究,S565.2
  11. 蝴蝶兰花序分生组织基因LFY表达载体构建及对蝴蝶兰的遗传转化,S682.31
  12. 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G258.6
  13. 论节约型政府及其构建方略,D630
  14. 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抗寒相关基因的分子克隆及表达分析,S793.9
  15.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构建,C975
  16. 基于人类行为下的生态环境构建,X171
  17.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反垄断法研究,D922.294
  18. 基于信息生态的网络信息资源构建研究,G201
  19. 存货质押融资中的质物监管风险控制研究,F259.27
  20. 兰州市西固区经济合作服务局绩效评估体系构建,F127
  21. 框架理论在英语辩论中的应用研究,H311.9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宗教 > 道教 > 道教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