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翻译研究:从接受美学到多元阐释

作 者: 李珏
导 师: 吕俊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意义空白 交流 对话 现象学 建构
分类号: I0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26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国内探讨文学空白论、文学意义论、阅读现象学的纯文论颇多,但把这些理论与翻译研究结合起来的并不多。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本文立足于接受美学的空白观来探讨翻译研究寻找现象学美学与翻译研究的契合点,使翻译本文的探寻超越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变成一种译者、读者、作者交互作用的动态的交流活动,从而建构其意义。 文学翻译是一种再创造,译者在各种因素制约下能动地接受开放的原文本,在与原作不断交流中填补“空白”,构建文本的审美意义。译者并不能把他阐释的所有联想、所有意义都如实写下来成为译文文本的内容,他必须留给他的译文读者以充分的阐释空间,填补原作的艺术“空白”,让他的译文读者与文本对话。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翻译即诠释或翻译即对话都是不全面的。翻译过程实际上一个体验文本“空白”与再现“空白”的过程。 本文在肯定前人研究不同范式的基础上,历时分析翻译研究的三种文学美学阐释范式(作者中心论美学阐释、本文中心论美学阐释和译者中心论美学阐释),指出这三种范式下意义生成的欠缺性。侧重分析伊瑟尔构建的基于本文一读者的交流结构的后期美学理论;空白作为其理论构架的核心,成为本文与读者之间的相互召唤、相互作用的中介和调节机制。离开了交流这个基点,就不再有阅读活动。 本文旨在研究意义空白与未定性(伊瑟尔理论)这一外在语境,找到一个新的视点和角度来重新审视和阐释中国传统美学翻译观。另一个拟解决的问题是具体指出现象学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建构意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5-6
Chinese Abstract  6-7
Abstract in English  7-8
Chinese Preface  8-11
Introduction  11-13
Chapter 1. A Review of the Theory of Blankness  13-34
  1.1 A Closer Look Into Blankness  13-21
    1.1.1 The Aesthetic Nature of the Image and the Blankness  13-17
    1.1.2 Gestalt of Aesthetic Objects  17-21
  1.2 Representation of Blankness in Translation  21-31
    1.2.1 Representing Blankness by Implicit Words  22-24
    1.2.2 Representing Blankness by Implicit Syntax  24-26
    1.2.3 Representing Blankness by Implicit Context  26-29
    1.2.4 Representing Blankness by Implicit Aesthetic Concept  29-31
  1.3 The Untranslatability of Blankness in Literary Works  31-34
Chapter 2. The Dialogic Nature of Translation  34-45
  2.1 Blankness as a Core of Dialogue  34-35
  2.2 Dialogic understanding (Jauss)  35
  2.3 Reader-text Interaction (Iser)  35-38
    2.3.1 Interaction Between Author and Translator  36-37
    2.3.2 Interaction Between Translator and Reader  37-38
  2.4 The subjects in the Dialogues in Translation  38-42
    2.4.1 The Author of the Original Text  38-39
    2.4.2 The Translator  39-40
    2.4.3 The Readers of the Translated Version  40-42
  2.5 The Dialogues in Translation and Their Features  42-45
Chapter 3. The Variety of Interpretation  45-56
  3.1 Three Aesthetic Interpretation Paradigm Studies  45-48
    3.1.1 The Author Oriented Interpretation Paradigm  45-46
    3.1.2 The Source Text Oriented Interpretation Paradigm  46-47
    3.1.3 The Translator Oriented Interpretation Paradigm  47-48
  3.2 The Significance of Iserian Structure of Blankness for Aesthetic Paradigm  48
  3.3 Blankness and Openness of the Text  48-49
  3.4 Blankness and Asymmetric Interaction  49-52
  3.5 Reconstruction of Meaning  52-56
Chapter 4. Conclusion  56-57
References  57-59

相似论文

  1. 交流永磁电机的驱动策略对损耗影响的研究,TM351
  2. 美国“写作教室”理论与实践初探,G633.3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科教电视节目编导策略研究,G222.3
  4. 新中国对非洲的文化外交研究,D822
  5. 地理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探讨,G633.55
  6. 对话教学理论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英语课堂上的应用研究,G633.41
  7. 我国社会保障预算模式的选择与建构研究,D632.1
  8.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9. 当代公共行政的形态与挑战,D035
  10. 网络环境下协作知识建构的教学互动研究,G434
  11. 对话理论视域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研究,G633.34
  12. 有限的环境抗争,X321
  13. 南京市区景观生态网架系统建构研究,TU986
  14. 以写前活动提高英语“基础写作”能力的行动研究,G633.41
  15. 中学文言文古今转换与古今对话教学方式研究,G633.3
  16. 形式、意义、运用相结合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研究,G633.41
  17. 当代“技术与社会”问题的文化考量,N02
  18. 矿用电动机软起动器实验装置设计,TM343.2
  19. 亲密关系中的正向信念,B844.3
  20. 建构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社会背景指标研究,D669
  21. 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建构研究,D820

中图分类: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文学创作论 > 文学翻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