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少年司法的转向处遇

作 者: 闫景晟
导 师: 皮艺军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刑法学
关键词: 少年司法 转向处遇 优先原则 利益最大化原则
分类号: D9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12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立足儿童保护理念和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从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现状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我国应确立少年司法的转向处遇。并通过转向处遇的确立重新整合和完善我国的少年犯罪处遇制度,以期达到保护儿童,教育矫正犯罪少年的目的。进而加快和推动我国少年司法的发展进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为我国的少年成长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社会环境,从而减少少年犯罪,维护我国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本文在分析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转向处遇,并使之本土化,以适应我国的国情,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在本文的第一章,笔者首先对少年犯罪及转向处遇的定义进行了界定,提出狭义的少年犯罪定义,认为转向处遇是少年司法中对犯罪少年最重要的一套处遇制度。转向处遇以国家亲权之保护主义观念和社会连带理论为依据。从生物学角度看,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是有其生理基础的,其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加大了少年犯罪的可能性。处于青春期的少年生理发育水平和心理发育水平的不同步往往成为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周围的环境和与少年交往密切的人才是少年犯罪行为的根本原因。标签理论为转向处遇提供了犯罪学基础,转向处遇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避免给少年贴上犯罪的标签。实证学派的刑法二元论思想为少年司法进而为转向处遇的确立提供了刑法学基

全文目录


引言  8-9
第一章 转向处遇的界定  9-22
  第一节 转向处遇是少年司法中最主要的处遇制度  9-12
    一、对少年犯罪的界定  9-10
    二、转向处遇释义  10-12
  第二节 转向处遇的理论基础  12-22
    一、国家亲权理论  13-14
    二、社会连带理论  14-15
    三、生物学基础  15-16
    四、犯罪心理学基础  16-17
    五、犯罪社会学基础  17-18
    六、刑法学基础  18-22
第二章 转向处遇与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设计  22-47
  第一节 少年刑事案件处理机构  22-33
    一、少年警察机构  22-23
    二、少年检察机构  23-25
    三、少年审判机构  25-26
    四、少年矫正机构  26-30
    五、少年观护机构  30-33
  第二节 实体法构架中的转向处遇  33-41
    一、刑事责任年龄  33-34
    二、量刑原则  34-35
    三、刑罚的种类  35-38
    四、刑罚的执行  38-40
    五、社区矫正  40-41
  第三节 程序法构架中的转向处遇  41-47
    一、立案程序  41
    二、侦查程序  41-42
    三、起诉程序  42-43
    四、审判程序  43-47
结语  47-48
参考文献  48-50

相似论文

  1. “综合社会契约论”研究,B82-05
  2. 甘肃省D区少年司法制度实践状况调查报告,D926
  3. 论民事执行程序中的参与分配制度,D922.291.92
  4. “宽罚严管”少年刑事政策研究,D924.13
  5. 试论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D924.1
  6. 论重整计划的强制批准,D922.291.92
  7. 恢复性少年司法研究,D924.1
  8. 少年司法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研究,DD916
  9. 中美少年司法制度比较研究,D916
  10. 论民事执行程序中的参与分配制度,D925.1
  11. 形式—功能错位的协调机制,H04
  12. 少年犯罪刑事处遇初探索,D924.1
  13. 试析低碳责任分担的原则,F205
  14. 少年司法“社会调查制度”之探索,D926.2
  15. 论环境法中的环境优先原则,D922.68
  16. 保险代位求偿权之反思,D922.284
  17. 竞业禁止制度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研究,D922.291.91
  18. 论儿童权利的法律保护机制,D922.183
  19. 论我国少年刑事审判的发展与完善,D925.2
  20. 论绝症患者的知情权和不知情权,D922.16
  21. 我国少年刑事政策的内容及变迁,C913.5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司法制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