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普氏原羚食性分析及分子生态学研究

作 者: 易湘蓉
导 师: 刘毅;李迪强
学 校: 湖南农业大学
专 业: 基础兽医
关键词: 普氏原羚 微卫星 种群 食性 样方 足迹链
分类号: Q95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22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动物,历史上曾分布于我国的内蒙、甘肃、宁夏和青海,现仅分布在青海湖周边地区。 本研究对青海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岛人工饲养的普氏原羚进行了食性分析,得出:在草青期,豆科、菊科、禾本科植物是普氏原羚采食的主要植物类群。其中,日取食量最大的植物是苣荬菜(1.93±0.10kg),最少的是冷蒿(0.13±0.04kg);从选择性指数来说,普氏原羚嗜食苜蓿等植物(SI>1.5),喜食野滨藜等植物(1.0<SI≤1.5),可食披针叶黄华等植物(0.5<SI≤1.0),厌食西伯利亚蓼等植物(0<SI≤0.5)。 结合在鸟岛普氏原羚活动区所做的237个植物样方调查,22条足迹链调查以及对普氏原羚的野外觅食情况调查,分析了植被、围栏、水源、空间分布等生境因子对其食性的影响。 同时,本研究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鸟岛的野生普氏原羚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筛选到的9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TGLA54、BM1392、OarFCB304、BM1862、MNS61、MNS64、Oarae133、SMHCC和MCM38对鸟岛的18个粪样进行了遗传检测。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微卫星的PCR扩增产物,共检测到38个等位基因,平均4.22个。其中Oarae133最多,有7个等位基因;基因杂合度在0.650—0.815之间,平均为0.735:多态信息含量在0.583-0.788之间,平均为0.688;并识别出16个不重复个体。 本研究还引用有关湖东地区普氏原羚种群的文献,对鸟岛和湖东普氏原羚种群进行了群体遗传学分析,讨论了两个小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等情况。发现鸟岛种群比湖东种群近交水平严重一些;两种群之间基本上没有基因交流,具有一定的遗传分化(FST=0.1674>0.1,Nm=1.2439)。 最后对如何保护和管理小种群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分子生态学方法与食性研究的结合将为普氏原羚的种群动态和集群活动等基本种群生态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手段。

全文目录


第一章 综述  8-19
  1 分子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8-12
    1.1 分子生态学的含义  8
    1.2 研究内容和特点  8-9
    1.3 分子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9-10
    1.4 分子生态学的应用  10-11
    1.5 展望  11-12
  2 分子生态学方法在小种群管理中的运用  12-17
    2.1 概述  12-13
    2.2 分子生态学方法在小种群管理中的应用  13-16
    2.3 展望  16-17
  3 本研究的立论背景和目的  17-19
第二章 普氏原羚食性分析  19-28
  1 研究区域的自然概况  19-20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0-23
    2.1 研究地点和动物来源  20
    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0
    2.3 研究方法  20-23
  3 结果  23-26
    3.1 足迹链与植物样方调查  23-24
    3.2 食物组成与取食量  24-25
    3.3 食物选择  25-26
  4 讨论  26-28
    4.1 植物因素对食性的影响  26
    4.2 围栏对食性的影响  26-27
    4.3 空间分布对食性的影响  27-28
第三章 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鸟岛普氏原羚进行个体识别以及遗传多样性检测  28-44
  1 研究区域的自然概况  28
  2 材料  28-30
    2.1 实验样品来源和背景  28
    2.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28-29
    2.3 微卫星引物  29-30
  3 方法  30-36
    3.1 基因组DNA的提取  30
    3.2 PCR扩增  30-31
    3.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  31-32
    3.4 PCR扩增产物分子大小的确定  32-35
    3.5 数据统计分析  35-36
  4 结果与分析  36-41
    4.1 微卫星位点的筛选  36-37
    4.2 等位基因频率  37-38
    4.3 个体识别及其应用  38
    4.4 有效等位基因数  38-39
    4.5 基因杂合度  39-40
    4.6 多态信息含量  40
    4.7 固定指数  40-41
  5 讨论  41-44
    5.1 微卫星的多态性与保守性  41
    5.2 微卫星与遗传多样性  41-42
    5.3 微卫星与个体识别  42
    5.4 分子生态学研究  42-44
第四章 鸟岛与湖东普氏原羚种群的群体遗传学分析  44-54
  1 鸟岛与湖东地区概况  44-45
  2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45
  3 结果与分析  45-52
    3.1 等位基因频率  45-48
    3.2 基因杂合度  48-49
    3.3 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多态信息含量  49-50
    3.4 固定指数和基因流、基因分化系数  50-52
  4 讨论  52-54
    4.1 普氏原羚的种群分析  52
    4.2 保护和管理普氏原羚小种群的原则和方法  52-54
小结  54-55
参考文献  55-61
致谢  61-62
作者简历  62

相似论文

  1. 乌岩岭保护区黄腹角雉栖息地植被类型及植食性食物研究,Q958
  2. 湛江北部湾深水海域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F5的生长速度、生长模型及其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S968.31
  3. 媒介在乡村日常生活中的角色,D422.7
  4. 铁皮石斛叶绿体微卫星的开发应用及其种间通用性研究,S567.239
  5. 夏南牛和皮南牛微卫星标记研究及生长发育模型的建立,S823
  6. 水葫芦对浮游动物群落及部分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分析,X174
  7. 金华北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研究,Q948.1
  8. 寄主型和迁飞型棉蚜在交配行为、mtDNA与共生菌相关基因上的分化,S433
  9. 棉铃虫与烟夜蛾寄主选择机制的比较研究,S435.622.3
  10. 棉铃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流研究,S435.622.3
  11. 湖羊多羔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S826
  12. 微卫星标记技术鉴别动物源性成份的应用研究,S851
  13. 大丰麋鹿种群恢复与疾病调查,S865
  14. 天然抗氧化剂和可食性膜对腌腊肉制品抗氧化效果的研究,TS251.6
  15. 人参SSR及AFLP标记的开发,S567.51
  16. 罗非鱼不同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标记分析,S917.4
  17. 天龙山濒危植物丽豆的环境生态学研究,Q948
  18. 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分型及微卫星DNA改变,R737.33
  19. 青海祁连山地区四川绢蝶的生物学特性及各因素对其活动影响的研究,Q968
  20. 泥鳅家系的建立及主要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S917.4
  21. 中国稻曲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11.4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