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多元化社会中的英汉新词

作 者: 杜欢
导 师: 李晓惠
学 校: 武汉理工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新词 语用 语义变化 超语言因素 社会文化特点
分类号: H1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774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词汇是语言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新词是指反映新事物、新概念、新思维、新经历、新问题等出现在书面语及口语中表义明确、利于交际的词汇。 新词见证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巨大变化。中国正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各方面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因此,英汉新词大量涌现。而这些新词对于那些以英语或汉语为外语的语言学习者而言,其学习难度不言而喻。 本文着眼于探讨英汉新词,共分为五章节,主要阐明语义变化的种类、特点以及语义变化的根源;还阐述了新词与社会,以及新词与文化的互动。本文中所收集的英汉新词大多来源于《现代汉语新词词典》、《新华新词语字典》、《英汉大词典(补编)》等数十部词典,以及一部分来源于网上新词典。因此,作者所列出的新词均为最新新词,作者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将汉语新词全部用英语译出。 论文阐述了研究新词的意义以及新词研究领域的发展。论文还详细叙述了新词的定义、分类、来源、特点和语用。本文介绍了英汉新词三种来源途径:1) 运用本民族的语言材料构造新词,2) 旧词赋新义,3) 借用其它民族的语言。作者客观地对新词的类别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例如政治经济类、科学技术类、教育及人才培养类和跨文化接触和社会生活类。 英汉新词语义特征的分析是结合新词的特点展开的。语义的透明性、生动性,语义的泛化和缩小及情感意义的变化是英汉新词的共同特征。为了更透彻了解语义变化,英语和汉语学习者应该了解新词产生的原因: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研究了新词与社会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英汉新词社会文化特征的分析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的。语言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因此,社会发展变化是新词的主要推动力量。在所有社会因素中,最具影响力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政治、经济的变化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多样化。日益增长的全球化使不同国家能够分享到更多相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英语和汉语的对应新词愈来愈多,适用范围越来越广,而且越来越趋于一致,这一点是新词的又一大特征。 英语和汉语两者都是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全面系统地对比分析英汉新词,了解其规律,认清其发展趋势对语言研究者和教授语言的教学工作者甚为重要。通过比较分析英汉新词,外语学习者和本语使用者将获知更多信息,从而扩大词汇量。

全文目录


Chapter 1 Introduction  8-12
  1.1 Importance of Studying Neologisms  8-9
  1.2 A Brief Review of Studying Neologisms  9-12
Chapter 2 Neologisms  12-37
  2.1 Definitions of Neologisms  12-14
  2.2 Classifications of Neologisms  14-17
    2.2.1 Politics and Economy  14-15
    2.2.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5-16
    2.2.3 Educa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16
    2.2.4 Environment and Health  16-17
    2.2.5 Intercultural Contact and Social Life  17
  2.3 Origins of Neologisms  17-32
    2.3.1 Borrowing  18-22
    2.3.2 Creating  22-29
    2.3.3 Old Words with New Meanings  29-32
  2.4 Characteristics of Neologisms  32-35
  2.5 Pragmatic Aspect of Neologisms  35-37
Chapter 3 Semantic Changes of Neologisms  37-47
  3.1 Types of Meaning  38
  3.2 Changes of Meaning  38-39
  3.3 Semantic Features of Neologisms  39-45
    3.3.1 Transparency of Meaning  39-40
    3.3.2 Vividness of Meaning  40-42
    3.3.3 Generalization of Meaning  42-43
    3.3.4 Specialization of Meaning  43-44
    3.3.5 Affective Meaning  44-45
  3.4 Reasons of Semantic Changes  45-47
    3.4.1 Linguistic Factors  45
    3.4.2 Extra-linguistic Factors  45-47
Chapter 4 Neologisms, Society and Culture  47-59
  4.1 Neologisms: Pioneers of Language and Society  48-53
    4.1.1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49-50
    4.1.2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50-52
    4.1.3 The Growth of living Standard  52-53
  4.2 Neologisms: Mirror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53-59
    4.2.1 Tolerance and Openness  54-55
    4.2.2 Desire for Novelty  55-56
    4.2.3 Need for Brevity  56-57
    4.2.4 Cultural Acceptance  57-59
Chapter 5 Conclusion  59-61
Bibliography  61-65
Acknowledgements  65

相似论文

  1.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2. 基于Web的领域词典构建技术研究,TP391.1
  3.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G633.41
  4. 形式、意义、运用相结合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研究,G633.41
  5. “二拍”述补结构研究,H141
  6. 论对外汉语新词新语教学,H195
  7. 语气副词研究综述,H146
  8. 俄罗斯留学生汉语语用失误调查分析,H195
  9. 语用逻辑真值问题研究,H030
  10. 《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语气词比较研究,H146
  11. 汉语农谚研究,H136
  12. 俄罗斯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产生的交际失误初探,H195
  13. 汉英俚俗语对比研究,H313
  14. 汉英常用贬义词对比研究,H313
  15. 现代汉语招呼语研究,H136
  16. 汉英插入语对比研究,H314
  17. 语用教学观指导下的语文教学,G633.3
  18. 现代汉语语境的解释功能与对外汉语教学,H195
  19. 单音动词初步介词化研究,H146
  20. HSK《大纲》里的离合词,H146
  21. 《商务口语教程》与《商务汉语金桥:中级会话》的比较,H195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 > 现代词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