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勃起功能障碍不同中医证型与体质类型相关性研究

作 者: 李广森
导 师: 常德贵
学 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外科学
关键词: 勃起功能障碍 中医体质学说 中医证型 相关性
分类号: R277.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的方法,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讨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为从中医体质角度防治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30例勃起功能患者在其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问卷调查,再按统一标准进行临床资料整理,中医证型和中医体质判断,将所得资料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结果:本研究收集的230例患者,不合格和剔除病例10例,有效病例220例。以单一体质类型为主,155例,约占总体的70.45%,复合体质类型65例,约占到总例数的29.55%。总体病人体质类型分布排序,前九种由多到少依次为气郁质、湿热质、气虚质、湿热质兼气虚质、湿热质兼气郁质、阳虚质、痰湿质、平和质、阴虚质,前四种体质类型所占比例之和超出了总例数的一半以上(60.45%),提示气郁质、湿热质、气虚质、湿热质兼气虚质的体质类型具有勃起功能障碍发病的易感性。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病情程度、中医证型与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相关性。中医证型与不同体质类型有相关性,肝气郁结证与气郁质(P<0.01)、痰湿质(P<0.05)、湿热质(P<0.01)、湿热质兼气郁质(P<0.05)有相关性,心脾两虚证与气虚质有相关性(P<0.01),命门火衰证与阳虚质有相关性(P<0.01)。结论:勃起功能障碍与中医体质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多见于气郁质、湿热质、气虚质、湿热质兼气虚质。不同体质类型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年龄、教育程度、病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体质类型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病情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中医证型与不同体质类型有相关性,肝气郁结证与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湿热质兼气郁质有相关性,心脾两虚证与气虚质有相关性,命门火衰与阳虚质有相关性。本研究从中医体质角度启示中医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应充分考虑体质因素,通过扶助正气,调整体质,以达治病求本的目的。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10
前言  10-12
临床研究  12-29
  1 研究目的  12
  2 样本量  12
  3 研究对象  12
  4 研究方法  12-18
    4.1 诊断标准  12-16
      4.1.1 西医诊断标准  12-13
      4.1.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13-14
      4.1.3 中医体质判别标准  14-16
        4.1.3.1 中医体质分类标准  14-15
        4.1.3.2 中医体质判定方法  15-16
        4.1.3.3 中医体质判定标准  16
    4.2 纳入标准  16
    4.3 排除标准  16
    4.4 剔除标准  16-17
    4.5 临床观察方法  17-18
      4.5.1 编写调查表  17
      4.5.2 调查内容  17
      4.5.3 调查方法  17
      4.5.4 质量控制  17-18
    4.6 统计方法  18
  5 结果  18-29
    5.1 总体纳入病例  18
    5.2 一般资料分析  18-20
      5.2.1 发病年龄分布情况  18
      5.2.2 教育程度分布情况  18-19
      5.2.3 病程情况  19-20
      5.2.4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20
    5.3 一般资料与体质的关系  20-22
      5.3.1 年龄构成  20-21
      5.3.2 教育程度  21
      5.3.3 病程情况  21-22
    5.4 体质分布情况  22-29
      5.4.1 总体体质分布情况  22
      5.4.2 不同程度勃起功能障碍国际指数体质分布情况  22-24
      5.4.3 不同中医证型体质分布情况  24-26
      5.4.4 不同中医证型与体质类型相关性比较  26-29
讨论  29-33
  1 中医体质意义探讨  29-30
    1.1 中医体质的概念  29
    1.2 中医体质学的临床意义  29-30
      1.2.1 体质与发病  29
      1.2.2 体质与预防  29-30
  2 勃起功能障碍的一般资料分析  30-31
    2.1 发病年龄与体质的相关性  30
    2.2 教育程度与体质的相关性  30-31
    2.3 病程与体质的相关性  31
  3 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31-33
结论  33-34
问题与展望  34-35
参考文献  35-37
综述  37-80
  1 勃起功能障碍的现代医学研究  37-49
    1.1 勃起功能障碍现况概述  37
    1.2 勃起功能障碍分类  37-38
    1.3 勃起功能障碍流行病学  38
    1.4 勃起功能障碍病因和危险因素  38-41
      1.4.1 年龄  39
      1.4.2 糖尿病  39
      1.4.3 高血压  39-40
      1.4.4 精神神经疾病  40
      1.4.5 内分泌疾病  40-41
      1.4.6 高脂血症  41
      1.4.7 外伤、手术  41
    1.5 诊断  41-45
      1.5.1 病史  41-42
      1.5.2 体格检查  42
      1.5.3 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激素水平测定  42
      1.5.4 夜间阴茎勃起试验  42
      1.5.5 海绵体注射血管活动药物试验  42-43
      1.5.6 彩色双功能超声检查  43
      1.5.7 阴茎肱动脉血压指数  43-44
      1.5.8 阴茎海绵体造影  44
      1.5.9 阴茎神经检测  44
      1.5.10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  44-45
    1.6 治疗  45-49
      1.6.1 矫正危险因素  45
      1.6.2 针对印的直接治疗  45
      1.6.3 药物治疗  45-46
        1.6.3.1 平滑肌松弛药  45-46
        1.6.3.2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46
      1.6.4 性感集中训练  46-47
        1.6.4.1 非生殖器官感集中训练  46
        1.6.4.2 生殖器官感集中训练  46-47
        1.6.4.3 阴茎插入训练  47
      1.6.5 手术治疗  47-48
        1.6.5.1 阴茎假体  47
        1.6.5.2 阴茎动脉重建手术  47-48
        1.6.5.3 阴茎静脉手术  48
      1.6.6 基因治疗  48-49
  2 勃起功能障碍的祖国医学研究  49-57
    2.1 祖国医学对勃起功能障碍的病因病机认识  49-51
    2.2 基本病机  51-52
      2.2.1 痰热是阳痿的启动病机  51
      2.2.2 肝郁是阳痿的病机特点  51
      2.2.3 肾虚是阳痿的病机趋势  51-52
      2.2.4 血瘀是阳痿的终极病机  52
    2.3 辨证施治  52-56
      2.3.1 分型论治  52-53
      2.3.2 温补肾阳  53-54
      2.3.3 滋补肾阴  54
      2.3.4 疏肝解郁  54
      2.3.5 活血化瘀  54-55
      2.3.6 清热利湿  55
      2.3.7 针灸治疗  55-56
    2.4 作用机理研究  56-57
      2.4.1 中药作用机理研究  56
      2.4.2 针灸作用机理研究  56-57
  3 中医体质学说相关内容  57-72
    3.1 中医体质学说的相关概念  57-58
      3.1.1 中医体质学说概念  57
      3.1.2 中医体质概念  57-58
    3.2 中医体质学的研究范畴  58-59
      3.2.1 体质特征  58
      3.2.2 体质类型  58
      3.2.3 体质与发病  58
      3.2.4 体质与诊断  58
      3.2.5 体质与治疗  58-59
      3.2.6 体质与预防  59
    3.3 中医体质学说形成的历史  59
    3.4 中医体质学的基本原理  59-61
      3.4.1 生命过程论  60
      3.4.2 形神构成论  60-61
      3.4.3 环境制约论  61
      3.4.4 禀赋遗传论  61
    3.5 影响体质形成的因素  61-66
      3.5.1 先天因素  62-64
        3.5.1.1 种族、家族因素  62-63
        3.5.1.2 婚育、种子因素  63
        3.5.1.3 养胎、护胎、胎教因素  63-64
      3.5.2 后天因素  64-66
        3.5.2.1 饮食营养因素  64
        3.5.2.2 生活起居、劳欲因素  64-65
        3.5.2.3 精神情志因素  65
        3.5.2.4 环境因素  65-66
        3.5.2.5 疾病因素  66
        3.5.2.6 药物因素  66
    3.6 体质分型  66-69
      3.6.1 平和质  67
      3.6.2 气虚质  67
      3.6.3 阳虚质  67-68
      3.6.4 阴虚质  68
      3.6.5 痰湿质  68
      3.6.6 湿热质  68
      3.6.7 瘀血质  68-69
      3.6.8 气郁质  69
      3.6.9 特禀质  69
      3.6.10 兼夹体质  69
    3.7 体质的判定  69-70
      3.7.1 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量表简述  70
      3.7.2 偏颇体质与疾病的易感性  70
      3.7.3 单一体质类型的判定  70
      3.7.4 复合体质类型的判定  70
    3.8 体质与治则  70-72
      3.8.1 治病求本,本于体质  71
      3.8.2 因人施治,权衡制宜  71
      3.8.3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71-72
  参考文献  72-80
致谢  80-81
附件一 勃起功能障碍不同中医证型与体质类型相关性研究调查表  81-86
附件二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86-87

相似论文

  1. 光纤陀螺温度漂移建模与补偿,V241.5
  2. 极化SAR图像超分辨算法的研究,TN957.52
  3. 个性化检索中相似用户群的获取与更新,TP391.3
  4.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IFN-γ相关性研究,R259
  5. 慢性心力衰竭常见中医证型与尿酸及左室重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R259
  6. 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相关性探讨,R259
  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分析,R542.22
  8. 大豆品种对腐竹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TS214.2
  9. 紫花苜蓿根系生长与地上部生长的相关性分析,S541.9
  10. 肉牛养殖过程中重金属类危害性因素分析,S823
  11. 桃杂交后代(F1)幼苗光合效能评价,S662.1
  12. 教育等级性与收入差距相关性研究,G520
  13. 大豆品种对北豆腐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TS214.2
  14. 围绝经期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性激素、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R259
  15.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网瘾的影响剖析与游戏治疗策略设计,D669.5
  16. CUBS男子运动员特质自信心与投篮命中率相关研究,G841
  17. 基于同化能力杂种优势早期评价的桃光合特性研究,S662.1
  18. 164例不同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肝纤四项的临床分析,R259
  19. 不同证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激素敏感率的研究,R259
  20.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金属硫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R734.2
  21. 不结球白菜抽薹性状生化特性和分子标记及遗传模型分析,S634.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其他学科 > 中医泌尿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