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肥胖及ER-α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骨矿量、身体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作 者: 陈艳
导 师: 邓晓惠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妇产科
关键词: 肥胖 ER-α 基因多态性 骨密度 骨矿量 身体代谢
分类号: R58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本研究就评价肥胖的4个指标:体质量指数、腰围、髂棘上部褶厚及腹部褶厚、身体脂肪含量(体脂含量)、肌肉含量与全身骨密度及骨矿含量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索研究肥胖、腹部肥胖、体脂量、肌肉量与骨质疏松之间的联系,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a)基因rs1884052和rs3778099以及rs2234693的多态性与汉族人骨密度及骨矿含量、体重指数(BMI)、葡萄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CHO)水平之间的的关系。方法:1、:测量287例汉族健康志愿者的身高、体质量、全身各部位的骨密度及骨矿物含量。以体质量指数对样本进行分组:体质量指数≥28 kg/mm2为肥胖;体质量指数≥24 kg/mm2,<28 kg/mm2为超重;体质量指数≥18.5 kg/mm2,<24 kg/mm2为正常体质量。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体质量指数调查对象的骨密度及骨矿物含量;采用偏相关分析法分析体质量指数与全身各部位骨密度及骨矿物含量的关系。2、对265例汉族健康志愿者测量腰围及全身各个部位的骨密度及骨矿量。将男性腰围≥85cm及女性腰围≥80cm定义为腹部肥胖组;将男性腰围<85cm及女性腰围<80cm定义为对照组。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腰围定义的腹部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组间的骨密度及骨矿量。采用偏相关分析法分析腰围值与全身各个部位的骨密度(BMD)、骨矿量(BMC)的关系;3、测量287例汉族志愿者髂棘上部褶厚、腹部褶厚及全身各个部位的骨密度和骨矿量。采用偏相关分析法(partial分析)探索褶厚同骨密度及骨矿量的相关关系。4、对287例汉族健康志愿者测量体重、全身、躯干、上肢、下肢这些部位的脂肪量、肌肉量及骨量(骨密度和骨矿量)。采用偏相关分析法分析脂肪量、肌肉量、体重与全身各部位的骨量(骨密度和骨矿量)的关系。5、425例汉族健康志愿者测量全身各个部位的骨密度及骨矿量,空腹测定血糖、甘油三酯和CHO,所有的雌激素受体α(ER-a)基因rs2234693、rs31884052和rs3778099被分为两个基因型组(TT对TC/CC;CC对CG/GG;TT对TC/CC)。用ABI 7900HT测定荧光并用序列检测软件(ABI)对DNA样本的等位基因进行记数检查。rs2234693、rs31884052和rs3778099的Taqman荧光探针分别识别检测为C316359010、C1191842610和C282374010。用方差分析以及以性别和年龄作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检验基因型的组间差异。对于单倍型组成,用基因型数据通过测定成对D’和r2并确定LD区块来评价标记之间的连锁不平衡(LD)。单倍型区块结构用Haploview软件3.32版测定结果:1、协方差分析显示,肥胖组全身、头部、上肢、下肢、躯干、脊柱部位的骨密度及骨矿物含量均高于超重组和正常体质量组(P<0.05~0.01)。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排除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后,体质量指数与全身总骨密度、全身总矿物含量、头骨密度、头骨矿物含量、上肢密度、上肢矿物含量、下肢密度、下肢矿物含量、躯干密度、躯干矿物含量、脊柱密度、脊柱矿物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00)。2、偏相关分析显示腰围同全身总骨密度(r=0.296)、上肢密度(r=0.254)、下肢密度(r=0.306)、躯干密度(r=0.340)、肋骨密度(r=0.368)、骨盆密度(r=0.381)、脊柱密度(r=0.260),全身总骨矿量(r=0.337)、头骨矿量(r==0.169)、上肢矿量(r=0.268)、下肢矿量(r=0.391)、躯干矿量(r=0.327)、肋骨矿量(r=0.358)、骨盆矿量(r=0.302)、脊柱矿量(r=0.269)均显著正相关(所有的p<0.01)。协方差分析显示,腰围定义的肥胖同全身、下肢、躯干、肋骨、骨盆、脊柱的骨密度及骨矿量均显著正相关。3、研究结果显示髂棘上部褶厚及腹部褶厚同全身总骨密度(r分别为0.229和0.201)、上肢骨密度(r分别为0.175和0.150)、下肢骨密度(r分别为0.245和0.198)、躯干骨密度(r分别为0.299和0.261)、肋骨矿量(r分别为0.324和0.267)、骨盆骨密度(r分别为0.341和0.293)、脊柱骨密度(r分别为0.220和0.194)均显著正相关(所有的p<0.05)。髂棘上部褶厚及腹部褶厚同全身总骨矿量(r分别为0.281和0.235)、上肢骨矿量(r分别为0.182和0.137)、下肢骨矿量(r分别为0.326和0.269)、躯干骨矿量(r分别为0.296和0.247)、肋骨密度(r分别为0.322和0.279)、骨盆骨矿量(r分别为0.290和0.235)、脊柱骨矿量(r分别为0.245和0.221)亦均显著正相关(所有的p<0.05)4、:体重同全身总骨密度(r=0.692)、全身总矿量(r=0.75、躯干密度(r=0.752)、躯干矿量(r=0.707)、上肢密度(r=0.659)、上肢矿量(r=0.690)、下肢密度(r=0.690)、下肢矿量(r=0.800),在控制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后均显著正相关(所有的p均为0.000)。在控制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后,全身、躯干、上肢、下肢这些部位的肌肉量及脂肪量同相应部位的骨密度和骨矿量均显著正相关(所有的p均为0.000),r值在0.271-0.905之间,而肌肉量比脂肪量同骨密度和骨矿量的相关程度更高。5、对于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rs2234693,TT/TC基因型携带者的髋部BMD、脊柱BMD和总BMD水平始终高于CC基因型携带者,尽管在经过年龄和性别调整后,脊柱(p=0.034)和总BMD(p=0.040)的边缘显著性消失。然而,我们观察到TC/CC基因型携带者的血糖水平(p=0.013)和CHO(p=0.032)显著高于TT基因型携带者。在经过协变量年龄和性别校正后,rs2234693与血糖和CHO仍有显著的相关性(分别为p=0.029和p=0.045)。对于rs1884052,CG/GG基因型携带者的髋部的BMD、脊柱BMD以及总BMD低于CC基因型携带者,对于rs3778099,TC/CC基因型携带者低于TT基因型携带者,但是未观察到有显著差异。BMI、血糖、甘油三酯和CHO与rs1884052和rs3778099缺乏相关性。结论:1、全身骨密度及骨矿物含量与肥胖呈正相关。2、腹部肥胖是骨密度及骨矿量增加的保护因素。3、研究结果提示髂棘上部褶厚及腹部褶厚增加所反应的腹部脂肪含量增加及腹部肥胖可能增加骨量,进而间接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起保护作用。4、全身、躯干、上肢、下肢的骨量(骨密度和骨矿量)的同相应部位的肌肉量及脂肪量及总体重正相关,其中与肌肉量的相关性更大。5、发现雌激素受体a(ER-a)基因rs2234693与中国汉族人的脊柱BMD、总BMD、血糖和CHO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没有发现rs1884052和rs3778099与BMD的相关性。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8
英文摘要  8-13
缩略词表  13-14
前言  14-16
实验设计资料方法  16-18
结果  18-26
讨论  26-37
结论  37-39
参考文献  39-44
致谢  44-4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5-46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6

相似论文

  1.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R743
  2. 丹参酮ⅡA及烟酸对肥胖幼鼠心血管功能的影响,R285.5
  3. MTRR基因A66G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肌梗死的关系,R542.22
  4. 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R246.1
  5. 抗生素干预小鼠及菌群相关疾病患者肠道菌群蛋白组分研究,R446.5
  6. 抗体的非对应性激发及其与H2-Eb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联,R392
  7. 亚洲人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R541.4
  8. 尾加压素Ⅱ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关系,R587.1
  9. 不同糖代谢状态下大鼠肝脏内脂素的表达及其对肝葡萄糖和能量代谢的作用,R587.1
  10. 骨代谢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中的临床意义,R580
  11. TOLL样受体2、4mRNA在麻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研究,R755
  12. MDR1和CYP3A基因多态性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R96
  13. 体育锻炼对肥胖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压力的影响,G633.96
  14. 激素替代治疗与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研究,R580
  15. SLC2A9基因第八外显子137A/G位点多态性与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关系,R587.1
  16. 中国汉族人群TGF-β1启动子-509C/T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的研究,R742.5
  17. 凋亡相关蛋白激酶-1基因多态性与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R749.16
  18. 青岛地区大肠息肉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相关性,R735.34
  19. 肥胖对胰岛素抵抗,内皮功能及β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分析,R587.1
  20. DNA加合物dA在慢性萎缩胃炎、胃癌前病变和胃癌中的表达及与CYP2E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R735.2
  21. 固有免疫分子与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的影响,R39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 > 代谢病 > 脂肪代谢障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