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交际策略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作 者: 吴春容
导 师: 陈治安
学 校: 西南师范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化交际能力 交际策略 培养研究 跨文化交际 能力的培养 策略能力 外语教学 交际能力培养 外语学习者 语言文化知识
分类号: H31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1012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世界的进步与发展,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获得成功?这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思索的问题。在当今教育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但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还是外语教学专家和学者们争论的话题。 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国内的学者和教师还主要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授这个层面上,认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目的语国家的语言文化知识,对他们在交际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就畅通无阻。这样的观点是很片面的。首先,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其次,教学大纲无法也不可能将学生在现实交际中遇到的问题一一陈述。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策略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目的语和文化,缺乏对策略能力的培养。在当今世界,英语已成为一门国际语言,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媒介大多是英语,因而他们的英语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各自的特点,不一定完全遵循以英语为本族语的文化规约。这样,当学生把课堂上了解到的知识视为准则,一旦面对着现实的交际对象,就往往缺乏现场应变能力,无法实现交际目的,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交际是一个动态的,互动的过程,不管是说话方还是听话方,都应该做出努力,以取得交际的成功。而过去的研究多把注意力集中于作为说话方的外语学习者,认为交际的成功与否主要是作为说话方的学习者单方面的责任。本文作者认为这样的观点不利于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与研究。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尝试从说话方和受话方的交际策略的角度去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交际策略的研究始于20世纪7O年代初,交际策略的概念是由Se1inker在研究中介语形成过程时首先提出。在80年代和90年代,对交际策略的研究日益增多,它们大多是为了研究第二语言的习得和运用。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交际策略下定54〔’on。。。。nicalion S广al%ies andlheDev。IOPmenl Of川Ie。nil。l]”al Con。)。。。。。。i。ah。。Col。叩。ie,。c。一义与分类;尤其是Tarone指出交际具有互动性的特点。但总的看来,对交际策略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此外,虽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己成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林之一,但是对这方面的策略研究还很缺乏,这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性和研究的必要性。如果学习者懂得并掌握更多的跨文化交际策略,他们就有可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更积极主动的角色,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放入交际策略系统也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找到一个新的模式。 本文由六章组成。 第-章 简要概述了交际策略研究的现状,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和外语教学的关系,并提出了本文的观点。 第二章 主要口顾了交际策略的定义和分类,并指出对交际策略的定义不能简单的概括,而只能描述其主要特征。 第三章 再次强调交际的互动性特征,在Faerch和 Kasper的分类基础上,再补充受话方的交际策略,尝试提出了一个参考模式。 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文重点。第四章主要阐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和其包含的主要内容。在分析总结前人的研究,特别是贾玉新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基本交际能力,情感能力,关系能力,情节能力和策略能力。 第上章 逐一分析和阐述在课堂和课外训练外语学习者的交际策略对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六章 总结全文,指出把交际策略的研究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结合起米,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同时也指出了本文所进行的理论探讨还需进一少的头验验证。

全文目录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6-11
  1.1 The Study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 General Account  6-8
  1.2 ICC Competence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8-10
  1.3 The Layout of the Dissertation  10-11
CHAPTER TWO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11-23
  2.1 Conceptual Background  11-14
    2.1.1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nd Psycholinguistics  11
    2.1.2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nd Sociolinguistcs  11-12
    2.1.3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nd the Study 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12-13
    2.1.4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nd FLT  13-14
  2.2 The Defining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14-18
    2.2.1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14-15
    2.2.2 Various Definitions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15-18
  2.3 Classifying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18-23
    2.3.1 Tarone's Classification  18-19
    2.3.2 Faerch and Kasper's Classification  19-23
CHAPTER THREE COMPONENTS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23-28
  3.1 The Production Side  23-24
    3.1.1 Reduction Strategies  23-24
    3.1.2 Achievement Strategies  24
  3.2 The Reception Side  24-28
    3.2.1 Guessing Strategies  25
    3.2.2 Suspension Strategies  25-26
    3.2.3 Tolerance Strategies  26
    3.2.4 Empathy Strategies  26-28
CHAPTER FOU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28-37
  4.1 ICC Competence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28
  4.2 Defin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28-32
    4.2.1 Cross-cultural Attitude Approach  29-30
    4.2.2 Behavioral-Skill Approach  30-31
    4.2.3 Relational Model of ICC Competence  31-32
  4.3 Component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32-37
    4.3.1 Basic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33-34
    4.3.2 Affective Competence  34
    4.3.3 Relational Competence  34
    4.3.4 Episodic Competence  34-35
    4.3.5 Strategic Competence  35-37
CHAPTER FIV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DEVELOPMENT AND FLT  37-46
  5.1 Intensive Reading  38-41
    5.1.1 Training Guessing Strategies  38-39
    5.1.2 Facilitating Story-telling  39-40
    5.1.3 Fostering Peer Interaction  40-41
  5.2 Extensive Reading  41-43
    5.2.1 Focusing on Information  42
    5.2.2 Raising Awareness of Discourse  42-43
  5.3 Listening  43-44
    5.3.1 Training Basic Listening Skills  43
    5.3.2 Setting Roughly-tuned Input  43-44
  5.4 Extracurriculum Activities  44-46
CHAPTER SIX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46-49
  6.1 Summary  46-47
  6.2 Limitations and Future Work  47-49
BIBLIOGRAPHY  49-55
英文摘要  55-59
  内容摘要  58-59

相似论文

  1. 外语学习者写作中的词汇搭配错误研究,H319
  2. 跨文化交际失误及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之探讨,H319
  3. 中国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模式探索,H319.3
  4. 蒙古族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系统研究,H319
  5. 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H193
  6. 小学英语课堂IRF提问模式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影响,G623.31
  7. 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H319
  8. 警务英语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H319.3
  9. 试论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G633.3
  10. 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启示,H0
  11. 试论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G633.3
  12. 大学英语口语互动交际能力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H319
  13. 基于网络的语言教学模式研究,H319
  14. 行动研究:提高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H319
  15. 网络外语阅读中的元认知能力研究,H319
  16. 词块教学法在农村高中英文报刊阅读教学中的应用,G633.41
  17. 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相辅相承的新教学法研究,H319
  18. 基于元认知策略理论的外语自主性学习研究,H319
  19. 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知识广度和深度发展研究,H319
  20. 探究式口语教学对词汇有意和无意习得有效性研究,H319.3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英语 > 语文教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