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省管县”体制改革的新探索

作 者: 朱群英
导 师: 许法根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
关键词: 市管县 省管县 强县扩权
分类号: D63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219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县域经济的迅猛发展使“省管县”体制和强县扩权改革成为理论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备受关注。目前的“市管县”管理体制已严重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改革“市管县”、建立扁平化的“省管县”的行政体制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通过扩大行政管理的幅度,减少行政管理层次,实行“省管县”体制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行政层级和行政效率的行政管理理论。扁平管理将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而“强县扩权”、“省管县”将是这场改革的突破口。浙江是“省管县”体制的成功实践者。浙江省曾先后于1992年、1997年和2002年三次出台政策措施,开展经济强县扩权改革。2006年11月浙江省确定将义乌市作为进一步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改革试点,开启了一种新的县域治理局面。强县扩权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表明“省管县”体制改革由财政省管县逐渐向行政省管县发展的趋势。本文运用区划管理和行政管理相关知识和理论,通过对“市管县”体制和“省管县”体制的利弊分析,以浙江“省管县”的实践和义乌“强县扩权”的试点为典型个案,对省管县体制进行认真剖析。分析了“市管县”体制的历史适应性和弊端,研究了“省管县”体制的理论和现实可行性,对“省管县”体制的动力机制和阻力机制进行全面透切的分析。根据浙江“省管县”的实践和义乌“强县扩权”的试点,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最后对“省管县”和“强县扩权”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并阐述了建立“省管县”行政体制的途径和方法。文章以浙江“省管县”和义乌“强县扩权”体制改革为切入点,结合中外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为促进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寻求新的途径。探索新形势下的强县扩权的经验和做法,为实现真正意义的“省直管县”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引言  9-20
  1.1 研究背景  9-10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0-11
  1.3 研究综述  11-17
  1.4 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17-20
2 “市管县”体制的理性分析  20-31
  2.1 “市管县”体制的由来和发展  20-22
  2.2 “市管县”体制的必然性  22-23
  2.3 “市管县”体制的合理性  23-24
  2.4 “市管县”体制的制度缺陷  24-26
  2.5 “市管县”体制的弊端  26-31
3 “省管县”体制的探索研究  31-46
  3.1 “省管县”体制的理论支撑  31-34
  3.2 “省管县”体制的实施必要性  34-36
  3.3 “省管县”体制的现实可行性  36-39
  3.4 “省管县”改革的财政体制效应  39-44
    3.4.1 财政省管县的正面效应  40-41
    3.4.2 财政省管县的负面效应  41-42
    3.4.3 “省管县”财政体制的配套与完善  42-44
  3.5 “强县扩权”—“省管县”的实践探索  44-46
4 浙江“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成效  46-54
  4.1 浙江“省管县”体制改革的现实基础  46-49
  4.2 浙江“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实践  49-51
  4.3 “强县扩权”带来的积极效应和变化  51-54
5 义乌“强县扩权”—“省管县”体制的新探索  54-66
  5.1 义乌“强县扩权”试点的背景分析  55-60
    5.1.1 相对强大的县域经济实力是扩权的经济基础  55-56
    5.1.2 科学规范的行政管理模式是扩权的政治基础  56-58
    5.1.3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精神是扩权的文化基础  58-60
    5.1.4 复杂多元和谐的社会环境是扩权的社会背景  60
  5.2 义乌“强县扩权”的做法与特色  60-62
    5.2.1 义乌“强县扩权”的做法  61
    5.2.2 义乌“强县扩权”的特色  61-62
  5.3 “强县扩权”的动力与本质  62-66
    5.3.1 资源积极有效配置成为扩权的突破口  63
    5.3.2 强大的民营经济造就扩权的原动力  63-64
    5.3.3 财政省管县构成扩权的核心  64-65
    5.3.4 省管县行政体制形成扩权的本质  65-66
6 “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困境与因素分析  66-72
  6.1 “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困境  66-69
    6.1.1 扩权带来县市博弈冲突  66-67
    6.1.2 省直部门扩权定位模糊  67-68
    6.1.3 县级市扩权能力的质疑  68
    6.1.4 省政府管理半径和能力遭遇挑战  68
    6.1.5 “强县扩权”过渡“省管县”遭遇阻力  68-69
  6.2 制约“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因素  69-72
    6.2.1 地区差异性的制约  69
    6.2.2 大规模调整省级行政区的艰巨性  69-70
    6.2.3 重新建构既有利益与权力格局的困难  70-71
    6.2.4 “职责同构”现象的障碍  71
    6.2.5 有效监督保障的缺失  71-72
7 突破“省管县”体制改革困境的对策  72-82
  7.1 坚持改革原则,指导省管县实践  72-73
  7.2 转变行政职能,破解市县博弈冲突  73-75
  7.3 合理划分行政区域,完善行政区划管理  75-78
  7.4 强化制度建设,规范省管县改革推进  78-79
  7.5 加快机制创新,激发综合效应  79-82
结语  82-83
参考文献  83-89
后记  89

相似论文

  1. 省管县视角下我国省县关系研究,D630
  2. 中国扩权强县改革研究,D630
  3. 现阶段我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研究,D630.1
  4. 省直管县问题研究,D630
  5. 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研究,F812.2
  6. “市管县体制”下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F127
  7. 基于地方政府行为的区域利益协调研究,D621
  8.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宪法学思考,D921
  9. 我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问题探析,D630
  10. 关于如何在我国进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探索,D625
  11. 河北省“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研究,F812.2
  12. 省管县体制下农业财政资金管理模式研究,F812.8
  13. 中国市管县体制改革研究,D630
  14. 扩权强县视域下县级政府治理模式研究,D67
  15. 我国地方政府级次改革的财政研究,F812.2
  16. 财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层级关系的探究,D630
  17. 陕西省“省管县”财政体制研究,F812.2
  18. 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研究,F812.2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地方行政层级改革研究,D630
  20. 我国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研究,F812.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