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地方政府行为的区域利益协调研究

作 者: 辛方坤
导 师: 苗建军
学 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专 业: 区域经济学
关键词: 区域利益 政府行为 公共产品 地方政府 市管县
分类号: D6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地方政府竞争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比以往规模范围上广泛、性质层次上深刻的利益冲突。必须看到,中国地方政府的行为亦与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还有不相适应的方面,其中不当竞争导致区域利益不协调是典型的问题。自中国实行分权改革以后,地方政府成为地方利益的主体。地方政府官员的自利性是地方政府之间利益博弈的根源;中国政府官员绩效考核制度过多依靠GDP为地方政府之间利益博弈提供了制度激励;目前中国的公共资源具有的模糊产权性为地方政府之间利益博弈提供了物质条件。因此,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影响着区域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实现区域利益协调,就必须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使地方政府把更多地精力放在进取性公共产品的投资上,进行制度创新,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改变这种利益博弈状态,地方政府的无序竞争会被放大,这势必会影响现代化的进程及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地方政府行为及区域利益协调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进展作了梳理和评价,发现缺乏将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利益协调相联系的系统研究,导致现有研究未能从地方政府行为的视角给出区域利益协调的对策建议;其次,在分析了地方政府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对称和破缺两个维度的基础上,从博弈理论出发,通过引入“利益场”概念,对同级地方政府的利益演化过程进行描述,并运用公共产品投资的博弈模型,对同级地方政府和市管县体制下市、县两级地方政府的利益冲突进行研究,并根据当前中国土地资源的模糊产权性分析利益演化的结果——社会福利净损失;再次,根据利益演化的过程,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给出了协调区域利益的可能路径:政府官员考核制度改革和地方政府非正式的制度创新;最后,通过对长江三角洲目前的产业、市场、及要素利益状态的实证检验,给出了实现长江三角洲区域利益协调的对策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17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9-10
    1.1.1 选题背景  9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9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9-10
  1.2 国内外已有研究  10-15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0-11
    1.2.2 关于地方政府竞争的相关研究  11-14
    1.2.3 关于区域利益协调研究  14
    1.2.4 已有研究文献的不足  14-15
  1.3 研究方法与架构  15-17
    1.3.1 研究方法  15
    1.3.2 本文的架构  15-17
第二章 区域经济分析相关理论  17-22
  2.1 区域经济学理论  17-18
    2.1.1 新古典区位理论  17
    2.1.2 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  17-18
  2.2 区域要素配置理论  18-20
  2.3 区域公共管理理论  20-22
第三章 政府行为约束的区域利益演化  22-33
  3.1 地方政府行为对称破缺的唯象描述  22-24
    3.1.1 地方政府行为的对称描述  22-23
    3.1.2 地方政府行为的破缺描述  23
    3.1.3 区域利益演化原因  23-24
  3.2 地方政府的区域利益演化过程  24-28
    3.2.1 “利益场”的唯象描述  24-25
    3.2.2 区域利益的“场”特性  25-26
    3.2.3 “利益场”作用下的利益演化  26-28
  3.3 市管县体制下的区域利益演化  28-33
    3.3.1 模型分析  28-29
    3.3.2 江苏市、县实证分析  29-30
    3.3.3 区域利益演化的结果  30-33
第四章 政府行为约束的区域利益协调  33-42
  4.1 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约束机制改革  33
    4.1.1 地方政府官员激励机制改革  33
    4.1.2 地方政府官员约束机制改革  33
  4.2 同级政府间的利益协调机制  33-38
    4.2.1 地方政府竞争优势  33-35
    4.2.2 地方政府竞争与知识溢出关系模型  35-37
    4.2.3 同级地方政府实质性合作机制  37-38
  4.3 市管县体制下的利益协调机制  38-42
    4.3.1 转移支付制度与利益协调  39
    4.3.2 财政收支模型分析  39-41
    4.3.3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41-42
第五章 地方政府协调区域利益的案例  42-49
  5.1 长三角城市群“利益场”  42-43
  5.2 长三角城市群利益冲突的主要表现  43-47
    5.2.1 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利益冲突  43-44
    5.2.2 长三角城市群市场利益冲突  44-45
    5.2.3 长三角城市群要素资源冲突  45-47
  5.3 实现长三角城市群利益协调的对策建议  47-49
    5.3.1 地方政府推进深度一体化  47
    5.3.2 区域企业推进深度一体化  47-49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49-51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49-50
    6.1.1 本文主要工作  49
    6.1.2 本文的主要结论  49-50
  6.2 研究展望  50-51
参考文献  51-54
致谢  54-55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5-56
附录  56-57

相似论文

  1. 试论地方政府的伦理决策,D625
  2. “社会代理人”:于有为和无为之间,D625
  3. 地方政府信用建设研究,D630.1
  4. 地方政府网络公关模式比较研究,D035.5
  5.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东南沿海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422.6
  6. 我国地方政府门户网站研究,D630
  7. 我国民防局(办)的基本职能定位研究,E256
  8. 地方政府治理进程中的警务机制改革研究,D631.1
  9. 地方政府城市建设绩效评估研究,D625
  10. 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现状与对策研究,D630
  11.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中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F301
  12. 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初探,D625
  13. 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制度创新,D625
  14. 我国地方政府工商行政部门绩效评价研究,F203.9
  15. 区域一体化维度下的地方政府合作路径探析,F127
  16.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及其应用研究,F812.5
  17. 提升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D625
  18.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F320
  19. 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策略研究,D630
  20. 我国地方政府应对金融危机若干对策研究,F831.59
  21. 城市旅游营销中的政府行为研究,F592.7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 政治制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