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牡丹民俗的文化意象研究

作 者: 雷燕
导 师: 赵宗福
学 校: 青海师范大学
专 业: 民俗学
关键词: 牡丹 民俗文化 文化意象
分类号: G1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5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民俗文化学中的意象表述及相关理论,研究了中国牡丹民俗文化意象。牡丹作为中国花卉文化中的名牌,自古以来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伴随着牡丹栽培的历史以及人们的认识观赏历史,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意象,并在华夏文明中占据一席。然而历来研究者只是重视牡丹的生物性研究,而且往往从上层文化来描述牡丹文化图景。这实际与牡丹文化的传统并不相符,因此本文侧重从民俗层面来梳理和论述牡丹文化意象。因为牡丹花大可人,美艳芬芳,所以深得人们喜爱,这促进了牡丹民俗文化的形成,该民俗文化在不断适应百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中渐成体系。本文在介绍牡丹属性基础上,对牡丹民俗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出存在于百姓生活中的牡丹民俗文化意象,使研究结果能比以往有所创新,能体现出牡丹文化与牡丹民俗之间的密切联系。本文认为,牡丹民俗文化主要表现在物质民俗,饮食民俗,口传民俗,游艺民俗等方面,正是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造就了牡丹的民俗文化意象。其意象主要有民间英雄意象,幸福生活意象,美好爱情意象,女性生殖意象。在时间的脉络上,每一个意象都自己的产生、发展和流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每一种意象都依托着不同的民间传统信仰,都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所指。而这些意象又相互关联在一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了牡丹民俗文化的意象丛。并与上层精英文化相互影响,构成了中国牡丹文化的传统。根据牡丹栽培史,民俗文化有中心地和边缘地的区分。而且,汉民族的牡丹民俗文化对各少数民族文化还有着诸多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传播中发生变异。甚至,牡丹在华夏域外也有传播,因此,在华夏民族和域外一些民族共同存在的牡丹民俗文化意象中,寄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从中看出牡丹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深远影响。由于时代、区域、民族的不同,牡丹民俗文化意象在有共同性的同时,还有着不同的个性。本文共分三章及绪论、结论部分,共计4万字。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7
绪论  7-13
  一、选题的由来、意义和学术背景  7
  二、牡丹民俗文化的学术史概况  7-9
  三、本文的理论、方法与学术目标  9-13
第一章 牡丹民俗的文化语境  13-24
  第一节 牡丹的属性简史  13-17
    一、牡丹的古今释名  13-14
    二、牡丹的生物属性  14-17
  第二节 牡丹的民俗事象  17-21
    一、物质民俗  17-18
    二、饮食民俗  18
    三、口传民俗  18-19
    四、游艺民俗  19-21
  第三节 牡丹的审美特质  21-22
  第四节 牡丹与作家文学  22-23
  小结  23-24
第二章 牡丹民俗文化意象体系  24-37
  第一节 民间英雄意象  24-27
    一、忠诚的意象内涵  24-25
    二、勇敢的意象内涵  25-26
    三、大气的意象内涵  26-27
  第二节 幸福生活意象  27-30
    一、快乐的意象内涵  27-28
    二、富贵吉祥的意象内涵  28-29
    三、健康长寿的意象内涵  29-30
  第三节 美好爱情意象  30-34
    一、先秦时期民间的意象展现  31
    二、东晋时期上层的意象展现  31-32
    三、明朝时期中原及西北地区的意象展现  32-34
  第四节 女性生殖意象  34-36
    一、瓷器饰纹中的意象体现  34
    二、外在形体上的意象体现  34-35
    三、繁殖习性中的意象体现  35-36
  小结  36-37
第三章 牡丹民俗文化意象的流变  37-49
  第一节 上下层之间的互动  37-41
    一、先秦时期意象的下层初现  37-38
    二、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意象的向上扩展  38
    三、隋唐时期意象的上行下效  38-40
    四、宋朝前后的意象定型  40-41
  第二节 中心与边缘的呼应  41-44
    一、文化意象在各朝代牡丹栽植中心地的传承  41-44
    二、文化意象从中心地到边缘地的发展  44
  第三节 汉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渗透  44-47
    一、文化意象在西南、西北少数民族中的传承  45-46
    二、文化意象在少数民族文化中的选择性发展  46-47
  第四节 从华夏向域外的传播  47-48
    一、传播时间与起因  47
    二、从华夏向东方的传播  47
    三、从华夏向西方的传播  47-48
  小结  48-49
结论  49-50
参考文献  50-54
致谢  54-55
个人简历和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5

相似论文

  1. 牡丹EST-SSR引物开发及其亲缘关系分析,S685.11
  2. 环境因子对牡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S685.11
  3. 玉米秸秆发酵基质混合配比对盆栽牡丹理化性状的影响,S685.11
  4. 不同配比基质盆栽牡丹矿质元素分布的研究,S685.11
  5. 逐渐干旱对牡丹实生苗生理指标的影响和牡丹GA20-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S685.11
  6. 芍药衰老生理与调控及牡丹、芍药主要品种花瓣中营养与保健成分分析,S682.12
  7. 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保护及其民俗旅游研究,F592.7
  8.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的戏曲舞台艺术形象之比较研究,J805
  9. 牡丹根际丛枝菌根真菌的初步研究,S567.15
  10. 牡丹江地区校园景观设计的研究,TU984.14
  11. 牡丹开花和衰老过程中香气物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S685.11
  12. 论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对传统昆曲的革新与发展,J825
  13. 中国民间工艺月饼模子及图案纹样的研究,F203
  14. 春秋季牡丹江市麻雀体内重金属残留量的测定,X502
  15. 湖南牡丹栽培历史、品种资源与园林应用研究,S685.11
  16. 牡丹和芍药组织培养的研究,S682.12
  17. 部分牡丹栽培品种数量分类学研究,S685.11
  18. 洛阳牡丹无土盆栽的关键技术研究,S685.11
  19. 脊髓GABA能去抑制诱发小鼠痛觉超敏的分子机制,R96
  20. “爱美家”的“中国梦”,I561
  21. 遮荫对天彭牡丹形态分化和光合特征的影响,S685.1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 中国 > 文化专题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