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黑格尔“反思”思想探究

作 者: 夏妍
导 师: 张继良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黑格尔 反思 知性 后思 理性
分类号: B516.3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9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反思”作为一个由来已久的哲学术语和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思维方式,日益成为现代汉语中一个出现频率不断提升、表达方式逐渐混化、使用方法日趋多元的词汇。因而,从反思的起源地(西方哲学史)入手,以在反思概念发展史上取得前所未有成就,并具有超乎寻常的代表性的黑格尔的反思思想为切入点,以此前学者对反思概念内涵过于简单的表述和反思运动历程近乎寥寥的涉足为短板攻坚点,力求对反思在黑格尔哲学中的运动规律进行理论性总结和分析,进而帮助人们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反思,更好地发挥反思的应用价值,是本文藉以解决的课题及研究之目的。笔者在对黑格尔相关哲学论著和黑格尔反思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汇参、语料透析的基础上,试图对黑格尔反思思想的形成和内涵给予以理清脉络、解决分歧为目的的新的集中阐释,同时,试图对反思在黑格尔自身哲学体系中的运动规律进行理论上的挖掘和探讨,进一步阐明反思对黑格尔哲学体系、整个哲学史乃至社会生活其他领域的互为牵引的能动关联及举足轻重的推动性作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哲学家对于反思有着不同的理解。相同的基点、不同的认识,为黑格尔关于“反思”概念的思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思辨空间,成为黑格尔反思思想形成的催化剂。黑格尔赋予了“反思”更加特殊的含义和更加深刻的作用,同时使“反思”形成、运用并贯穿于他的哲学体系之中。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反思以多种用法而出现,可以归纳为三层涵义:一是反思与知性思维相同(即“知性反思”)。知性是用有限的抽象的思维形式(范畴)把握真理,由此造成自相矛盾,不能把握活生生的事实。而反思的范畴是各个独立有效,可以离开其对方而孤立地理解的。二是反思作为“知性”和“消极理性”之间的中间环节(即“内在的反思”)。当反思超出知性僵硬的、孤立的规定性时,便会使彼此对立的各个规定与别的规定性处于关系之中,而相互联系、相互反映(反思)。因此这种规定不同于知性。反思是知性思维通往理性思维的桥梁。三是反思和后思相同(即“思辨的反思”)。有时也泛指对意识的形式、感觉、表象的内容加以反复思考。总之,知性反思、内在的反思和思辨的反思这三种反思在黑格尔的那里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三个意义上的“反思”是作为一个整体反思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而存在的。“知性反思”是初始阶段,进而达到“内在的反思”进入理性认识的领域,最终通过“思辨的反思”达到了理性认识的最高阶段——积极的理性,从而达到反思的完成。在对黑格尔反思思想的形成进行阐述、对反思概念的涵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反思不单是以一种静置的哲学术语形态而出现,而是在承载无比深刻的涵义的同时,始终呈现出了一种作用力的状态,来完成对内的运动过程、实现其自身的自觉并推动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发展。由此,本文试图对反思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运动规律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本文认为,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反思主要有三条运动规律:一是通过“三个步骤”,完成反思自身的运动过程。具体表现为:建立的反思、外在的反思和进行规定的反思。二是通过“辩证法”的使用,实现“反思的自觉”。黑格尔通过辩证法的使用使得反思达到了自觉的同时,也使得黑格尔的反思乃至整个哲学体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三是反思运动作用于“绝对理念”自我发展的全过程。黑格尔的反思思想探究除了对研究黑格尔哲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之外,对于研究哲学史乃至指导生活实践均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反思在不同的领域,其存在的样态也相应具有领域规定的特殊性,但是都在进行着相同的反思活动。正由于反思充盈于哲学研究和现实生活之中,反思自身也才找到自身发展之真正动源,黑格尔反思思想的研究才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10
引言  10-11
一、黑格尔反思”思想的形成  11-15
  (一) 前人的发微——黑格尔“反思”形成的催化剂  11-13
  (二) “逻辑学”的论述——黑格尔“反思”在哲学领域出现并发展  13-15
二、黑格尔“反思”概念的涵义  15-24
  (一) 知性反思  15-19
    1、黑格尔的“知性”概念  15-18
    2、黑格尔在“知性反思”中对知性思维的扬弃  18-19
  (二) 内在的反思  19-21
    1、黑格尔对“理性”思维的划分  19-20
    2、反思作为“知性”和“消极理性”之间的中间环节  20-21
  (三) 思辨的反思  21-24
    1、黑格尔的“后思”概念  21-22
    2、在“思辨的反思”中将反思与后思混用  22-24
三、“反思”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运动规律  24-31
  (一) 通过“三个步骤”,完成反思自身的运动过程  24-26
    1、建立的反思  24-25
    2、外在的反思  25
    3、进行规定的反思  25-26
  (二) 通过“辩证法”的使用,实现“反思的自觉”  26-27
  (三) 反思运动作用于“绝对理念”自我发展的全过程  27-31
    1、反思之于“逻辑学”  28-29
    2、反思之于“自然哲学”  29
    3、反思之于“精神哲学”  29-31
四、黑格尔反思思想的现实意义  31-35
  (一) 反思对哲学史研究的价值  31-32
  (二) 反思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32-35
结论  35-36
参考文献  36-40
附录  40-42
后记  42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2. 普通中等师范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G651
  3. 反思式生活,自我人种志式书写,G633.41
  4.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6.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民生问题,D61
  7. 中国区域行政合作的非均衡演进研究,D630
  8.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9.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研究,C913.68
  10.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1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D61
  12. 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研究,G633.91
  13.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七年:一位亲历者的自我反思,G632.3
  14. 英国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研究,G649.561
  15.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16. “四预流支”之研究,B948
  17.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18.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D231
  19.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D26
  20. 权力和利益界定的国家战略,D80
  21. 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A81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欧洲哲学 > 欧洲各国哲学 > 德国哲学 > 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前期哲学 > 黑格尔(Hegel,G.W.F.1770~1831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