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含磷矿石细菌浸出工艺研究

作 者: 曾盛佳
导 师: 龚文琪
学 校: 武汉理工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含磷矿物 细菌 浸出 磷元素
分类号: TD9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87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矿产资源不断开发,富矿资源储量在迅速下降,贫矿资源又因为其品位低、含杂质量高等特点被大量废弃,除了造成资源的浪费之外同时产生大量的环境问题。与此同时,使用传统方法虽然可以达到工业生产要求,但其高能耗、高污染及高投入等缺点已经不适应当前工业生产的需求。随着要求开发低品位矿物资源及寻求低能耗高产出低污染低成本的选矿技术的呼声越来越高,生物浸出方法应运而生。生物浸出法主要利用微生物产酸特性,对矿物进行处理达到元素浸出的目的,其特点是投资少,易于管理,浸出效率高,低污染,低能耗。本课题根据国内外对于溶磷细菌应用及矿物加工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生物浸出磷元素的方法。首先,通过对比不同生物浸出方式对矿物中磷元素的浸出效果可知,搅拌方式有利于提高生物法对磷元素的浸出效率。在确定处理方式之后,通过对细菌接种量的对比试验,得出在矿浆浓度为1.5%的情况下,接种量为25%可以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为使实验向实际应用方向发展,本文进行了提高矿浆浓度研究,发现随着矿浆浓度的增加微生物浸磷效果逐渐降低,分析得出高矿浆浓度对微生物造成较大伤害导致产酸性能降低活性下降。最后,为了降低成本进行菌液再生研究,得出细菌在经过一次浸出作用之后,虽然能继续生长,但是处理效率远不及之前的效果。通过分析数据结合使用电子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手段对浸出过程的机理进行分析,微生物作用机理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方式对矿物颗粒进行作用。生物代谢生成的铁矾类沉淀对磷元素有不利影响。另外,浸出矿物颗粒在溶液中的分散性是影响浸出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分散性越高细菌在表面吸附越充分,得到的处理效率更为理想。最后,通过一系列的试验证明利用溶磷微生物采用搅拌方式提取含磷矿物中的磷元素的方法是可行的,在合理的反应条件下,矿物中磷的浸出率可以达到90%以上。生物法浸出含磷矿物中磷元素的方法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1章 绪论  10-21
  1.1 生物浸出  10-11
  1.2 含磷矿物应用现状  11-15
    1.2.1 含磷矿物介绍  11-13
    1.2.2 传统提磷法  13-14
    1.2.3 生物提取法  14-15
  1.3 溶磷微生物介绍  15-16
    1.3.1 异养微生物  15
    1.3.2 自养微生物  15-16
  1.4 At.f菌的描述  16-18
    1.4.1 伯杰氏手册描述  16-17
    1.4.2 细菌学描述  17-18
  1.5 影响At.f菌矿物浸出的因素  18-19
    1.5.1 物理因素  18
    1.5.2 化学因素  18-19
    1.5.3 生物因素  19
  1.6 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19
  1.7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9-21
    1.7.1 研究目标  19-20
    1.7.2 研究内容  20-21
第2章 实验材料、仪器及分析方法  21-27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23
    2.1.1 菌种  21
    2.1.2 实验仪器  21-22
    2.1.3 实验药剂  22-23
    2.1.4 培养基  23
    2.1.5 矿物来源  23
  2.2 分析方法  23-27
    2.2.1 扫描电镜测试  23-24
    2.2.2 亚铁离子滴定  24-25
    2.2.3 pH的测定  25
    2.2.4 细菌浸磷效果测定  25-26
    2.2.5 XRD测定法  26
    2.2.6 矿粉颗粒在溶液中分散度的测定  26-27
第3章 不同作用方式对磷元素浸出的影响研究  27-32
  3.1 实验方案  27
  3.2 结果与讨论  27-31
    3.2.1 pH值变化  27-28
    3.2.2 亚铁离子浓度  28-29
    3.2.3 磷元素浸出  29-30
    3.2.4 化学分析  30-31
  3.3 小结  31-32
第4章 不同细菌接种量对磷元素浸出的影响研究  32-40
  4.1 实验方案  32
  4.2 结果与讨论  32-39
    4.2.1 pH值变化  32-34
    4.2.2 亚铁离子浓度  34-35
    4.2.3 磷元素浸出  35-38
    4.2.4 化学分析  38-39
  4.3 小结  39-40
第5章 不同矿浆浓度对磷元素浸出的影响研究  40-47
  5.1 实验方案  40
  5.2 结果与讨论  40-46
    5.2.1 pH值变化  40-42
    5.2.2 亚铁离子浓度  42-43
    5.2.3 磷元素浸出  43-44
    5.2.4 分散性分析  44-45
    5.2.5 化学分析  45-46
  5.3 小结  46-47
第6章 浸矿作用后细菌再生研究  47-54
  6.1 实验方案  47
  6.2 结果与讨论  47-53
    6.2.1 pH值变化  47-48
    6.2.2 亚铁离子浓度  48-50
    6.2.3 磷元素浸出  50-51
    6.2.4 分散性分析  51-52
    6.2.5 化学分析  52-53
  6.3 小结  53-54
第7章 生物浸出机理分析  54-68
  7.1 SEM及能谱分析  54-60
    7.1.1 细菌培养沉淀物表面及原矿表面扫描电镜分析  54-56
    7.1.2 浸出方式研究中矿粉颗粒表面扫描电镜分析  56-58
    7.1.3 不同浓度细菌作用后矿物表面扫描电镜分析  58-59
    7.1.4 不同矿浆浓度细菌作用后矿物颗粒表面扫描电镜分析  59-60
  7.2 XRD分析  60-64
  7.3 机理分析  64-66
    7.3.1 直接生物作用机理  64-65
    7.3.2 间接生物作用机理  65
    7.3.3 黄钾铁矾类沉淀对浸出率的影响  65-66
  7.4 小结  66-68
第8章 总结  68-70
参考文献  70-74
致谢  74-75
附录  75

相似论文

  1. 一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虾池两种蓝藻溶藻效果的研究,S942.91
  2. 夏季湖光岩玛珥湖浮游细菌和浮游活性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Q938
  3. 稻飞虱肠道细菌多样性分析,S435.112.3
  4. 云南有色金属矿山细菌多样性初步探究,TD926.4
  5. 由方铅矿直接制备活性PbO粉体的新技术及基础研究,TQ134.33
  6. 根结线虫生防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有机肥研制,S476.1
  7. 水稻黄单胞菌tal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基因功能研究,S435.11
  8. 棘胸蛙非特异性免疫在多种环境胁迫下的反应特征,Q958.1
  9. 草除灵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及降解途径的研究,X172
  10. 连作花生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微生物制剂对连作花生的影响,S565.2
  11. 一株溶藻细菌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机制及其溶藻物质特性的研究,X173
  12. 从硫化锌加压酸浸渣中提取硫磺的工艺研究,X751
  13.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14.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hrp基因簇部分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6.5
  15.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筛选及luxR基因功能分析,S436.5
  16. 水稻黄单胞菌tal(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基因功能研究,S435.111.4
  17. 水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防治作用研究,S435.111.4
  18.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中受DSF调控的鞭毛基因和天冬酰胺合成酶基因的功能分析,S435.111.4
  19. 细菌聚类算法及其在图像分割问题中的研究与应用,TP391.41
  20. 转基因大豆玉米小麦信息平台建设及转基因大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S565.1
  21. 江苏省动物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监测及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探讨,S85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矿业工程 > 选矿 > 非金属矿选矿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