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汉语“比”的语法化研究

作 者: 邓静怡
导 师: 邓英树
学 校: 四川师范大学
专 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比” 语法化 历时演变 句法语义 演变机制 重新分析 类推
分类号: H146.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602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比”是现代汉语比较范畴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比”作为现代汉语比较句的比较标记和其他语法标记一样,经历了由动词演变为介词的语法化过程。“比”最初为动词,在历时演变过程中一方面继续保持动词的语法功能,另一方面却是动词性逐渐淡化,最后虚化为表比较的语法标记。本文在对“比”的历时演变进行系统描写的基础上总结出“比”语法化过程中的四个关键性阶段特征及其动因机制,并从整个语法系统出发,尝试从认知心理学对信息的理解这一角度解释“比”字句兴起的心理动因及其对“比”语法化历程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第一章前言部分介绍了“比”的语法化研究在现代汉语研究中的意义、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语料的来源、符号说明。第二章对语法化现象作了一个简要的介绍,并对语法化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以及对“比”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第三章对“比”句法语义的历时演变进程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第四章从整个语法系统出发,探讨古汉语形比句的衰落与解体对“比”字句兴起的影响,并尝试从认知心理学对信息的理解这一角度出发解释“比”字句兴起并代替形比句的心理动因。第五章主要探讨探讨“比”语法化的句法环境和语义基础,并分析导致“比”语法化的两个重要机制——重新分析类推作用。第六章是全文的结语部分。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前言  8-11
  1.1 研究缘起和研究内容  8-9
  1.2 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9
  1.3 语料来源  9-10
  1.4 符号说明  10-11
第二章 语法化“比”的研究综述  11-21
  2.1 语法化现象  11
  2.2 语法化理论研究回顾  11-17
    2.2.1 语法化的诱因  12-16
    2.2.2 语法化的规律  16-17
    2.2.3 小结  17
  2.3 关于“比”的研究综述  17-21
    2.3.1 “比”的研究现状  17-19
    2.3.2 小结  19-21
第三章 “比”句法语义的历史演变过程  21-60
  3.1 春秋时期——等比比动句的产生与发展  21-28
    3.1.1 比动句的界定  21-22
    3.1.2 等比比动句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2-24
    3.1.3 等比比动句序列格式的变化  24-28
  3.2 战国末期——泛比比动句的产生和发展  28-37
    3.2.1 泛比比动句的产生与发展  28-31
    3.2.2 泛比比动句序列格式的变化  31-33
    3.2.3 泛比比动句中比较结论段W 的语义指向问题  33-35
    3.2.4 “比1”向“比2”发展的句法语义变化  35-36
    3.2.5 小结  36-37
  3.3 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泛比连谓句的产生和发展  37-48
    3.3.1 魏晋南北朝时期——泛比连谓句的产生和介词“于”的脱落  38-43
    3.3.2 唐及宋元时期——泛比连谓句比较结论段的句法扩充  43-47
    3.3.3 小结  47-48
  3.4 明清时期——“比”字句的产生和“比”语法化的最终完成  48-57
    3.4.1 明代“比”字句  48-52
    3.4.2 清代“比”字句  52-56
    3.4.3 现代汉语“比”字句  56-57
  3.5 小结  57-60
第四章 形比句的演变对“比”句法语义演变的影响  60-73
  4.1 形比句的解体对“比”字句兴起的影响  60-65
  4.2 “比”字句取代形比句的认知心理动因  65-71
    4.2.1 语言表达信息的原则对“比”字句和形比句的影响  66-67
    4.2.2 新信息居后的认知心理学阐释  67-69
    4.2.3 新信息原则对语言理解的作用  69-71
  4.3 小结  71-73
第五章 “比”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  73-83
  5.1 “比”语法化的句法环境和语义基础  73-76
    5.1.1 “比”语法化的句法环境  73-75
    5.1.2 “比”语法化的语义基础  75-76
  5.2 “X 比YW”格式的重新分析  76-78
  5.3 动补结构的产生对“比”语法化的类推作用  78-83
第六章 结语  83-88
参考文献  88-92
后记  92

相似论文

  1. 具有非对称端壁的涡轮叶栅气膜冷却数值研究,V231.3
  2. 说话人识别中不同语音编码影响的补偿方法,TN912.34
  3. 网络语音传输丢包的恢复技术,TN912.3
  4. 大规模计算环境下网络模拟任务划分研究,TP393.01
  5. 珠三角地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智能化系统,TU528
  6.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计生两非”问题研究,C924.21
  7. 罗非鱼死鱼厌氧发酵处理技术研究,TS254.4
  8. 基于∑-Δ调制的水声信号发射机研究,TN761
  9. 厌氧条件下初始NO3-含量对土壤反硝化气体(N2、N2O和NO)和CO2排放的影响,X131.3
  10. 基于冠层反射光谱的夏玉米氮素营养与生长监测研究,S513
  11. 添加腐熟秸秆调节土壤碳氮比对烤烟碳氮代谢及品质影响的研究,S572
  12.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水稻叶片氮素营养监测研究,S511
  13. 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影响纤维比强度形成的生理机制研究,S562
  14. 树突状细胞在多柔比星诱导的大鼠肾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R692.5
  15. 中国茶饮料中有效生化成分的分析研究,TS272.7
  16. 燃煤飞灰比电阻预测模型,X701.2
  17. 肉鸡饲养环境主要技术优化及黄芩对三黄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S831.5
  18. 氟比洛芬酯对直肠癌病人术后血中IL-2、IL-6的影响,R614
  19.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原因研究,F224
  2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低氧血症评价指标研究,R766
  21. 近十年我院心内科住院死亡患者状况分析,R54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近代、现代语法 > 句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