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调判结合司法模式研究

作 者: 王玲香
导 师: 耿勇
学 校: 河南大学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调判结合 司法模式 诉讼调解
分类号: D9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8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调判结合,即“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十六字方针,是当前我国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的指导方针。调判结合司法模式自提出以来,因其在贯彻执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受到理论界诸多批评。但调判结合符合审判自身的规律,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也顺应世界范围内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趋势,是建立法治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分别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论证了调判结合在我国的存在合理性,针对调判结合在贯彻执行中确实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域外相关制度进行了考察,以求对我国调判结合司法模式的完善提供借鉴,为有关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其中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调判结合司法模式的历史考察。调判结合在我国是古已有之,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调判结合和“和合文化”的传统哲学以及“礼法合一”的法律思想有着很深的渊源。从遥远的上古时期,经过漫长的封建社会,到抗日根据地时期的马锡五审判,再到社会主义新中国,调判结合在我国的法制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备受赞扬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已经成为我国司法史上的宝贵经验财富,直到现在还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作用,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第二部分:调判结合司法模式的运行现状及其合理性分析。目前,“调判结合,调解优先”的司法政策是我国的主导司法政策,表现在司法实践中就是对高调解率的追求。实践表明,在调解率提高的同时,上诉和上访在减少,这是调判结合适应我国国情的重要证明。正因为调判结合适应我国国情,与我国的司法环境相契合,在纠纷解决的实践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才在司法实践中倍受青睐。第三部分:调判结合司法模式面临的理论挑战及现实困境。调判结合在司法实践中所遇到的幸运并没有在理论界得到延续,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理论界就对“调判结合”展开激烈批评,有学者认为调解与审判在结构特点和正当性原理上的不同使二者很难共生于同一程序之中,也有学者提提出了“调审分离”的观点,反对调判结合。除了理论界的批评之外,由于体制不完善和法院司法水平的局限,调判结合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困难。第四部分:国外相关制度考察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诉讼调解制度并不是中国的专利,很多西方国家也都有类似制度。德国的主审法官可以随时根据案件情况提起调解,德国民事诉讼法中也明确规定了法官的调解义务。美国的法院附设调解也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司法调解制度,它兼具司法和ADR的性质,对解决美国“诉讼爆炸”的问题贡献颇大。除了德国和美国,ADR的兴起以及对调解的重视,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司法领域的发展趋势为我国调判结合的完善提供了重要启示。第五部分:我国调判结合司法模式的完善。在这一部分,笔者将我国调判结合在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并结合国外相关制度的启示,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三方面的思路。在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调判结合将会有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成为一个健全、有效、运作良好的司法模式。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0
引言  10-11
一、调判结合司法模式的历史考察  11-22
  (一) 调判结合司法模式的历史沿革  11-15
    1. 调判结合司法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11-13
    2. 新时期调判结合的几次转型  13-15
  (二) “马锡五审判方式”与调判结合  15-19
    1. “马锡五审判方式”及其历史背景  15-18
    2. “马锡五审判方式”与调判结合  18-19
  (三) 调判结合的文化基础及其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19-22
    1. 调判结合的文化基础  20-21
    2. 调判结合与和谐社会建设  21-22
二、调判结合司法模式的运行现状及其合理性分析  22-32
  (一) 我调判结合司法模式的运行现状  22-28
    1. 从诉讼调解结案率看我国调判结合的现状  22-26
    2. 我国关于调判结合的法律规定及相关运作机制  26-28
  (二) 调判结合司法模式的存在合理性分析  28-32
    1. 调判结合司法模式的价值  28-29
    2. 调判结合司法模式的存在合理性  29-32
三、调判结合司法模式面临的理论挑战及现实困境  32-39
  (一) 理论挑战  32-35
    1. “调解型”与“判决型”的各自特点及其共存的可能性分析  32-34
    2. 调审分离说  34-35
  (二) 现实困境  35-39
    1. 体制不完善及其运行的困境  36-37
    2. 调判结合司法模式中法官角色分析  37-39
四、国外相关制度考察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39-44
  (一) 德国诉讼调解程序考察  39-41
    1. 德国诉讼调解程序的改革  39-40
    2. 德国诉讼调解程序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40-41
  (二) 美国相关制度考察  41-44
    1. 美国的法院附设调解制度  41-43
    2. 美国法院附设调解制度与我国调判结合司法模式的比较  43-44
五、我国调判结合司法模式的完善  44-51
  (一) 相关问题总结及分析  44-46
  (二) 调判结合司法模式的完善思路  46-48
  (三) 调判结合司法模式的具体完善措施  48-51
    1. 立法层面:完善相关立法  48-49
    2. 制度层面:“调”和“判”的平衡  49-51
结论  51-52
参考文献  52-56
后记  56-57

相似论文

  1.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研究,D925.2
  2. 行政诉讼调解之正当性研究,D925.3
  3. 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D925.3
  4. 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D925.3
  5. 论我国法院民事调解制度之完善,D925.14
  6. 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D926.2
  7. 恢复性司法在中国的构建,D925.2
  8. 我国医疗纠纷调解机制的现状与完善,D922.16
  9. 刑事司法模式的结构与框架,D925.2
  10. 农村基层法庭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研究,D926.2
  11. 建立税法单一司法模式,D922.22
  12. 《窦娥冤》中的司法模式与司法理念研究,D929
  13. 恢复性司法研究,D915.3
  14. 当代中国模范法官研究,D926.2
  15. 论恢复性司法,D925.2
  16. 房屋拆迁合同案件“调解热”问题研究,D922.181
  17. 个案正义的法理解构,D916
  18. 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D924.3
  19. 调解还是判决,D915.1
  20. 我国诉讼调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925.1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司法制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