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我国法院民事调解制度之完善

作 者: 朱向东
导 师: 刘志刚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民事调解制度 民事诉讼 调解人员 审判实务 ADR 调解协议 民事纠纷 法官助理 法律适用 民事案件 调解工作 东方经验 查明事实 基层调解组织 法学界 执行难 行政调解 社会矛盾 合议庭职责 法学家
分类号: D925.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8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法院调解制度作为我国民事诉讼中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长期以来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其在融合情感、稳定秩序、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外国誉为“东方经验”,加以借鉴并运用。我国各级法院的调解制度在维护我国社会以及经济秩序稳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效推动了社会和谐发展。在美国ADR发展“警戒期”的20世纪80年代,曾有一些著名法学家对ADR提出了质疑,尤其是法学界引用较多的耶鲁大学的Fiss教授发表于1984年的论文《反对调解》,基于ADR和调解本身的局限性而提出的合理质疑,主要是调解对于司法和法治的可能的消极意义,但如今这些调解发展中的观念障碍已经基本消除,有充分的实证依据表明调解在高速发展,并深受当事人的欢迎;目前法学界和法律职业集团本身,通过实证研究和观察转变了对调解的态度,从最初的高度警惕和批判转变为积极支持;现在社会各界已经充分认识到调解的价值,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促成调解发展的社会因素;调解的实际结果表明,其利大于弊。从各国的经验看,对于调解的观念转变的先后在法律职业中依次是法官-律师-法学家。可以说,对于调解的价值、功能之讨论,无论国内国际当前均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的舆论环境,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均是在肯定调解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去完善调解制度,充分发挥调解应有的价值。笔者乃法院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深刻感觉到重兴与再构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对于法院走出执行难、涉法上访人数增多、法院公正形象有所降低的困境,不仅可行,而且十分必要,也符合现代法治的方向。本文从笔者调查收集到的资料出发,以廊坊市法院系统的审判实务为分析个案,运用实证方法,从国内外司法实践以及诉讼调解制度价值内核的角度,对诉讼调解制度的功能与价值进行透视,剖析我国现行法院调解制度在立法层面和实务层面存在的缺陷及弊端,并在对当前关于法院调解制度各种改革观点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具体设想,以期实现法院调解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然价值和地位,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功能。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1章 引言  10-13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0
  1.2 研究方向、研究现状  10-11
  1.3 研究方法  11-13
    1.3.1 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相结合  11
    1.3.2 文献整理与实际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11
    1.3.3 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  11-13
第2章 民事调解之概念界定及其发展历程  13-20
  2.1 法院民事调解的内涵  13-14
    2.1.1 法院民事调解的概念  13
    2.1.2 法院调解与当事人和解的区别  13
    2.1.3 法院民事调解的特征  13-14
  2.2 民事调解在我国的的发展历程(以河北省为例)  14-19
    2.2.1 “调解为主”的阶段  14-16
    2.2.2 “着重调解”阶段  16
    2.2.3 “裁判为主”,调解率下降阶段  16-17
    2.2.4 调解复兴、调判并重阶段  17-19
  2.3 本章小结  19-20
第3章 民事调解职能、心理学方法与技巧  20-34
  3.1 社会转型期法院民事调解的主要职能  20-24
    3.1.1 纠纷解决职能  20-21
    3.1.2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职能  21-22
    3.1.3 弥补法律制度缺失职能  22-23
    3.1.4 统一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职能  23-24
  3.2 法院民事调解的方法与技巧  24-34
    3.2.1 调解人员、当事人和在场人在调解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4-25
    3.2.2 民事调解的心理学方法  25-31
    3.2.3 民事调解的心理学技巧  31-34
第4章 我国法院民事调解工作的不足  34-38
  4.1 调解在立法层面的不足  34-37
    4.1.1 调解原则的规定不尽合理  34
    4.1.2 法院调解程序的设定不健全  34-36
    4.1.3 法院调解中的“查明事实、分清是非”  36-37
  4.2 调解在实务操作中的不足  37-38
    4.2.1 法院调解中的“久调不决”  37
    4.2.2 法院调解中存在不规范调解  37
    4.2.3 审判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37-38
第5章 民事调解制度的完善  38-49
  5.1 完善法院调解制度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38-42
    5.1.1 调解是司法为民,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  38-39
    5.1.2 诉讼调解制度具有程序性价值  39-40
    5.1.3 中国“和为贵”的历史传统要求  40-41
    5.1.4 法院调解具备社会治理功能  41-42
  5.2 “陈式调解”工作法  42-44
    5.2.1 陈燕萍调解功力——以“德”服人  42-43
    5.2.2 陈燕萍调解秘诀——细致耐心  43-44
    5.2.3 陈燕萍坚持调解工作方法的原因  44
  5.3 河北省对调解工作进行完善的尝试(三位一体)  44-46
    5.3.1 加强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对接  44
    5.3.2 构建基层调解组织网络  44-45
    5.3.3 完善对基层民调组织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  45
    5.3.4 切实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  45-46
    5.3.5 大力推行巡回调解制度  46
    5.3.6 多调少判、能调不判  46
    5.3.7 加大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调解力度  46
  5.4 完善调解制度的立法建议  46-49
结语  49-50
参考文献  50-53
致谢  53

相似论文

  1. 12到14世纪西欧基督教士的自然权利观念及其论争,B978
  2. 类比思想和法律推理,D90-051
  3. 论形成权,D913
  4. 法律和道德的制度性结合,D90-05
  5. 解读法经济学,D90-05
  6. 法学家的角色定位与司法,D916
  7. 法的三源结构及其互动机制构建,D90
  8. 法治秩序的建构与法学家的路径选择,D90
  9. 吴经熊法律实践研究(1917-1949),D909.2
  10. 刑法变迁中的法律家(1902--1935),D914
  11. 欧盟国家化解社会矛盾对我国的启示,D75
  12. 公安局社会矛盾风险评估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13. 鸦片战争前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K249
  14. 农村基层社会矛盾的调解模式及创新研究,D422.6
  15. 从网络热点事件看网络舆论演化,G206
  16. 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问题研究,D422.6
  17. 转型期我国高校政治稳定机制研究,G641
  18. 我国行政性ADR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完善,D630
  19. 我国环境污染纠纷行政性ADR机制构建研究,D922.68
  20. 从“谷城教案”看晚清鄂北乡村社会矛盾,K25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