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双能量CT对缺血性心脏病评估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 者: 齐燕
导 师: 欧陕兴
学 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专 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关键词: DECT SPECT 心肌灌注 冠状动脉 2D-ECHO 左室功能 局部室壁运动 心肌桥 壁冠状动脉 心肌缺血
分类号: R81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第一部分首过DECT心肌灌注成像应用临床研究目的1.首过双能量CT (DECT)心肌灌注方法,研究健康志愿者心脏舒张期不同部位心肌CT强化值,提供缺血性心脏病的评价依据。2.比较DECT与SPECT腺苷负荷试验诊断早期心肌灌注缺损(Early Perfusion Defect, EPD)结果,评价DECT诊断心肌灌注缺损的诊断效能。3.利用DECT评价冠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材料与方法A组(对照组)20例健康志愿者(女11例,男9例,平均年龄53.10±9.73岁,平均心率66.5±7.93次/分);B组(病变组)39例临床拟诊缺血性心脏病者(女9例,男30例,平均年龄66.67±12.64岁,平均心率63.59±7.26次/分)。两组均完成DECT与SPECT检查。根据17节段法,测量A组17个节段舒张期首过心肌灌注虚拟平扫CT值(VNC)与碘分布值(Overlay)。比较DECT与SPECT检出早期心肌灌注缺损(EPD)的阳性率,分析冠脉狭窄程度对两种影像方法一致性的影响;测量B组中DECT首过灌注缺损区、缺损周边及缺损对侧心肌CT灌注值(B1组为DECT与SPECT结果符合组;B2组为DECT与SPECT结果不符合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A组心尖部、中间部及基底部VNC、Overlay值三部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24,P=0.318)。同层面左室各壁的VNC值可分为两组(A1组及A2组),前壁及间隔壁为Al组,下壁及侧壁为A2组,两组组内两两比较无差异性(P>0.05),两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4); Overlay值在各室壁之间无差异(P=0.866)。2.B组DECT检出92处EPD,经SPECT证实者53处,两种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X2=3.403,P=0.065),呈中等相关(r=0.533,P<0.01). DECT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7%、93.4%、91.6%、57.6%、97.0%。B1组与B2组的DECT早期灌注缺损值(VNC、Overlay)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 DECT与SPECT发现LAD、CX分布区的EPD及轻度狭窄组的EDP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22、0.034及0.001;而对检出RCA分布区的EPD、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组的EPD之间无差异,P值分别为0.293、0.120及0.653。结论1.首过DECT心肌灌注成像能准确评估正常心肌与缺血心肌,与SPECT相关性较高。2.DECT容易检出早期、轻度心肌缺血。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与心肌灌注缺损的检出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一致。第二部分DECT左心室功能测定的应用研究及临床意义目的1.在不同心动时相和不同心肌节段,采用DECT定量测量健康志愿者的局部左室功能指标,评估局部左室功能;2.对比DECT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CHO)左室功能测量结果,探讨DECT评估整体左室功能的诊断效能;3.利用DECT评估冠脉狭窄数目、程度与左室功能受损之间关系。材料与方法A组(对照组)25例健康志愿者(女15例,男10例,平均年龄55.6±10.37岁,平均心率68.1±9.08次/分);B组(病变组)65例临床拟诊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女11例,男54例,平均65.6±12.35岁,平均心率64.6±8.08次/分)。两组均完成DECT及二维超声心动图(2D-ECHO)检查。观察以5%间隔重建的5%-100%R-R间期图像,选择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时相。根据17节段法,测量A组不同节段的WTES、WTED、WT及WM等局部左室功能指标;比较DECT与2D-ECHO测量左室功能结果,分析两种影像方法的相关性;评价DECT软件自动获得的A、B两组左室指标的差异性,以及B组中冠脉病变数目、狭窄程度对左室功能受损的影响。结果1.A组所有心肌节段的WTES值均高于WTED值,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6.53,P<0.01)。从心尖部至基底部,各节段WTED值及WM值依次增加,WT值依次递减,且各部WTED值、WT值之间有差异(P=0.01);WTES值为中间部最大,基底部最小,有差异性(P<0.01)。同层面室壁可分为两组(A1组及A2组),前壁和间隔壁为Al组,下壁和侧壁为A2组,两组组内两两比较无差异性,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A1组的WTES、WT、M值均小于A2组,WTED大于A2组,LAD分布区的WTES、WT及WM值最小,与RCA、CX分布区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WTED值最大,与RCA比较有差异性(P<0.01)。2.A组DECT与2D-ECHO两种检查方法测量的IVSd、LVDd、LVPWd、EF具有高度相关性(r=0.866/0.946/0.851/0.822);而IVSs、LVDs、LVPWs、FS呈中等相关(r=0.756/0.760/0.623/0.772)。经配对t检验显示,DECT测得的IVSd、LVDd、LVPWd、IVSs、LVDs、EF值均小于ECHO, LVPWs、FS值大于ECHO,两种检查方法的LVDd、LVPWd、LVDs及LVPWs测量值之间有差异性(P<0.05)。3.B组DECT与2D-ECHO两种检查方法测得的IVSd、LVDd、LVPWd、IVSs、LVDs、EF、FS呈高度相关(r=0.830/0.901/0.812/0.834/0.831/0.871/0.817); LVPWs相关性中等(r=0.701);B组测量IVSs、LVDs、LVPWs、FS的相关性明显高于A组。采用配对t检验显示,DECT中IVSd、LVDd、LVPWd、LVDs、EF测量值均小于ECHO、IVSs、LVPWs、FS值大于ECHO,两种检查方法的LVDd、LVPWd、LVDs及LVPWs测量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A、B组结果比较:A组LVPWd、FS和EF值大于B组,IVSd、IVSs、LVPWs、LVDd和LVDs值小于B组;A组与B组的EF、LVDd和LVDs测量值之间有差异(P<0.05)。A组的EDV、ESV、MM、CO、CI、SV测量值小于B组,EF值大于B组;A组与B组各测量值之间均有差异性(P<0.05)。5.冠脉重度狭窄组及多支狭窄组的EF、FS、CO、SV值最小,MM最大,其中EF、MM及SV值在不同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 DECT能准确评价局部及整体左室功能,且与ECHO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2.冠脉病变数目、严重程度与左室功能受损程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相一致性,DECT可成为评价心功能及冠脉狭窄的一种新方法。第三部分DECT评价心肌桥与心肌缺血相关性初步研究目的研究DECT检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阳性率及形态学特征,探讨MB-MCA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2例可疑或确诊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分析DE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结果,分别测量心肌桥(MB)厚度、壁冠状动脉(MCA)长度,记录MB-MCA位置、类型,同时观察MCA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征象,分析心肌桥与心肌灌注缺损征象的关系。结果252例患者中发现MB-MCA54例(21.4%),62处。MCA平均长度为(23.61±6.40)mm。MB平均厚度为(2.21±0.38)mm. MB-MCA位于LAD 40处(40/62,64.5%),第一对角支9处(9/62,14.5%),CX 13处(13/62,21.0%)。表浅型MB-MCA占66.2%(41/62),32处出现心肌灌注缺损(32/41,78%);纵深型占33.8%(21/62),18处出现心肌灌注缺损(18/21,85.7%)。MB-MCA近段和远段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阳性率分别为53.2%(33/62)和11.2%(7/62)。结论DECT检出MB-MCA的阳性率高,能清楚显示MB-MCA的形态学特征,可用来准确评估MB-MCA与心肌缺血。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8
Abstract  8-14
引言  14-15
第一部分 首过DECT心肌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15-45
  1. 材料与方法  15-23
  2. 结果  23-33
  3. 讨论  33-37
  4. 结论  37-38
  5. 参考文献  38-45
第二部分 DECT左心室功能测定的应用研究及临床意义  45-74
  1. 材料与方法  45-52
  2. 结果  52-64
  3. 讨论  64-68
  4. 结论  68-69
  5. 参考文献  69-74
第三部分 DECT评价心肌桥心肌缺血相关性初步研究  74-87
  1. 材料与方法  74-78
  2. 结果  78-81
  3. 讨论  81-83
  4. 结论  83-84
  5. 参考文献  84-87
全文小结  87-88
文献综述  88-102
  正文  88-95
  参考文献  95-102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和参与科研情况  102-103
致谢  103

相似论文

  1. 二维人体心室心肌缺血模型中的折返波仿真研究,R318.0
  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移植1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修复作用,R542.22
  3. 腺苷介导的侧脑室吗啡预处理对缺血后心肌保护作用,R542.22
  4. Nrf2-ARE通路在离体鼠心缺血/吡那地尔后处理中作用的研究,R96
  5. 溶酶体酶B抑制剂CA一074Me对大鼠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R965
  6. 不同剂量Cs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比较,R965
  7. 应变率成像评价吗啡预处理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左室长轴功能,R541
  8. 心宁丸对心肌缺血大鼠IL-6、TNF-α含量的影响,R285
  9. 基于抗氧化作用的心血管药物先导化合物活性筛选与评价,R96
  10. 基于OCT和TPEF技术的大鼠早期急性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R541
  11.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R544.1
  12. 怀牛膝总皂苷抗大鼠急性心肌缺血作用的研究,R285.5
  13. 抗凝护心Ⅱ号对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后肌钙蛋白T含量的影响,R285.5
  14. 丹川芪颗粒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内皮素的影响,R285
  15. 小陷胸汤加味方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PO、TNF-α和CRP的干预,R285.5
  16. 加味失笑散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R285.5
  17. 不同频率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模型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R245
  18. 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及其机制的探讨,R965
  19. 体外循环中L-精氨酸对胰岛素抵抗和炎性因子的作用及相关性研究,R654.1
  20. 三七总皂苷抗缺血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R285.5
  21. 消栓通络胶囊抗心肌缺血药效学研究,R285.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特种医学 > 放射医学 > 各部位及各科疾病的X线诊断与疗法 > 心脏血管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