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黄连阿胶汤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作 者: 杨雄麟
导 师: 沈强
学 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临床基础
关键词: 失眠 黄连阿胶汤 心肾不交证
分类号: R256.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夜生活内容的增多,工作和心理压力的增大,睡眠疾病的发生也随之增加。而失眠就是睡眠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失眠是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醒时寐,重则彻夜不眠。由于睡眠时间的不足或睡眠质量很差,醒后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临床治疗失眠的目标为:(1)缓解症状: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延长总睡眠时间;(2)保持正常睡眠结构;(3)恢复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在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失眠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临床观察,客观评价黄连阿胶汤治疗对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为发挥中医睡眠理论的优势,更好地解决复杂的睡眠障碍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一文献研究1.本文综述了祖国医学对失眠的认识病名、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的认识,及现代中医学家在临床上对失眠治疗的研究成果,并总结国内外西医学者对本病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国内外目前失眠研究的趋势及方向。目前认为,导致失眠的相关因素繁多,一方面与患者自身的易感素质包括个性、性别、年龄和遗传素质等有关;另一方面则与外界的特定条件如生活质量、经济条件、人际关系、睡眠环境、睡眠习惯、精神因素和躯体疾患等有关。2.依据温病学理论,我们提出失眠发表的机理为“少阴热化”,真阴欲竭,壮火复炽,心肾不交。中医治疗应采用育阴清热安神为法作为主要治法。二、临床及实验研究1研究目的:1)失眠的类型,了解失眠患者的睡眠障碍时间分布情况。2)比较不同证型之间的日间残留效应,和其时间分布规律。3)失眠证型与病程的相关性研究。4)黄连阿胶汤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通过黄连阿胶汤的加减治疗,了解失眠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5)失眠病程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使用黄连阿胶汤,根据证型加减治疗不同证型失眠证,观察经相同疗程治疗后,PSQI减分率的情况的比较,了解病程与疗效是否存在相关性。2研究方法:收集112例失眠患者,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标准(CCMD-3)[8],根据中医内科学教材[66]对失眠的证型分为4组,A组:肝火扰心组;B组:痰热扰心组;C组:心脾两虚组;D组:心肾不交组。分别以4周为一个疗程,常规用药2个疗程。所有入选患者均以黄连阿胶汤为基本方。肝火扰心组加用山栀子,生牡蛎;痰热扰心组加用竹茹,法夏,茯苓;心脾两虚组加用党参,茯苓,木香;心肾不交组加用乌梅,生牡蛎。各组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作为评价睡眠质量的工具[67],评价患者睡眠质量。3研究结果:1)失眠患者失眠类型分析,入睡期失眠患者25例,占全部失眠患者的22.32%,睡眠维持期失眠患者69例,占全部失眠患者的61.61%,睡眠结束期(早醒)患者18例,占全部失眠患者的16.07%。结果显示,纳入本次研究的失眠患者中,睡眠维持期障碍的比例较高,而入睡困难的患者也有较高的比例。2)日间残留效应分析,精神不振和乏力是日间残留效应的主要症状。超过80%的失眠患者都存在有精神不振和乏力的现象。而从时间分布规律上看,患者日间残留效应以晨起重者为主,所占比例超过午间和下午的总和。3)中医证候学调查和病程相关性研究,本研究所纳入的患者以心肾不交证最为多见。列联卡方检验示x2=75.55,P<0.05,说明纳入本研究的患者以心肾不交证型比例最高。心肾不交证的病程最长,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13,P<0.05)。后两两比较发现,心肾不交与心脾两虚、痰热扰心、肝火扰心比较病程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PSQI积分心肾不交组,与肝火扰心比较、与痰热扰心、与心脾两虚比较,睡眠时间、日间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证型治疗前后PSQI积分变化和疗效观察。四组经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PSQI总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疗效分析显示,心肾不交证的总有效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不同证型治疗前后睡眠主要指标比较。各组经睡眠潜伏期缩短,入睡效率提高,总睡眠时间延长。方差分析示,心肾不交组睡眠潜伏期长、入睡效率低、总睡眠时间短,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结论:1)在失眠患者中,睡眠维持期障碍的比例较高,说明大部分失眠患者存在入睡后睡眠不能维持,容易惊醒的情况。日间残留效应较为明显且具有晨重暮轻的特点。2)中医证候分析显示,心肾不交证是失眠患者最主要的证候类型,与其他证型比较心肾不交证患者的睡眠时间最短、日间困倦思睡最明显;中医证候与病程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肝火扰心证的病程最短,痰热扰心证、心脾两虚证的病程有依次递增的趋势,心肾不交证的病程最长。失眠证型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是一个由实转虚的过程,病程逐渐延长。3)接受黄连阿胶汤为基础方治疗的失眠患者,经辨证加减治疗后,其睡眠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治疗的总有效率有所区别。实证失眠治疗效果好,虚证失眠疗效不高。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6
Abstract  6-10
引言  10-12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2-25
  现代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12-19
    1. 睡眠生理  12-13
    2. 西医对失眠的认识  13-19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19-25
    1 中医认识正常睡眠的基础  19
    2 古代医家对失眠病机的认识有着丰富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学说  19-20
    3 现代中医对失眠病机的认识  20-22
    4 中医关于不同人群的病机分析  22-23
    5 失眠的中医治疗  23-24
    6 黄连阿胶汤与失眠  24-25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5-33
  1 、病例选择  25-26
  2 、研究方法  26-27
  3 、结果  27-31
  4 、分析和讨论  31-33
第三部分 结语  33-34
  1、结论  33
  2 、不足与展望  33-34
参考文献  34-38
致谢  38

相似论文

  1. 王琦教授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R249.2
  2. 新疆博州地区成人睡眠障碍与睡眠习惯调查,R740
  3. PBR在PCPA致失眠大鼠脑干中的表达,R740
  4. 失眠症的不同医师辩证论治随机对照评价方法研究,R256.23
  5. 于世家教授治疗消渴不寐经验荟萃,R249
  6. 中医药、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的Meta分析,R256.23
  7. 耳穴压籽结合宁神益眠汤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R256.23
  8. 清心滋水胶囊治疗原发性慢性失眠(阴虚火旺证)的临床研究,R256.23
  9. 子午流注纳支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R246
  10. 基于文献的失眠证中医证素组合规律研究,R256.2
  11. 安神汤治疗更年期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研究,R256.23
  12. 失眠症惊悸不安状态评定量表的研制及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R256.23
  13. 失眠症中医证候与个性特征及心理状态的相关性研究,R256.23
  14. “龙虎交战”针法为主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R246
  15. 慢性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特点及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关系,R740
  16. 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R256.23
  17. 失眠症惊悸不安状态量化指标的构建及病因病机研究,R256.23
  18. 痰火内扰型失眠的体质学探讨与临床研究,R256.2
  19. 于睿教授治疗失眠经验述要——失眠从心论治,R256.23
  20. 复方北五味子片质量标准研究,S567.19
  21. 黄连阿胶汤化裁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剂型优化及疗效机理研究,R28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脏腑病证 > 心系病证 > 失眠、健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