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乡村协商民主研究

作 者: 王淇
导 师: 李羚
学 校: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专 业: 中外政治制度
关键词: 协商民主 乡村协商民主 成都市村民议事会
分类号: D42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80年代,协商民主开始受到西方政治学界重视,并引发了研究热潮,直到今天,还有不少有识之士热衷于对协商民主的研究,同时,协商民主所倡导的基本精神正悄无声息地渗透于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协商民主作为当代民主的一种范式,即是意味着平等、自由、包容,通过协商,能有效地消除差异和分歧,以达致共识,并赋予决策的合法性。协商民主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能真正避免“多数人的暴政”,因为它尽可能通过充分且平等的讨论和商议,尽量维护少数人的合法利益,最后最大限度地达成共识。在人类的政治活动中,协商民主因其巨大的包容性和妥协性,对代议民主是非常良好的补充和完善,这也使其在西方民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对人类民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协商民主在乡村基层的发展大有燎原之势。国内不少学者开始进行协商民主本土化的试验,并从协商民主的视角来探索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径。他们意识到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基层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符合中国渐进的民主政治发展之路,因此有必要更加深入全面探索协商民主与中国基层民主治理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进而以此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内亦有学者开始从协商民主的视角审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实践。在笔者所阅读的文献中,发现明确提出“乡村协商民主”这一概念的学者很少(郎友兴在其著作中提及过),同时关于这一特殊形态的协商民主形态的理论梳理和案例分析还觉得不够充分,所以试图明确剖析“乡村协商民主”这一概念,并且对其理论和案例进行梳理。因此,本文的基本结构为:第一部分“导论”,对于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对于“协商民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第一章主要从理论入手,概述了“乡村协商民主”的理论来源即西方协商民主的内涵及其对中国民主发展的影响,同时提出“乡村协商民主”这一概念的内涵,最后点出乡村协商民主的必要性和意义;第二章着重从实践入手,介绍了乡村协商民主实践的主要模式、特点,并以成都的村民议事会为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了其实践的效果和影响;第三章分析了乡村协商民主的发展困境,并从多个角度提出解决的对策;第四章为结语,加以总结。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一章 前言  7-11
  1.1 研究意义  7-8
  1.2 研究现状  8-11
第二章 中国乡村协商民主理论概述  11-19
  2.1 西方协商民主的内涵及其对中国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借鉴意义  11-13
    2.1.1 西方协商民主的内涵  11-12
    2.1.2 需要厘清的问题——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关系  12
    2.1.3 协商民主对我国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借鉴意义  12-13
  2.2 “乡村协商民主”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13-14
    2.2.1 “乡村协商民主”的提出  13
    2.2.2 乡村协商民主的内涵  13-14
  2.3 乡村协商民主的必要性和意义  14-19
    2.3.1 传统村民自治式民主中出现的问题  14-16
    2.3.2 乡村协商民主的意义  16-19
第三章 中国乡村协商民主实践  19-31
  3.1 乡村协商民主的典型范例——成都市村民议事会  19-25
    3.1.1 成都市村民议事会制度实施的背景  19-20
    3.1.2 成都市村民议事会基本情况  20-22
    3.1.3 相关案例分析  22-23
    3.1.4 成都市村民议事会的成效  23-25
  3.2 乡村协商民主实践的主要模式  25-29
    3.2.1 民主决策式  25-26
    3.2.2 民主管理式  26-27
    3.2.3 民主监督式  27-29
  3.3 乡村协商民主实践的特点  29-31
    3.3.1 协商主体具有广泛的包容性  29-30
    3.3.2 协商议题的实用性和现实性  30
    3.3.3 协商过程中村民居于主导地位  30-31
第四章 乡村协商民主的困境以及对策研究  31-37
  4.1 乡村协商民主发展中的困境  31-34
    4.1.1 理论困境  31
    4.1.2 政策困境  31-32
    4.1.3 运行困境  32-34
  4.2 乡村协商民主发展的对策研究  34-37
    4.2.1 建立和规范协商制度和程序,为乡村协商民主的有序开展提 供制度保障  34-35
    4.2.2 提高村民素质和参政议政的意识,推动有利于乡村协商民主顺利发展的公民社会的形成  35
    4.2.3 大力推进国家层面的民主建设,为乡村协商民主提供发展的宏观环境  35-37
第五章 结语  37-38
参考文献  38-40
致谢  40-41
个人简历  41

相似论文

  1. 新农村建设中村民的公民意识提升路径探析,C912.82
  2. 论埃尔斯特的协商民主理论,D09
  3. 协商民主视角下公共政策过程合法性问题研究,D630
  4. “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下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621.5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D627
  6. “网络问政”:协商民主理论视域下的中国网络政治景象,D621
  7. 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协商民主,D627
  8. 经济法民主观研究,D912.29
  9. 参政党地方组织在公共决策中的功能探讨,D665
  10. 人民政协在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研究,D627
  11. 地方治理,D035.5
  12. 城市社区中的协商民主机制研究,D669.3
  13. 国家推动与社会发育:生长在中国乡村的协商民主实践,D621
  14. 区域政策执行的制度分析与模式建构,D630
  15. 论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完善,D922.1
  16. 公民参与、协商民主与乡村公共秩序的重构,D621
  17. 当代中国民主协商研究,D627
  18. 当代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研究,D627
  19. 规则正义的局限,D08
  20.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价格听证制度研究,D621.5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农民运动与组织 > 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 > 农民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