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三李”诗歌意象跳跃性研究

作 者: 时花兰
导 师: 吴言生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三李 意象跳跃 表现形式 审美
分类号: I207.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8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常常可以直接并和,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从而形成意象的跳跃。诗歌意象的跳跃性,尤以唐诗为著,“三李”是唐代最有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们诗歌中意象跳跃表现得最为新奇突出,最具特色,深受读者喜爱。本文从意象跳跃的角度来探讨“三李”诗歌的创作艺术,意欲通过对三李诗歌意象的跳跃性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更深入地透视诗人的创作心理、精神状态,更充分地领略三李诗歌营造的审美效果,感受其艺术魅力。通过比较异同,本文试图发现这三个不同时代不同个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意象跳跃手法上的共性与个性、传承与创新。本文主体分三章,再加上绪言和结论共为五个部分。绪言部分对三李诗歌艺术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说明三李诗歌意象跳跃性研究的价值及意义。第一章主要从思维主体和社会状况两个方面来探寻“三李”诗歌意象跳跃的成因。其中思维主体又包括个人际遇、心理机制、创作动机与主张等几个方面,社会状况又可分为时代特征和社会历史文化两个方面。早慧多才、不同的经历、共同的不遇情结、不同的时空意识创作心理与创作动机,形成了三李诗歌意象跳跃同而不同的内在因素。另外,李白的谪仙情结助长了其诗思的飞扬,李贺丑陋的外貌、赢弱的体质背后的自卑心理加剧了他诗歌意象跳跃的无理。浪漫诡奇、想象丰富的楚骚文化、充满玄想奇思的道教文化和偏于内心修养的佛教文化以及各自所处的时代特征又形成诗歌意象跳跃的外在原因,第二章主要分析三李诗歌意象跳跃的表现形式,从时空交错、情感起伏、片段组接、回环往复与辐凑式、异质同构和层递式等意象组合方式入手,对三李诗歌意象的跳跃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从而发现他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传承与创新。时空交错式、感情起伏式、无逻辑的片段组接是三李共有的组合方式。回环往复式的意象组合是李白与李商隐共有的组合方式,但他们并不是简单的雷同,李白的回环还只是在虚实之间、现实与想象的二重时空里往复跳跃,而李商隐在李白的基础上更开一层,在多维时空里复辞重言,极尽回环之致。辐辏式的意象组合在李贺与李商隐的诗歌里表现极为明显,但他们之间也有着区别,李贺只宕不收,李商隐在宕开后往往会有点题之笔。另外李贺在继承李白幻语的基础上又开创出独具特色的组合方式:异质同构式和层递跳跃式,显示出其跳跃形式的多样,诗思的奇崛,诗意的曲折。最后本章还对三李诗人对音乐意象的创造与组合进行分析与比较,透视三李诗歌意象跳跃从传统到打破常规的演变。第三章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对三李诗歌意象的跳跃进行剖析,深入挖掘意象跳跃背后蕴含的美学效果和艺术价值。从而总结出其意象跳跃呈现的美学特质:纵横变幻的画面美、意脉一贯的完整美、提升生命的超越美、一唱三叹的抒情美、启人想象的空白美、跳丸流转的形式美。在共同具有这些美感效应的同时三李诗歌又各具自己的审美特质,在纵横变幻中李白李贺李商隐的意脉分别表现出明显、隐晦、朦胧的特色,一唱三叹的抒情中李白是激流奔泻与腾挪跌宕的和谐相伴,李贺是奇幻怪诞与哀激之思的相反相成,李商隐是摇曳之态与意旨遥深的交织统一。结论部分总结本文的观点见解,阐述本次研究在三李诗歌意象跳跃研究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及意义,同时还对三李诗歌意象跳跃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绪论  9-15
第1章 “三李”诗歌意象跳跃成因解析  15-31
  1.1 社会背景  15-16
  1.2 个人际遇  16-19
    1.2.1 灵感与才气  16-17
    1.2.2 个人经历  17-19
  1.3 心理成因  19-26
    1.3.1 不遇情结  19-22
    1.3.2 时空意识  22-25
    1.3.3 谪仙意识  25
    1.3.4 李贺的外貌、体质  25-26
  1.4 楚骚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影响  26-28
    1.4.1 楚骚的影响  26-27
    1.4.2 宗教文化的影响  27-28
  1.5 创作动机与创作主张  28-31
第2章 三李诗歌意象跳跃的表现形式  31-51
  2.1 时空交错  31-34
    2.1.1 空间意象的跳跃  31-33
    2.1.2 历史时空的跳跃  33-34
  2.2 感情的起伏跳跃  34-38
  2.3 无逻辑的片段组接  38-42
  2.4 环往复式与辐凑式  42-45
    2.4.1 回环往复式  42-44
    2.4.2 辐辏式意象组合  44-45
  2.5 对比式跳跃与层递式跳跃  45-47
    2.5.1 对比式跳跃  45-46
    2.5.2 层递式跳跃  46-47
  2.6 音乐意象的创造与组合  47-51
第3章 三李诗歌意象跳跃的美学特质  51-73
  3.1 纵横变幻的画面美  51-53
  3.2 意脉一贯的完整美  53-58
  3.3 提升生命的超越美  58-62
  3.4 一唱三叹的抒情美  62-66
    3.4.1 李白:激流奔泻而又腾挪跌宕一唱三叹的抒情  62-63
    3.4.2 李商隐:跌宕摇曳之态与意旨遥深之情的交织统一  63-64
    3.4.3 李贺:怪诞奇幻与哀激之思的相反相成  64-66
  3.5 启人想象的空白美  66-70
  3.6 跳丸流转的形式美  70-73
结论  73-77
参考文献  77-81
致谢  81-8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83

相似论文

  1. 中国当代汉语诗歌阐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I207.25
  2. 初中物理教学人文基础的研究,G633.7
  3. 高中古典文学教学与当代高中生人格培养,G633.3
  4. 对招贴设计中隐喻手法的分析及其应用,J524
  5. 《老子》母性品格审美探微,B223.1
  6. 当代中国转型时期大众服饰审美观研究,J523.5
  7. 丰子恺漫画的美学价值,J218.2
  8. 云南百越系民族服饰象征艺术研究,J523.5
  9. 论雕塑艺术的道性,J305
  10. 大理白族本主庙的装饰艺术研究,J525
  11. 无色也精彩,J213
  12. 试论中国画的线外之“线”,J212
  13. 插画艺术在T恤衫上的运用研究,J218.5
  14. 从“月份牌”广告看民国女性服饰审美意象的构建,J523.5
  15. 论中国民间美术元素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迪,J524
  16. 论写实油画教与学,J213
  17. 审美无功利性命题研究,B83-0
  18. 对审美生存的探讨,B83
  19. 基于审美教育理念的中医药创新人才素质结构研究,R-4
  20. 论生态农业景观的审美特性及其生态艺术价值,S181
  21. 宜昌三峡夷陵地区民居审美形态研究,TU241.5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诗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