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现状的思考与研究

作 者: 王有为
导 师: 庞元宁
学 校: 四川师范大学
专 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 高校竞技体育 发展现状 思考 研究
分类号: G80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1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7年原国家体委和教委联合提出在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全国首批试点高等学校51所)以来,我国高校体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运用办高水平运动队,打破传统竞技体育单一和垄断格局,全面走向市场、走向社会。有助于提高我国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体育人才,而且能够充分利用高校的多学科和高科技优势,增加竞技训练的科技含量,加速运动水平的提高。高校竞技体育是高校特色的竞技体育,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介于高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之间的体育现象的特殊概念,也可以说是我国近代竞技体育的策源地之一。从2003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把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组团任务移交给教育部,这昭示着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将作战略性调整。面对机遇与挑战,我国高校应承担起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使命。纵观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20多年的发展历程,高校竞技体育已经在我国高校内生根发芽,但是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本文通过了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回顾了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四个阶段,审视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历程,积极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高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要求的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思路。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与分析发现我国现阶段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目标定位的确定、竞赛体制与制度和管理体制的有效制定、教练员水平的培养、运动员的选材等方面,并对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高校体育可持续发展服务,把高校建设成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阵地,提高高校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1、问题的提出  8-12
  1.1 选题背景  8-10
  1.2 研究高校竞技体育”的意义  10-12
2、文献综述  12-22
  2.1 学校体育的概念及本质  12
  2.2 竞技体育的概念及本质  12-13
  2.3 高校竞技体育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关系  13-14
  2.4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研究综述  14-19
    2.4.1 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研究的阶段划分  14-15
    2.4.2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文献研究内容的分类  15-19
  2.5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对高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  19-22
    2.5.1 高校竞技体育对高校体育的影响  20-21
    2.5.2 高校竞技体育对竞技体育的影响  21-22
3、研究对象和方法  22-24
  3.1 研究对象  22
  3.2 研究方法  22-24
    3.2.1 文献资料法  22
    3.2.2 问卷调查法  22-23
    3.2.3 专家访谈法  23
    3.2.4 数理统计法  23-24
4、研究结果与分析  24-42
  4.1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  24-26
    4.1.1 尝试与摸索阶段(1987--1990 年)  24
    4.1.2 兼容与拓展阶段(1991—1995 年)  24-25
    4.1.3 发展与提高阶段(1996—2000 年)  25
    4.1.4 变革与飞跃阶段(2001 年—至今)  25-26
  4.2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现状分析  26-42
    4.2.1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性质和培养目标定位现状分析  26-30
    4.2.2 我国高校竞技体制和竞赛制度的现状分析  30-32
    4.2.3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竞赛体制和经济体制现状分析  32-35
    4.2.4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运动选材现状  35-37
    4.2.5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教练员现状分析  37-42
5、结论和对策  42-53
  5.1 结论  42
  5.2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对策  42-53
    5.2.1 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本质属性和含义的理性认识  42-44
    5.2.2 确立不同层次的高校竞技体育战略目标定位  44-45
    5.2.3 我国高校应成为竞技体育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  45-46
    5.2.4 构建人才资源培养与流动的平台  46-49
    5.2.5 改革创新竞技体制,完善竞赛制度  49-51
    5.2.6 高校竞赛市场的开发与运作  51-53
参考文献  53-57
致谢  57-58
附件  58-69

相似论文

  1. 煤制油连续性模型系统的实现及其液化实验研究,TQ529.1
  2. 我国当代总体城市设计实证研究,TU984
  3. 渤海上京城城门复原研究,TU-05
  4. 二次风射流角度对W型火焰锅炉炉内气固流动的影响,TK229
  5.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I207.22
  6. 布依语—英语语音对比研究,H319
  7. 非智力因素对小凉山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影响,H319
  8. 唐代落第士人心态探析,K242
  9. 文山州特色经济的空间布局研究,F127
  10.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学作品编选研究,G633.3
  11. “便秘Ⅰ号”治疗血液透析并发脾肾两亏、湿浊内蕴型便秘的临床研究,R259
  12. 老年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R563.1
  13. 止痛促愈膏治疗新鲜肛裂的临床研究,R657.1
  14.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15. 中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比较研究,G623.58
  16. 老子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3
  17. 初中数学学困生‘乐学’课堂的教学研究,G633.6
  18. 扩招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G643.1
  19.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G647
  20.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21. 桂林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G89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体育教育 >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