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2008北京奥运会背景下的奥运文化解读及其传播渠道研究

作 者: 张轶群
导 师: 毕雪梅
学 校: 北京体育大学
专 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
关键词: 北京奥运会 奥林匹克文化 质的研究
分类号: G812.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5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8年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圆满落下了帷幕,北京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界的一次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的盛会,一场宣扬“和平,友谊,进步”的盛会。每次奥运会都是在不同的国度举办,举办奥运会的城市都有意将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融进了奥运会,奥运会也因此而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文化特征。每届奥运会的思想都代表了特定人群的愿望,而且都有自己的象征意义,奥运会的举办城市都希望通过奥运会这个大舞台展示自己民族的文化,因此奥运会文化是充满民族性的。北京奥运会也具有这样的特点,本文也试图对北京奥运会特有的民族文化进行展现和解读。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中的扎根理论,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背景下的奥运文化进行解读以及对传播渠道进行研究。研究通过对29位生活在北京的民众进行半结构式的深度访谈,对所有的访谈录音逐字逐句转换成文字并采用扎根理论对访谈材料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受访者均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中,积极支持北京奥运会,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提升国家形象,促进北京城市发展,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增进中国同世界了解,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等方面所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反映出在北京奥运会筹备和举办过程当中老北京传统文化的流失,城市在快速现代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等问题。(2)对于奥林匹克文化的理解方面,受访者对于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都能有所了解,比较好的理解了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但作为奥林匹克文化核心的奥林匹克主义在访谈中很少被提及,提及较多的为奥林匹克精神,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媒体在报道宣传上的一些偏差;在奥运文化表现上本研究涉及到的语言,生活方式,家庭关系,社会组织等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形式都有所表现。(3)媒体使用方面,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大部分受众主要选择电视媒体作为了解北京奥运会的主要渠道,频道选择上以央视CCTV5,CCTV2,CCTV1为主,网络使用者以浏览信息居多,参与网络互动的行为较少。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1 前言  11-12
  1.1 研究背景  11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1-12
2 文献综述  12-26
  2.1 对于文化的理解  12-15
    2.1.1 文化的一般定义  12-13
    2.1.2 文化:文化人类学的解释  13-15
  2.2 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及奥林匹克文化观的演变  15-22
    2.2.1 奥林匹克文化的界定及思想体系  15-17
    2.2.2 奥林匹克文化观的演变  17-22
      2.2.2.1 顾拜旦与奥林匹克文化  17-19
      2.2.2.2 哥特芒:现代体育与文化帝国主义  19-20
      2.2.2.3 文化多元主义与多文化主义  20-21
      2.2.2.4 John MacAloon:多文化的奥林匹克文化观  21-22
  2.3 全球化与奥林匹克文化  22-24
    2.3.1 对于全球化的解读  22-23
    2.3.2 奥林匹克文化全球化  23-24
      2.3.2.1 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  23
      2.3.2.2 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体育文化  23-24
      2.3.2.3 全球化与多样化的奥林匹克文化  24
  2.4 小结  24-26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26-37
  3.1 研究对象  26
  3.2 研究框架  26-27
  3.3 质的研究方法  27-32
    3.3.1 什么是质的研究  27
    3.3.2 质的研究与定量,定性研究的区别  27-30
    3.3.3 选择质的研究方法的原因  30
    3.3.4 质的研究方法在体育研究中应用现状  30-31
    3.3.5 深度访谈  31-32
    3.3.6 扎根理论  32
  3.4 研究设计  32-35
    3.4.1 研究思路  32-33
    3.4.2 样本选择  33
    3.4.3 资料收集方式  33-34
      3.4.3.1 研究者的准备  33
      3.4.3.2 进入研究现场  33-34
      3.4.3.3 访谈方式及情境  34
      3.4.3.4 访谈记录方式  34
    3.4.4 资料的分析方式  34-35
  3.5 研究步骤  35
  3.6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35-37
    3.6.1 研究的信度  35-36
    3.6.2 研究中的"推论"(效度)问题  36-37
4 结果与分析  37-62
  4.1 基本事实部分  37-48
    4.1.1 对奥运会的态度  39-45
      4.1.1.1 支持  39-43
      4.1.1.2 一般支持的  43-45
      4.1.1.3 消极的态度  45
    4.1.2 参与奥运的程度  45-48
      4.1.2.1 直接参与  45-46
      4.1.2.2 间接参与  46-48
  4.2 2008北京奥运会背景下的奥运文化解读  48-56
    4.2.1 对于奥林匹克文化思想体系的理解  48-51
      4.2.1.1 奥林匹克主义  48-49
      4.2.1.2 奥林匹克精神  49-50
      4.2.1.3 奥林匹克理想  50-51
      4.2.1.4 奥林匹克格言  51
    4.2.2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文化表现  51-56
      4.2.2.1 奥林匹克文化的地区多元化表现  51-52
      4.2.2.2 北京奥运会文化表现形式  52-56
  4.3 传播渠道以及使用和态度  56-62
    4.3.1 传播渠道  56-58
    4.3.2 使用行为  58-59
    4.3.3 使用态度  59-60
    4.3.4 网络媒体使用情况  60-62
      4.3.4.1 网络使用方式  60-61
      4.3.4.2 网络媒体使用时间  61-62
      4.3.4.3 网络媒体报道评价  62
5 结论  62-65
致谢  65-66
参考文献  66-69
附录  69-81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1

相似论文

  1. 奉献中的成长:军嫂角色适应过程研究,E225
  2. 福利院学龄孤儿同伴关系的质性研究,B844.1
  3. 2008年北京奥运后江西省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战略研究,G812.13
  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压力感受及压力反应的纵向研究,R473.5
  5. 音乐表象形成的质的研究,J60-4
  6. 奥运会轨道交通规划的影响因子研究,U239.5
  7. 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与箱庭治疗,B844.1
  8. 奥林匹克文化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研究,G812.13
  9. 高校教师专业认同的质化研究,G645.1
  10. 《人民日报》镜像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G212
  11. 媒体奇观与奥运传播,G222
  12. 工作价值观、人际沟通和组织承诺:台湾和大陆员工的质性研究,F272
  13. 河北省普通高校奥林匹克文化传播现状调查研究,G812.5
  14. 大学生缘分观念的质化研究,G645.5
  15. 初一新生心理适应问题质的研究,B844.2
  16. 三个“新上海人家庭”早期育儿的叙事研究,G78
  17. 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攻防能力的对比研究,G841
  18. 高三学生高考前考试焦虑的质性研究,B844.2
  19. 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活质量和相关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R512.91
  20. 心理学中质化方法评估标准的研究,B841
  21. 消费行为中完美主义倾向的质性研究,B8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世界各国体育事业 > 中国 > 体育运动组织 >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