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蒲峪金矿水、土、植被重金属污染规律研究

作 者: 王攀
导 师: 薛喜成
学 校: 西安科技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蒲峪金矿 地表水 沉积物 土壤 植物 重金属污染
分类号: X5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蒲峪金矿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处的小秦岭地区,区内现已查明30多条含金构造带。持续的矿产资源开发在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重金属水土污染问题。论文以蒲峪金矿开采区为研究范围,通过系统采集采矿渣石、地表水沉积物土壤以及植物样品,室内借助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样品中Pb、Zn、Cr、Cd、Cu五种重金属进行了重金属全量测试,并利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对沉积物、土壤及采矿渣石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形态含量测定。在系统测试基础上,分别采取密切值、单因子指数、内梅罗综合指数等方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论文对矿区重金属的释放、迁移和转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探讨了重金属的环境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矿区沟道地表水、沉积物、土壤及植物等均已受到重金属污染,其中沟道地表水、沉积物整体污染较重。土壤、沉积物、渣石的形态含量测试结果显示Pb的生物有效性最高,Cu、Zn次之,Pb、Cu、Zn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8以上,为显著相关,表明Pb、Cu、Zn的迁移能力较强。植物艾草对土壤Pb的累积作用良好,碱草对Cu的富集性较好,可以考虑作为超积累植物。蒲峪金矿沟道地表水、沉积物、土壤、植物等受重金属污染影响较大,亟需治理与恢复。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7
1 绪论  7-15
  1.1 选题背景  7
  1.2 研究意义  7-8
    1.2.1 理论意义  7-8
    1.2.2 实践价值  8
  1.3 重金属的危害  8-10
  1.4 研究动态  10-14
    1.4.1 国外研究动态  10-12
    1.4.2 国内研究动态  12-14
  1.5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14-15
2 研究区概况  15-20
  2.1 自然地理  15
  2.2 地形地貌  15-16
  2.3 气候特征  16
  2.4 水文条件  16
  2.5 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16-17
  2.6 社会环境  17
  2.7 研究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17-20
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0-26
  3.1 样品的采集  20-22
    3.1.1 地表水采集  21
    3.1.2 沉积物采集  21
    3.1.3 土壤采集  21-22
    3.1.4 植物采集  22
    3.1.5 渣石采集  22
  3.2 样品预处理  22-23
  3.3 含水率的测定  23-24
  3.4 pH 值的测定与分析  24
  3.5 本章小结  24-26
4 地表水、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测定与分析  26-37
  4.1 水中Pb、Zn、Cd、Cu、Cr 的测定  26
  4.2 地表水重金属污染现状密切值评价  26-30
  4.3 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测定  30
  4.4 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  30-32
  4.5 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析  32-36
    4.5.1 原理及步骤  32-33
    4.5.2 沉积物形态含量结果及分析  33-36
  4.6 本章小结  36-37
5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测定与分析  37-46
  5.1 测试方法  37
  5.2 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  37-38
    5.2.1 单因子指数法  38
    5.2.2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  38
  5.3 土壤中重金属分析评价  38-39
  5.4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密切值计算  39-40
  5.5 综合评价与单因子评价的关系  40-41
  5.6 土壤中重金属分析  41-45
  5.7 本章小结  45-46
6 植物重金属含量测定与分析  46-48
  6.1 植物中重金属测定  46-47
  6.2 重金属测定结果分析  47
  6.3 本章小结  47-48
7 渣石中重金属测定与分析  48-50
  7.1 渣石中重金属的全量测定与分析  48
  7.2 渣石中重金属的形态测定与分析  48-49
  7.3 本章小结  49-50
8 重金属的污染效应研究  50-55
  8.1 数据汇总与分析  50-51
  8.2 弃渣中重金属元素的释放  51-52
  8.3 重金属元素在渣石-地表水-沉积物中的迁移转化  52-53
  8.4 重金属元素在渣石-地表水-土壤-植物中的迁移转化  53
  8.5 本章小结  53-55
9 结论  55-57
致谢  57-58
参考文献  58-63
附录  63

相似论文

  1. 拟南芥胱硫醚-γ-合成酶(D-AtCGS)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抗血清制备,Q943.2
  2. 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土壤学,S157.1
  3. 不同基质及植物组合的表面流湿地水质净化试验研究,X703
  4. STOP1转录因子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分析,S336
  5. 青山湖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及其功能评价研究,Q948
  6. 海盐苦卤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及应用的初步研究,S482.2
  7. 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入侵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S451
  8. 5种园林花卉对Cu2+胁迫的耐性评价研究,S68
  9. 植物纤维磨浆中酶/化学品复合的作用,TS713
  10. 调环酸钙合成工艺研究及其类似物合成,TQ452
  11. 基于RS与GIS的漓江上游土壤侵蚀研究,S157
  12. 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植物提取物筛选,S482.2
  13. 几种酶对植物代谢多环芳烃的影响,X173
  14. 闽江河口芦苇湿地植物传输甲烷研究,X502
  15. 根系分泌物及其组分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活化作用,X53
  16. 增强自然复氧—有效容积土壤渗滤系统脱氮的研究,X703
  17. 污染源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试验,X820.4
  18. 基于GIS的植烟土壤养分分区及推荐施肥研究,S158
  19. 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动态研究,S153.6
  20. 房县烤烟产地环境和烟叶综合质量评价,S572
  21. 肉牛养殖过程中重金属类危害性因素分析,S823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