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引种互叶白千层茶树油的抑菌活性与抗氧化性研究

作 者: 樊丽妃
导 师: 钟振声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应用化学
关键词: 茶树油 化学成分 抑菌性 最小抑菌浓度 抗氧化性
分类号: R2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2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茶树油原产于澳大利亚,目前我国广西、广东、江西等地都有引种。茶树油具有抑菌杀菌性和抗氧化性作用,在日化行业及化妆品行业、医药行业、食品及香料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生产的茶树油主要用于出口,在医药行业、食品香料行业几乎是空白。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真正形成茶树油产品市场。因此,研究国内不同地方引种种植的茶树油的性质,对于提高茶树油的质量,拓宽国内茶树油的应用市场,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广东从化、江西吉安和广西玉林三地的茶树油为原料,研究不同产地的茶树油在化学成分及其杀菌抑菌性和抗氧化性等方面的差异,为我国茶树油的引种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首先,根据国标检测三种茶树油主要的理化指标,用GC-MS分析三种茶树油的化学成分,并用牛津杯法测三种茶树油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三种茶树油的理化常数和化学成分均有较大差异。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为供试菌种,三种茶树油都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相比较而言,广东从化茶树油抑菌性能最强。其次,用混合溶剂法和液体稀释法测广西桉型茶树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混合溶剂法得出:对两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4.00 mL·L-1。液体稀释法得出:对两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0.00 mL·L-1。用液体稀释法测三种茶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三种茶树油的最小抑菌浓度从高到低分别是江西吉安茶树油、广西玉林茶树油、广东从化茶树油。以广西桉型茶树油为例,考察其在不同pH值、不同质量分数的食盐或蔗糖存在下茶树油抑菌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桉型茶树油在pH =5~10范围内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及蔗糖与茶树油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抑菌作用。最后,采用DPPH法测三种茶树油的抗氧化性能。实验得出以下结论:三种茶树油中,浓度相同时广东茶树油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其次是江西茶树油,最小的是广西茶树油。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目录  8-11
第一章 绪论  11-24
  1.1 茶树油的简述  11-12
  1.2 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及性质  12-15
    1.2.1 植物精油的定义及性质  12
    1.2.2 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  12-13
    1.2.3 茶树油的化学成分  13-14
    1.2.4 茶树油的成分分析  14
    1.2.5 茶树油的性质  14-15
  1.3 植物精油的提取和精制  15-18
    1.3.1 植物精油的提取  15-16
    1.3.2 植物精油的精制  16-18
  1.4 茶树油的应用  18-21
    1.4.1 茶树油在化妆品及日化行业的应用  18-19
    1.4.2 茶树油在医药行业的应用  19-20
    1.4.3 茶树油在食品及香料行业的应用  20-21
  1.5 茶树油的应用前景及展望  21-22
  1.6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22
  1.7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22-23
  1.8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23-24
第二章 引种茶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性能差异研究  24-36
  2.1 主要实验原料及仪器  24-25
    2.1.1 原料  24
    2.1.2 试剂  24
    2.1.3 仪器设备  24-25
    2.1.4 供试菌种  25
  2.2 实验方法  25-28
    2.2.1 引种茶树油理化常数测定  25
    2.2.2 引种茶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25
    2.2.3 材料灭菌  25-26
    2.2.4 培养液和培养基的配制  26
    2.2.5 菌种的活化  26
    2.2.6 菌悬液的制备  26-27
    2.2.7 最适宜平板生长的菌液浓度的确定方法  27
    2.2.8 抑菌效果测定方法(抑菌圈)  27-28
  2.3 结果与分析  28-34
    2.3.1 引种茶树油的理化常数  28
    2.3.2 三种引种茶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对比  28-31
    2.3.3 最适宜平板生长的菌液浓度确定  31
    2.3.4 三种茶树油的抑菌能力测定结果  31-34
  2.4 本章小结  34-36
第三章 引种茶树油最小抑菌浓度及抑菌稳定性研究  36-45
  3.1 主要实验原料及仪器  36-37
    3.1.1 原料  36
    3.1.2 试剂  36
    3.1.3 仪器设备  36-37
    3.1.4 供试菌种  37
  3.2 实验方法及内容  37-39
    3.2.1 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方法  37-38
    3.2.2 引种茶树油抑菌稳定性的研究方法  38-39
  3.3 结果分析及讨论  39-43
    3.3.1 两种方法测广西玉林茶树油的MIC  39-40
    3.3.2 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三种茶树油的MIC  40-41
    3.3.3 广西桉型茶树油抑菌活性的稳定性  41-43
  3.4 本章小结  43-45
第四章 引种茶树油的抗氧化性研究  45-54
  4.1 主要实验原料及仪器  45-46
    4.1.1 原料  45
    4.1.2 试剂  45
    4.1.3 仪器设备  45-46
  4.2 实验原理  46
  4.3 实验内容  46-47
  4.4 结果与分析  47-52
    4.4.1 DPPH 溶液光谱扫描  47
    4.4.2 不同浓度茶树油吸光度随时间变化关系  47-49
    4.4.3 三种茶树油不同浓度的清除率对比  49-50
    4.4.4 相同浓度不同种茶树油的清除率对比  50-52
  4.5 本章小结  52-54
结论与建议  54-56
参考文献  56-6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1-62
致谢  62-63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63

相似论文

  1. 南海多室草苔虫和脆灯芯柳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R284
  2. 高产色素红曲菌株的选育及所产色素性质的研究,TS202.3
  3. 我国烤烟烟叶果胶、纤维素含量分布特点及对评吸品质的影响,S572
  4. 玉米抗倒伏有关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S513
  5. 河南和云南烤烟碳氮代谢比较研究,S572
  6. 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分布特点及与品质指标的关系,S572
  7. 烤烟密集烘烤关键工艺条件优化研究,TS44
  8. 不同移栽期的气候生态因素对烤烟品质及成熟烟叶组织结构的影响,S572
  9. 曲靖清香型烤烟风格形成的土壤因素和烟叶品质特点分析,S572
  10. 曲靖烟区气候因素的数量特征及区域划分,S572
  11. 芜菁子化学成分的基础研究,R284
  12. 羽裂莛子藨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R284
  13. 小桃儿七的化学成分研究,R284
  14. 不同属种肉类对大鼠生长、消化代谢及抗氧化性的影响,S865.12
  15. 暗紫贝母药用有效成份提取工艺及化学成份的研究,TQ461
  16. 续随子种子化学成分的酪氨酸酶抑制性和抗氧化性研究,S567.219
  17. 利用芦笋老茎栽培姬松茸的研究,S646.15
  18. 黄酮类药物的分子水化和抗氧化性的量子化学研究,TQ460.1
  19. 纳米银修饰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杀菌性能研究,TB383.1
  20. 粉尘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效应研究,R131
  21. 裂苞铁苋菜和紫芫花的化学成分与活性研究,R28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