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宋代“队舞”对唐代宫廷舞蹈的继承与发展

作 者: 何乐乐
导 师: 程鹏民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舞蹈教学理论研究
关键词: 宋代队舞 唐代宫廷舞蹈 戏曲
分类号: J70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正文:“队舞”是一种把大曲、诗歌、朗诵、舞蹈和歌唱综合一体的新型舞蹈表演艺术,本文主要以“宋代队舞”作为贯穿全文的核心观念,重点研究了它的产生背景和艺术特征,理清其历史发展脉络,对其中宋期间队舞在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的交融渗透着重论述,追溯其演变渊源,并认识到“队舞”作为中国古代舞蹈高度规范化标志的深刻意义和重要价值,分析了它对戏曲的推动作用以及在现代民间的遗存状况,进一步提醒我们在探索的同时,对传统文化如何进行传承和保护,认识到队舞的研究价值和对后世的启示和影响。针对以上内容,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绪论,共分为四节。此部分从宋代队舞的产生和创新发展,以及研究价值入手,就其选题的理由与意义、目前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写作思路、以及本题目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等四个部分作了简单阐述,明确了选题依据。第二部分分为两节,主要对宋代队舞进行综述。第一节,就队舞产生的政治、商业、文化等历史背景进行概括;第二节,从队舞的表演形式、审美特征和历史意义进行客观论述。队舞集“综合性”、“理趣性”、“程式化”、“雅化”等特征于一身,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拟在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宋代队舞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地位进行宏观把握。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分为四节。宋代队舞对唐代宫廷舞蹈的继承,从舞名、服饰到整个舞蹈表演程序都有相近之处,但在此基础上又有较大发展,通过分析唐《霓裳羽衣舞》和队舞在唐宋的演变,得出宋代队舞对唐代宫廷舞蹈的继承和创新。第一节介绍了异彩纷呈的唐代宫廷舞蹈,为宋代队舞的继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第二节将宋代相辉交融的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进行研究、比较;第三节从唐代宫廷舞蹈优秀代表作品《霓裳羽衣舞》入手,详细论述了队舞在曲式结构、表现形式、宗教色彩三个层面对唐代宫廷舞蹈的继承和创新。在利用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借助文学、艺术、宗教等其他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对队舞的创新性发展做出探讨;第四节,队舞在唐代萌发,经五代十国过渡,至宋代走向了成熟,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队舞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性质也不断地发生变化,成为一种具有极强审美价值的欣赏性艺术,具有娱乐、表演、抒情等多种艺术特性。第四部分是论文的最后一章,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研究宋代队舞对戏曲舞蹈的推动作用,以及戏剧之“五花爨弄”的表演程式正是宋代队舞“五花”形式的承传,从而为后世戏曲舞蹈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而论述队舞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价值;第二节,搜集整理了队舞在现今民间的遗存状况,为我们后世留下了研究队舞的宝贵线索和资料,同时,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统与现代舞蹈手段相结合,在应用方面给以现代舞蹈在形态和编排上的启示。第五部分是结论,从整体上总结文章的写作目的和意义,表明文章的研究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1章 绪论  9-13
  1.1 论文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9-10
  1.2 目前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10-11
  1.3 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  11
  1.4 本题目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新性成果  11-13
第2章 宋代"队舞"之简析  13-25
  2.1 宋代队舞产生的社会背景  13-17
    2.1.1 宋代的政治、商业背景  13-15
    2.1.2 宋代"以文治国"的文化背景  15-17
    2.1.3 社会审美情趣  17
  2.2 宋代队舞的艺术特征、风格特点及历史意义  17-22
    2.2.1 队舞的表演形式  18-20
    2.2.2 队舞的主要特征及审美倾向  20-22
  2.3 宋代队舞产生的历史意义  22-25
第3章 宋代"队舞"对唐代宫廷舞蹈的继承和创新  25-43
  3.1 雍容瑰丽的唐代宫廷舞蹈  25-29
    3.1.1 "部伎诸乐"舞锦筵  26-27
    3.1.2 "刚柔诸舞"立新范  27
    3.1.3 "酒筵之舞"相竞妙  27-28
    3.1.4 "歌舞戏弄"传真情  28-29
  3.2 宋代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的的相辉交融  29-34
    3.2.1 宋代民间表演艺术形式特征  30-32
    3.2.2 "队舞"在宫廷内外的互动  32-34
  3.3 唐"大曲"《霓裳羽衣舞》对宋代"队舞"的影响  34-38
    3.3.1 在舞曲结构上  34-35
    3.3.2 在表现形式上  35-37
    3.3.3 在宗教色彩上  37-38
  3.4 宋代"队舞"在唐、宋时期的演变渊源  38-43
    3.4.1 唐代——"队舞"的萌发  38-40
    3.4.2 五代十国——"队舞"的过渡  40
    3.4.3 宋代——"队舞"的成熟  40-43
第4章 宋代"队舞"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上的价值和影响  43-51
  4.1 宋代"队舞"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43-46
    4.1.1 宋代"队舞"在大曲向戏曲舞蹈转型中的特殊地位  43-45
    4.1.2 队舞之"五花"形式对戏曲之"五花爨弄"的影响  45-46
  4.2 "队舞"在现今民间的遗存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46-51
    4.2.1 "队舞"在当今民间的遗存状况  46-49
    4.2.2 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49-51
结束语  51-53
参考文献  53-55
致谢  55-57
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7

相似论文

  1. 从中国戏曲假定性看布莱希特“间离化效果”,J805
  2. 中国戏曲脸谱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528.3
  3.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的戏曲舞台艺术形象之比较研究,J805
  4. 论戏曲艺术对民族歌剧发展的作用,J822
  5. 商业视域下的李渔戏曲理论与创作,I207.3
  6. 徐渭本色戏曲创作论研究,I207.3
  7. “二十四孝”研究,K203
  8. 浅谈戏曲文化招贴设计中的民族性,J524
  9. 从多学科背景下来看秦腔折子戏在甘肃的传承与保护,J825
  10. 由“老调”看地方戏剧的生存与发展,J825
  11. 论唐剧的艺术特征,J825
  12. 吴梅村戏曲创作研究,I207.37
  13. 洪炳文文学研究,I206.5
  14. 丁耀亢戏曲作品民俗描写研究,I207.3
  15. 虽然一世为人妒,赢得千秋代汝哀,I207.3
  16. 陕西古戏楼调查与研究,J809.2
  17. 谈花鼓戏训练与民族声乐演唱的“不解之缘”,J825
  18. 弓弦乐大师刘明源“踏遍东西南北 情系春夏秋冬”,J632.22
  19. 试论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演唱方法上的关系,J616
  20. 教化与审美,I207.3
  21. 从《红楼梦》看康乾时期戏曲文化,I207.411

中图分类: > 艺术 > 舞蹈 > 舞蹈理论 > 舞蹈艺术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