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陕西古戏楼调查与研究
作 者: 元文忠
导 师: 车文明
学 校: 山西师范大学
专 业: 戏剧戏曲学
关键词: 陕西 古戏楼 戏楼装饰 舞台题记 戏曲活动
分类号: J80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4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陕西是古文明的发祥地,文化底蕴深厚,戏曲源远流长,戏曲活动亦很频繁,但是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却少之又少,而对现存古戏楼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这一缺憾。陕西现存古戏楼按地域主要分布于汉江、嘉陵江、丹江沿岸、关中平原及陕北高原。陕南的古戏楼基本按沿河流分布,多会馆戏楼及祭祀水神的戏楼;关中戏楼以城隍庙戏楼为主体特征,分布在各县城的中心,正对城隍庙;陕北古戏楼留存较少,佳县白云山庙群的真武庙戏楼和关帝庙戏楼具有代表性。本文试图从陕南古戏楼的精巧华丽、关中古戏楼的宏大雄伟以及古戏楼的创建样式、舞台题记、戏曲碑刻等诸多方面来论证陕西戏曲的繁荣。主要以陕西的行政区划为标准,对汉中、安康、商洛、咸阳、渭南、西安、宝鸡、榆林八个地级市的三十一个县市的古戏楼逐个进行举例,对目前保存完好的古戏楼进行细致描述。此外,陕西古戏楼的装饰也是一大特色,从柱础(鼓蹬础、覆盆础、)、雀替(骑马雀替、大雀替等)、藻井(斗八藻井、圆形藻井、八卦藻井等)、斗拱、隔断及其他装饰六个方面进行描述。最后专门对明清时代创建戏楼、维修戏楼、舞台题记与班社流动关系、文献中的戏曲活动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对陕西秦腔剧种起源、秦腔班社(双盛班、同兴班、德和班、华庆班、永顺班等)进行了分析说明。在文化日益发达的今天,古戏楼存在越来越少,它们是古代戏曲文化繁荣的见证,是研究戏曲史的活化石,因此,对陕西古戏楼的调查与研究不仅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
|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2 引言 12-14 一 汉中市古戏楼 14-29 1、勉县戏楼 14-16 (1) 武侯墓戏楼 14-15 (2) 武侯祠戏楼 15-16 2、略阳县古戏楼 16-21 3、洋县戏楼 21-24 (1) 洋县城隍庙戏楼 21-22 (2) 洋县四郎乡清凉寺村清凉寺戏楼 22-23 (3) 洋县长溪乡观尔岭村玉皇庙戏楼 23 (4) 洋县城内南街西侧二圣宫 23-24 4、城固县戏楼 24-26 (1) 城固县龙王庙戏楼 24-26 5、宁强县戏楼 26-28 (1) 华严寺戏楼 26-27 (2) 南沙河戏楼 27-28 6、西乡县戏楼 28-29 金洋堰庙修戏房碑 28-29 二 安康市古戏楼 29-36 (一) 汉阴县古戏楼 29-33 1、汉阴县月河乡泗王庙古戏楼 29-30 2、汉阴县石条街乡黑龙洞庙戏楼 30-33 (二) 旬阳县蜀河镇蜀河村戏楼 33-34 1、杨泗庙戏楼 33 2、黄州会馆戏楼 33-34 (三) 紫阳县洞河镇戏楼 34-36 三 商洛市古戏楼 36-41 (一) 丹凤县花庙戏楼 36-38 (二) 柞水县红岩寺戏楼 38-39 (三) 山阳县漫川关双戏楼 39-41 四 宝鸡市戏楼 41-45 (一) 扶风城隍庙戏楼 41-42 (二) 岐山县戏楼 42-45 1、岐山五丈原诸葛亮庙戏楼 42 2、岐山县凤鸣镇周公庙戏楼 42-45 五 西安市古戏楼 45-56 (一) 西安市城隍庙戏楼 45-47 (二) 长安区五台乡留村戏楼 47-48 (三) 周至县古戏楼 48-49 1、周至县哑柏镇上阳化村北街戏楼 48 2、周至县哑柏镇上阳化村南街戏楼 48-49 (四) 蓝田县戏楼 49-54 1、蓝桥乡蓝桥村戏楼 49-50 2、 50-53 (1)九间房乡穆家堰村戏楼 50-52 (2) 九间房乡下大寨村戏楼 52-53 3、史家寨乡肖家坡戏楼 53-54 (五) 户县戏楼 54-56 六 咸阳市古戏楼 56-64 (一) 彬县城隍庙戏楼 56-57 (二) 泾阳县蒋路乡安吴村迎祥宫戏楼 57-58 (三) 三原县城隍庙戏楼 58-62 (四) 渭城区周陵戏楼 62-64 七 渭南市古戏楼 64-79 (一) 白水县仓颉庙戏楼 64-65 (二) 韩城市戏楼 65-79 1、韩城北营庙戏楼 65-66 2、韩城市城隍庙戏楼 66-70 3、韩城市大禹庙戏楼 70-79 八 榆林市古戏楼 79-90 (一) 绥德县戏楼 79-80 1、绥德县吉镇娘娘庙戏楼 79 2、绥德义和镇圣母庙戏楼 79-80 (三) 米脂县李自成行宫戏楼 80 (四) 清涧县郝家堰乡曹家塔村娘娘庙戏楼 80 (五) 佳县白云山庙群及其古戏楼 80-90 1、真武庙戏楼 82-85 2、关帝庙戏楼 85-90 九 陕西古戏楼的特点 90-101 (一) 陕西古戏楼地域特征 90 (二) 陕西古戏楼装饰 90-101 1、隔断 90-91 2、柱础 91-94 3、斗拱 94-96 4、雀替 96-97 5、藻井 97-99 6、其他装饰 99-101 十 从文物和文献看陕西戏曲活动 101-114 (一) 从戏楼的创建、维修看戏曲活动 101-105 (二) 从舞台题记看班社流动状况 105-108 (三) 关于朝廷、官府演戏禁令 108-111 (四) 文献中的戏曲活动 111-114 十一 结语 114-116 参考文献 116-120 附录 A:陕西戏曲碑刻资料 120-147 附录 B:陕西古戏楼一览表 147-150
|
相似论文
- 农村能源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益,S210.3
- 陕西省优秀青少年竞走运动员技术动作和训练现状的调查分析,G821
-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构建,C975
- 陕西省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研究,G527
- 陕西出版集团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研究,G231-F
- 陕西民间吉祥图案在现代小礼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TS941.2
- 面朝黄土,背负青天,I206.6
- 陕西省猕猴桃产业现状及发展瓶颈的研究,F326.13
- 陕西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F326.6
- 谈陕西音乐风格中的二胡演奏风格技法及运用,J632.21
- 陕西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制约因素,G832
- 影响陕西省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的因素研究,G834
- 陕西省体育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G647.38
- 陕西旅游业竞争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F592.7
- 陕西省高速公路征地拆迁补偿费影响因素及控制研究,F301
- 陕西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F124;F224
- 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F127;F224
- 科技进步对陕西省经济贡献的研究,F127;F224
- “一村一品”在陕西林业国际合作项目中的推广与应用,F326.2
- 陕西省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探析,F326.2
- 陕西省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成效与发展对策研究,S775
中图分类: > 艺术 > 戏剧艺术 > 戏剧艺术理论 > 戏剧艺术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