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GIS的中国南北分界的计算和模拟

作 者: 谭忠厚
导 师: 陈全功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草业地理信息学
关键词: 中国南北分界带 中国南北分界线 层次分析法 模糊集合理论 GIS表述
分类号: P20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依据《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和《中国生态建设与草业开发专家系统》提供的气候、地理、人文等方面的数据(年均温、年降水、年积温、湿润度、月均温、无霜期、相对湿度、海拔高度、水旱田比例等),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集合理论,构建了中国南北分界的评定模型;用GIS表述的方法,制成了《基于GIS的中国南北分界带分布图》。研究成果和主要结论如下:(1)依据1961-1990年国内外2300多个气象台站的平均气象数据和《地球科学数据共享网》提供的气候、地理、人文等方面的数据分别建立了多年平均温度、平均降水量、≥10℃年积温、平均地表湿润度指数、1月平均温度、平均无霜期、平均相对湿度和水旱田面积比例等8个评定指标的空间数据库。(2)从8个评定指标图层可以看出,每个图层都表现出了与南北分界带走向大体一致、但与南北分界又不完全相同的特点,将8个图层按照一定的权重相乘加和,即得到中国南北分界带的分布图。这说明某一个评定因子能够从一个角度反映南北分界带的分布,但是南北分界带的具体分布位置是众多影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3)《基于GIS的中国南北分界带分布图》表明:中国南北分界带具有自然(气候、地理)和人文的综合属性,涉及四川、甘肃、陕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7个省的130个县(市),最窄处约26.42 km,最宽处约195.41 km,总面积约145500.74 km2。(4)在南北分界带的基础上,顺其经度各段中点的连线,可称为南北分界线。此线的走向大致为:西起与青藏高原相接的西秦岭余脉(E104°15′、N32°18′),经四川省的平武县、青川县,甘肃省的文县、康县,陕西省的宁强县、略阳县、勉县、留坝县、城固县、洋县、佛坪县、宁陕县、镇安县、旬阳县、商南县,湖北省的郧西县,河南省的淅川县、西峡县、内乡县、邓州市、新野县、唐河县、桐柏县、沁阳县、确山县、驻马店市、汝南县、平舆县、新蔡县,安徽省的临泉县、界首市、阜阳市、利辛县、凤台县、淮南市、怀远县、蚌埠市(北距蚌埠市区约4.67公里)、固镇市、五河县,江苏省的泗洪县、洪洋县、泅阳县、淮安市(北距淮安市区约5.68公里)、涟水县、阜宁县、滨海县、射阳县等47个县(市)蜿蜒而下,止于东海海滨(E120°21′,N34°05′),总长度约1666.28公里。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8
第一章 引言  8-10
第二章 中国南北分界的研究进展与意义  10-13
  2.1 中国南北分界的研究进展  10-11
    2.1.1 张相文首次提出秦岭-淮河一线作为中国的南北分界线  10
    2.1.2 当代学者眼中的南北分界:秦岭-淮河一带  10-11
  2.2 中国南北分界研究的意义  11-13
    2.2.1 现有GIS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持  11-12
    2.2.2 对农业的意义  12
    2.2.3 对政府决策的意义  12
    2.2.4 对文化旅游的意义  12-13
第三章 基于GIS的中国南北分界研究的概念框架  13-20
  3.1 基于GIS的中国南北分界研究的理论基础  13-17
    3.1.1 GIS概述  13
    3.1.2 3S技术集成  13-14
    3.1.3 栅格数据概述  14
    3.1.4 GIS的空间插值  14-17
    3.1.5 GIS表述  17
  3.2 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7-20
    3.2.1 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18
    3.2.2 评价指标层次结构体系  18-20
第四章 基于GIS的中国南北分界的计算和模拟  20-32
  4.1 中国南北分界带分界因子的确定  20
    4.1.1 气候因素  20
    4.1.2 地理因素  20
    4.1.3 人文因素  20
  4.2 中国南北分界带评定模型的建立  20-24
    4.2.1 评定因子权重的确定  21-22
    4.2.2 各评定因子的隶属度函数  22-24
  4.3 中国南北分界各评定指标层的构建及栅格化  24-32
    4.3.1 数据源及地理基础  24
    4.3.2 技术路线  24-25
    4.3.3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及栅格化  25-32
第五章 评定结果、分析及结果验证  32-50
  5.1 中国南北分界带评定模型  32
  5.2 中国南北分界的计算和模拟结果  32-44
    5.2.1 中国南北分界各评定指标层  32-36
    5.2.2 基于GIS的中国南北分界带  36-37
    5.2.3 基于GIS的中国南北分界线  37-39
    5.2.4 中国南北分界带所经过的县(市)及面积统计  39-43
    5.2.5 中国南北分界线所经过的县(市)  43-44
  5.3 基于GIS的中国南北分界研究结果的验证  44-50
第六章 讨论与展望  50-52
  6.1 本研究的经验总结  50-51
    6.1.1 研究结果既是继承又是发展  50
    6.1.2 定性与定量结合  50
    6.1.3 结果是一种模拟  50-51
    6.1.4 由带到线的哲学思考  51
  6.2 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  51-52
参考文献  52-55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55-56
致谢  56

相似论文

  1.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2. 大连海域消防力量部署方案研究,U698.4
  3.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4.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在高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G712
  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和应用,O225
  6. 公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X826
  7. 初级阶段探矿权评估的价值要素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研究,F426.1
  8. 环境脆弱区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区域布局研究,X321
  9. 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研究,X321
  10. 古树名木综合价值评价研究,S788
  11. 阳城煤矿安全生产综合评价与安全投入优化,X936
  12. HS公司安全管理质量问题与对策研究,F426.21
  13. 大学社会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G647
  14. 查庄煤矿底板突水风险评价研究,TD745
  15. 乳制品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F224
  16. 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U492.8
  17. 当前形势下我国高校资金管理研究,G647.5
  18. 高校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项目管理问题研究,G254.3
  19. 临夏州农村贫困问题研究,F323.8
  20. 基于模糊综合分析法的企业竞争对手评价系统,F272
  2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研究,F272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测绘学 > 一般性问题 >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