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慧远佛学思想源流探讨

作 者: 于林洋
导 师: 彭自强;张爱林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宗教学
关键词: 慧远 小乘 儒学 玄学
分类号: B9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近两千年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佛教适应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形成了它自己的教义和学说。尤其是魏晋时,佛教迎来了它的全盛期。佛教经典不断传入以及外来高僧的到来,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佛教的思想内容,历史上很多名僧都是诞生于这个时期,庐山慧远即是其中的著名代表。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慧远的主要思想都是为回答社会上对佛教的挑战而作,集中于人们所提出的质难,即因果报应、沙门不敬王者论等问题上,这也使他的佛教思想具有论战性质。本文将从慧远所处的社会环境、当时佛教发展的基本面貌、其师道安的佛教思想以及慧远的佛教活动,来探究慧远佛教思想的来源与特征。本文的篇章结构与主要内容如下:引言:此部分主要交待本文选题的价值与意义,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其拟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魏晋时期,儒、玄、道思想互相激荡,使社会思想呈现多元化,而外来佛教在诸多方面又与中国传统思想相互碰撞,引发诸多矛盾。慧远作为当时的佛教领袖,为调和佛教与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第一章:慧远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与家世。此章主要交待了慧远所处社会环境的历史发展,以及慧远决意皈依佛门的历史原因。从中可以窥探慧远思想形成的历史源流及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慧远的佛教思想。第二章:慧远与其师道安。此章从探究道安佛教思想的源流、特点以及主要思想出发,来论述慧远师事道安后,对其佛学思想的继承。另外,文中对印度佛教的发展也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概述,以更好地梳理出当时中国佛教的发展状况,进而理清慧远佛教思想的来源。第三章:庐山时代的慧远。该章主要阐述了慧远卜居庐山后的佛教活动,来探寻慧远佛学思想的发展与演变,也是本文的重点之处。庐山时代的慧远,对师父道安的佛学思想进行了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他结社念佛,组织译场,著书立说,协调佛、儒关系,为佛教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精神力量和宗教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语:本部分简要总结了慧远佛学思想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展示了慧远的佛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文献综述  7-8
引言  8-10
第1章 慧远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与家世  10-16
  1.1 故乡雁门时代  10-12
  1.2 学习儒学—隐逸—皈依佛门  12-16
第2章 道安与门下慧远  16-24
  2.1 道安佛教思想的源流与特征  16-19
  2.2 慧远与道安的般若思想  19-21
  2.3 慧远对道安禅法的继承与发展  21-24
第3章 庐山时代的慧远  24-37
  3.1 西林寺与东林寺  24-25
  3.2 组织道场,翻译佛典  25-26
  3.3 慧远与小乘阿毗昙学  26-28
  3.4 桓玄与慧远的论难  28-32
  3.5 结社念佛,往生极乐  32-34
  3.6 与鸠摩罗什的交往  34-37
结语  37-38
参考文献  38-41
致谢  41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儒学视角下的民营企业管理者素质培养研究,F276.5
  3. 庐山慧远佛学思想研究,B948
  4. 儒学时代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深厚底蕴,B222
  5.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儒学的宗教性研究,B222
  6. 慧远三世报应伦理思想研究,B948
  7. 历史哲学视域下的孔子儒学思想研究,B222.2
  8. 汉唐时期荀子学术地位的变化,B222.6
  9. 晋宋佛禅诗研究,I207.22
  10. 庄子“小大之辨”及其历史解读,B223.5
  11. 先秦儒学“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B222
  12. 云南傣族生死观研究,C95
  13. 儒学传播实现路径研究,B222
  14. “和”:艺术通向现实的可能性,J01
  15. 玄学观照下的魏晋文学嬗变,I206.2
  16. 汉元成帝时期奏疏研究,I206.2
  17. 《后汉书》序论赞研究,K234.2
  18. 张申府儒学思想研究,B261
  19. 马一浮儒学教育思想和实践,B261
  20. 王安石哲学思想探讨,B244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宗教 > 佛教 > 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