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添加小麦、小麦芽对麦汁及小麦啤酒的影响研究

作 者: 耿赟
导 师: 杜金华
学 校: 山东农业大学
专 业: 食品科学
关键词: 小麦 小麦芽 啤酒 麦汁 嘌呤 贮藏过程
分类号: TS26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啤酒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饮料酒之一,产量居各种饮料酒之首,也是我国酿酒工业中最年轻、发展最快的饮料酒行业。小麦小麦芽是优良的啤酒原料,价格低、浸出率高,某些特性优于啤酒大麦,且嘌呤含量较少,用于酿造啤酒可降低酒中嘌呤类物质含量。本文通过对麦汁还原糖、总糖、总酸、pH值、α-AN、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粘度、色度、浊度、蛋白组分和嘌呤含量的测定,研究糖化过程中小麦及小麦芽的使用量、蛋白休止时间、蛋白酶加量对麦汁组成的影响;比较研究了麦汁制备工艺中添加小麦、小麦芽对麦汁组成的影响;对贮藏过程中的小麦啤酒的还原糖、总糖、总酸、pH值、α-AN、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粘度和嘌呤含量进行跟踪测定,确定小麦啤酒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1糖化原料、蛋白休止时间和蛋白酶加量对麦汁的影响。(1)添加小麦或小麦芽后,麦汁中β-葡聚糖含量明显降低;总氮含量明显增加,其中高分子氮和中分子氮比例增加,低分子氮比例减少。添加小麦或小麦芽后,麦汁中腺嘌呤、鸟嘌呤、次黄嘌呤、黄嘌呤和总嘌呤含量都低于对照大麦芽麦汁中的含量;无论是否添加小麦或者小麦芽,麦汁中腺嘌呤和鸟嘌呤含量较高,次黄嘌呤含量最少;随着小麦或者小麦芽使用比例的增加,腺嘌呤、鸟嘌呤和黄嘌呤含量均逐渐下降。(2)随着蛋白休止时间的增加,麦汁中α-AN含量明显增加,β-葡聚糖含量呈下降趋势,高分子氮和中分子氮含量减少,低分子氮含量增加,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变化不明显,在1139.91~1284.93mg/L之间变化。蛋白休止时间与α-AN含量显著正相关(r=0.919,P<0.05),与β-葡聚糖含量显著负相关(r=0.886,P<0.05)。随着蛋白休止时间的增加,腺嘌呤、鸟嘌呤和总嘌呤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蛋白休止时间与腺嘌呤含量显著正相关(r=0.944,P<0.05)。(3)随着蛋白酶用量的增加,麦汁中阿拉伯木聚糖含量明显降低,β-葡聚糖含量呈下降趋势,高分子氮和中分子氮明显减少,低分子氮含量明显增加。蛋白酶与还原糖(r=0.908,P<0.05)、pH值(r=0.942,P<0.05)、低分子氮含量(r=0.908,P<0.05)显著正相关,与总酸(r=-0.878,P<0.05)、阿拉伯木聚糖(r=-0.981,P<0.01)、中分子氮含量(r=-0.938,P<0.05)及其比例(r=-0.964,P<0.05)显著负相关;蛋白酶用量对腺嘌呤、鸟嘌呤、次黄嘌呤、黄嘌呤和总嘌呤含量均没有显著相关性。2比较研究了添加小麦和小麦芽对麦汁品质的影响。随着小麦和小麦芽添加量的增加,麦汁的β-葡聚糖含量均下降,总糖、阿拉伯木聚糖、总氮含量和粘度均增加,其中添加小麦芽的麦汁阿拉伯木聚糖和总氮含量增加趋势较为明显;添加小麦和小麦芽的麦汁中的pH值变化不大,而且趋势相似。添加小麦的麦汁α-AN含量、总酸含量、色度和浊度有所下降;添加小麦芽的麦汁α-AN、总酸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色度和浊度增加。添加小麦的麦汁高分子氮含量明显增加,中分子氮含量变化不大,低分子氮含量降低;添加小麦芽的麦汁高分子氮、中分子氮和低分子氮均增加;添加小麦和小麦芽的麦汁高分子氮比例均增加,低分子氮比例均减少,中分子氮比例变化不明显。添加小麦和小麦芽的麦汁中总嘌呤含量逐渐下降,添加小麦的麦汁中总嘌呤含量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进行相关性分析可得,小麦添加量与粘度(r=0.984)、高分子氮(r=0.932)及其比例(r=0.948)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阿拉伯木聚糖呈显著正相关(r=0.806,P<0.05);与α-AN(r=-0.975)、低分子氮比例(r=-0.952)、腺嘌呤(r=-0.982)、鸟嘌呤(r=-0.974)、次黄嘌呤(r=-0.938)、黄嘌呤(r=-0.874)和总嘌呤(r=-0.991)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总酸(r=-0.849)、β-葡聚糖呈显著负相关(r=-0.870,P<0.05)。小麦芽添加量与粘度(r=0.973)、色度(r=0.943)、阿拉伯木聚糖(r=0.918)、总氮(r=0.940)、高分子氮(r=0.994)及其比例(r=0.896)、中分子氮(r=0.909)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总糖(r=0.854)、浊度(r=0.848)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低分子氮比例(r=-0.911)、腺嘌呤(r=-0.975)、鸟嘌呤(r=-0.985)和总嘌呤(r=-0.991)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次黄嘌呤(r=-0.847)呈显著负相关(P<0.05)。3同批浑浊小麦啤酒分别在0℃、10℃和25℃下贮藏。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各个温度下贮藏的啤酒的总糖、还原糖、总酸、β-葡聚糖含量、粘度均呈下降趋势,而pH值、阿拉伯木聚糖、腺嘌呤、鸟嘌呤、次黄嘌呤、总嘌呤含量均称上升趋势,而α-AN和黄嘌呤含量变化不大。0℃时,贮藏时间与总糖(r=-0.804)、还原糖(r=-0.732)、总酸(r=-0.644)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腺嘌呤含量(r=0.683)、鸟嘌呤含量(r=0.672)呈显著正相关(P<0.05)。10℃时,贮藏时间与总酸呈极显著负相关(r=-0.826,P<0.01),与粘度呈显著负相关(r=-0.704,P<0.05),与阿拉伯木聚糖含量(r=0.663)、次黄嘌呤含量(r=0.641)呈显著正相关(P<0.05)。25℃时,贮藏时间与总糖(r=-0.755)、总酸(r=-0.930)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次黄嘌呤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87,P<0.01),与腺嘌呤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73,P<0.05)。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10
英文摘要  10-13
1 前言  13-24
  1.1 啤酒概述  13
  1.2 啤酒原料  13-14
  1.3 小麦啤酒  14-17
    1.3.1 小麦啤酒的概况  14-16
    1.3.2 小麦作为啤酒原料的特点  16-17
  1.4 小麦  17-19
  1.5 啤酒与痛风  19-21
    1.5.1 嘌呤  19
    1.5.2 啤酒与嘌呤  19-20
    1.5.3 啤酒与痛风  20-21
  1.6 本课题的立体背景、意义  21-22
  1.7 主要研究内容与目标  22-24
    1.7.1 研究内容  22
    1.7.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2-23
    1.7.3 研究目标  23-24
2 材料与方法  24-33
  2.1 试验材料  24
  2.2 主要试剂  24-25
  2.3 主要仪器  25-26
  2.4 实验方法  26-33
    2.4.1 理化分析  26
    2.4.2 隆丁区分  26-27
    2.4.3 阿拉伯木聚糖的测定  27-28
    2.4.4 β-葡聚糖含量的测定  28-29
    2.4.5 嘌呤含量的测定  29-32
    2.4.6 糖化麦汁原辅料  32
    2.4.7 数据分析  32-33
3 结果与分析  33-74
  3.1 糖化工艺对麦汁组成的影响  33-53
    3.1.1 糖化原料对麦汁组成的影响  33-38
    3.1.2 蛋白休止时间对麦汁组成的影响  38-45
    3.1.3 蛋白酶加量对麦汁组成的影响  45-53
  3.2 小麦及小麦芽添加量对麦汁组成的影响  53-63
    3.2.1 麦汁中总糖含量随小麦及小麦芽添加量的变化情况  53
    3.2.2 麦汁中总酸及pH 随小麦及小麦芽添加量的变化情况  53-54
    3.2.3 麦汁中α-AN 含量随小麦及小麦芽添加量的变化情况  54-55
    3.2.4 麦汁中阿拉伯木聚糖含量随小麦及小麦芽添加量的变化情况  55
    3.2.5 麦汁中β-葡聚糖含量随小麦及小麦芽添加量的变化情况  55-56
    3.2.6 麦汁中粘度、色度及浊度随小麦及小麦芽添加量的变化情况  56-58
    3.2.7 麦汁中蛋白质随小麦及小麦芽添加量的变化情况  58-60
    3.2.8 麦汁中嘌呤含量随小麦及小麦芽添加量的变化情况  60-62
    3.2.9 小麦及小麦芽添加量与麦汁各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62-63
  3.3 成品小麦啤酒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63-74
    3.3.1 贮藏过程中小麦啤酒pH 的变化  63-64
    3.3.2 贮藏过程中小麦啤酒总酸的变化  64
    3.3.3 贮藏过程中小麦啤酒还原糖和总糖的变化  64-66
    3.3.4 贮藏过程中小麦啤酒阿拉伯木聚糖的变化  66
    3.3.5 贮藏过程中小麦啤酒α-AN 的变化  66-67
    3.3.6 贮藏过程中小麦啤酒β-葡聚糖含量的变化  67-68
    3.3.7 贮藏过程中小麦啤酒粘度的变化  68
    3.3.8 贮藏过程中小麦啤酒中嘌呤的变化  68-71
    3.3.9 贮藏条件与小麦啤酒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71-72
    3.3.10 贮藏过程中小麦啤酒的感官品评  72-74
4 讨论  74-78
  4.1 小麦在啤酒酿造中的应用  74
  4.2 糖化工艺对麦汁制备的影响  74-75
  4.3 小麦及小麦芽添加量对麦汁的影响  75
  4.4 小麦啤酒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75-76
  4.5 啤酒中蛋白质的研究  76
  4.6 阿拉伯木聚糖和Β-木聚糖测定方法的选择  76-77
    4.6.1 阿拉伯木聚糖的测定方法  76
    4.6.2 β-葡聚糖的测定方法  76-77
  4.7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77-78
5 结论  78-79
6 参考文献  79-86
7 致谢  86-87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7

相似论文

  1.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2.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3.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4.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5.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6. 10t/hm~2冬小麦氮素营养特性及诊断和氮肥运筹研究,S512.1
  7. 重组脂肪氧合酶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在小麦粉中的应用,TS201.25
  8.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9. 小麦群体生长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512.1
  10. 新疆小麦1Dx5基因的分离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S512.1
  11. 花前干旱锻炼对花后干旱逆境下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S512.1
  12. 小麦品质性状的环境效应和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研究,S512.1
  13. 弱筋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对灌浆期弱光响应的定量研究,S512.1
  14. 基于小麦群体指标及氮营养状况的籽粒产量和品质预测研究,S512.1
  15. 不同播种方式下播期与播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S512.1
  16. 水肥耦合对半冬性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调控效应,S512.1
  17. 部分小麦品种醇溶蛋白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及其对品质的作用,S512.1
  18. 不同轮作制度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S511
  19. 添加腐熟秸秆调节土壤碳氮比对烤烟碳氮代谢及品质影响的研究,S572
  20. 簇毛麦6V染色体短臂小片段易位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S512.1
  21. 荆州黑麦6R染色体抗白粉病基因的定位及分子标记,S512.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酿造工业 > 各种酒及其制造 > 啤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