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大学生应聘途径与工作有效性分析

作 者: 葛亮
导 师: 许为民
学 校: 东华大学
专 业: 企业管理
关键词: 中国大学生 应聘途径 工作有效性
分类号: F27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的人口结构导致就业结构不同于其他国家,大学生作为一个就业群体性特征较强的对象,有其共性特点。随着人力资源供求的变化趋势,如何正确选择应聘途径已成为更有效率地获得合适工作机会的首要问题;而深入认识正式应聘和非正式应聘的手段及优缺点,继而通过二者的巧妙结合,则可以达到“低成本、高效益、可持续”的良性职业发展目标。这就是本论文重点研究的一个主题。以往的国外的论述基本都是从整个就业群体入手,没有细化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其次以往国内的论述基本都是从企业角度谈招聘的途径及其对企业的帮助,而另一些则偏向教育类。因此笔者结合了两者已经取得的理论和实践结论,提出了符合本研究的假设,通过访谈、问卷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得出相应结论。本论文首先重点回顾了关于招聘途径几种假说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然后对研究涉及到的相关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就大学毕业生这一特定人群,实证研究了不同求职途径与工作有效性(即录取率、应聘成本、流失率和适应性)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通过本文探讨的八种应聘途径所得到的工作录取率存在显著差异;(2)通过本文探讨的八种应聘途径所付出的应聘成本存在差异;(3)通过本文探讨的八种应聘途径所得到的工作流失率和适应性存在差异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0
第1章 绪论  10-15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0-12
    1.1.1 研究背景  10-11
    1.1.2 研究意义  11-12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13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5
    1.3.1 研究目的  13
    1.3.2 研究内容  13-15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5-35
  2.1 应聘途径类别的界定和分类  15-19
    2.1.1 应聘途径类别的界定  15
    2.1.2 应聘途径的分类  15-19
      2.1.2.1 正式应聘  15-18
      2.1.2.2 非正式应聘  18-19
  2.2 理论早期研究综述  19-20
  2.3 以往研究中的几点差异  20-21
  2.4 关于内部非正式途径有效性假说的综述  21-24
  2.5 关于招聘途径假说的综述  24-33
    2.5.1 现实主义假说  24-26
    2.5.2 个人差异假说  26-29
    2.5.3 个人工作(P-J)和个人-组织(P-O)匹配假说  29-30
    2.5.4 社会化假说(the Socialization Hypotheses)  30-31
    2.5.5 招聘途径假说的小结  31-33
  2.6 关于招聘途径成本的综述  33-35
第3章. 研究方法  35-42
  3.1 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  35-36
    3.1.1 研究手段  35
    3.1.2 研究技术路线  35-36
  3.2 研究假设  36-38
    3.2.1 基本假设  37
    3.2.2 其他假设  37-38
  3.3 研究方案的设计  38-42
    3.3.1 调查目的  38
    3.3.2 问卷设计  38-39
    3.3.3 样本选取与抽样方法  39
    3.3.4 问卷发放  39
    3.3.5 有效性的控制  39-40
    3.3.6 预调研  40-42
第4章.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应聘途径-工作有效性分析  42-58
  4.1 统计工具与方法  42
  4.2 样本基本情况统计  42
  4.3 信度分析  42-43
  4.4 效度分析  43-45
    4.4.1 适应性因子分析  44
    4.4.2 流失率因子分析  44-45
  4.5 方差分析  45-58
    4.5.1 不同求职途径的录取率差异分析  45-48
    4.5.2 不同求职途径的成本差异分析  48-49
    4.5.3 工作年限与流失率及适应性的差异分析  49-51
    4.5.4 工作职位与流失率及适应性的差异分析  51-53
    4.5.5 性别与流失率及适应性的差异分析  53-55
    4.5.6 途径与流失率及适应性的差异分析  55-58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58-64
  5.1 研究结论  58-60
  5.2 研究发现  60-61
  5.3 研究创新与局限性  61-62
    5.3.1 研究创新  61-62
    5.3.2 研究局限性  62
  5.4 未来研究的展望  62-64
参考文献  64-69
附录:职场新人入职途径与就业状况调查问卷  69-7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2
致谢  72

相似论文

  1. 论即时聊天软件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H319
  2. 中国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G641
  3. 中国大学生对美国人违反中国文化禁忌容忍度的实证研究,G122
  4.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G841
  5. 90后中国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调查,H319
  6. 美国影视剧对中国大学生价值观和对美国认识的影响,G645.5
  7. 中美高校体育联赛市场开发的比较研究,G807.0
  8. 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研究,G641
  9. 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G641
  10. 大学生英语课堂沉默行为研究,H319
  11. 2008“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决赛选手语块使用特点研究,H311.9
  12. 当代中国大学生称赞语性别差异问题研究,H13
  13. “篇章强化”对中国学生使用英语关系从句的影响,H319
  14. 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G649.2
  15. 大学生英语写作的态度、过程与策略的研究,H319
  16. 中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H319.9
  17. 个人文化价值观与口碑传播相关关系研究,F224
  18. 中国大学生校内网使用者动机价值观和自我表露初探,G641
  19.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研究,G641
  20. 基于内部营销的质量管理体系研究,F273.2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