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
作 者: 姚永妥
导 师: 刘芳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中国大学生 价值观 后现代价值观 价值判断 价值取向 价值观教育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价值观作为关于价值的一定信息、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观点,从社会整体的角度而言,它是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的起主导作用的部分,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选择;就个体而言,它是每个人生活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支柱和动力所在。由于价值观具有如此功能,因而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后现代价值观是后现代主义在价值观领域的影响和体现,随着后现代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后现代价值观已经对各国产生广泛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由于各国国情的不同,呈现出差异性。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所以在价值观方面出现了传统、现代和后现代交叉的特点。后现代价值观作为对我国当前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个部分,深受我国学界的关注。大学生是我国人才的主要来源,因而后现代价值观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后现代价值观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后现代主义传入我国的时间并不太久,所以这一研究对我国而言,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虽然如此,但围绕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的种种问题,理论界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不过作为社会意识领域的一个研究课题,它会随着社会存在及其它各方面因素的变化发展而产生新的研究因素,因此,对“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的研究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观点:第一,梳理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研究的相关基本理论,为本研究做好理论准备。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价值”、“价值观”、“价值观教育”、“后现代价值观”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这是本文研究需要进行的理论准备。本文赞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价值的定义,认为“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息、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观点;“价值观教育”是向被教育者揭示价值观和具体价值观念的内涵、作用和属性,帮助被教育者认识特定时代和环境下的具体价值观念,从而引导被教育者建立主流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后现代价值观”是受后现代主义的冲击,在价值观的内容、特点、具体表现上出现与现代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它是后现代主义在价值观领域的影响和体现。在相关理论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价值观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机构、价值观教育在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开展情况、后现代价值观的表现、特征等,为“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本文认为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括“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价值判断是主体对客体价值的判定,它从主体的价值观念出发;价值取向是主体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为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婚恋价值观、消费价值观、知识价值观等等;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机构主要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价值观教育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价值观教育在西方很受重视,开展的形式多样;我国当前已建立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的价值观教育体系,但该体系深受挑战。后现代价值观表现为价值判断上“不判断”和“无法判断”、价值取向上“怎样都行”;在具体价值层面本文概括为:政治价值观方面,出现政治冷漠倾向;在道德价值观方面,从绝对价值观转向相对价值观;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出现工作价值衰退,传统和现代的职业精神消退的倾向;在婚姻、家庭和性生活方面,出现不愿承担家庭责任,对性生活持开放的态度;在消费价值观方面,注重符号价值和消费欲望的满足;在自然价值观方面,主张平等的对待人与自然,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上,讲究环境保护优先;在人际价值观方面,要求个人空间不断扩大;在知识价值观方面,质疑和批判现代知识价值观。后现代价值观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对多元价值和相对价值的追求。第二,在第一部分理论准备的基础上,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阐述后现代价值观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原因。本文认为,由于我国国情和大学生的特点,所以后现代价值观在西方的表现并未完全出现在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当中,后现代价值观对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也是利弊并存。就积极影响而言:其一,后现代价值观对个体价值选择的独立性的主张,使得大学生从“群体意识”中解放出来。他们开始用用自己的眼光审视社会,设计未来。其二,后现代价值观的多元化、多样化主张,使得大学生易于平等、宽容的看待异己的人和物。其三,后现代价值观提倡环境保护,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最终转换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动力。就消极影响而言:其一,后现代价值观主张的多元价值取向,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观迷失。其二,后现代价值观的“消费主义”,导致少数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异化。其三,后现代价值观中的政治主张导致部分大学生政治意识淡化、政治观念模糊。其四,后现代的相对价值观,使得大学生放弃道德原则、放弃了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其五,后现代价值观中的幸福主义、个人主义使得部分大学生丧失奋斗精神,只追求享乐。其六,后现代价值观中的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倾向,导致部分大学生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的人生态度。因此就整体而言,后现代价值观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并非如有些学者所论述的那么可怕。当然,对于出现的一些负面冲击,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第三,在前两部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应对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影响的对策。本文的主要创新体现在应对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影响的对策上。本文认为,应对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应形成对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影响的科学理念;夯实应对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影响的基本理论;创新应对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影响的方法;关注大学生在应对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影响的价值观教育中的地位、大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观念与行为的脱节、定期反馈机制的建立等问题。对于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原因等问题,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行了更为全面的概括和分析。从价值观教育的机构、价值观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等方面的分析也与其他学者的研究有所不同。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仍存在不足:第一,对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原因等问题的概括和分析上,尚不完整;第二,应对后现代价值观影响的对策的实效性问题,尚待实践证明。
|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3-7 ABSTRACT 7-14 0. 导论 14-23 0.1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14-16 0.1.1 问题的提出 14-15 0.1.2 研究的意义 15-16 0.2 相关文献综述 16-21 0.2.1 关于青年人、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 16-17 0.2.2 关于后现代价值观的研究 17-18 0.2.3 关于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 18-19 0.2.4 关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研究 19-21 0.3 研究的理论工具和方法 21 0.4 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21-22 0.5 创新与不足 22-23 1. 价值观与价值观教育概述 23-45 1.1 价值观 23-32 1.1.1 价值观的含义 23-25 1.1.2 价值观的类型 25 1.1.3 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具体内容 25-32 1.2 后现代价值观 32-39 1.2.1 后现代概述 32-34 1.2.2 后现代价值观的概念和表现 34-38 1.2.3 后现代价值观的特征 38-39 1.3 价值观教育 39-45 1.3.1 价值观教育的含义与内容 39-40 1.3.2 价值观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40-41 1.3.3 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机构 41-42 1.3.4 我国建国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开展及经验、教训 42-43 1.3.5 西方的价值观教育及启示 43-45 2. 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45-57 2.1 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表现 45-51 2.1.1 在价值判断方面 45-46 2.1.2 在价值取向方面 46-47 2.1.3 具体价值层面的表现 47-51 2.2 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影响的利弊分析 51-53 2.2.1 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造成的积极影响 51-52 2.2.2 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 52-53 2.2.3 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对现行价值观教育带来的挑战 53 2.3 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53-57 2.3.1 社会原因 53-54 2.3.2 后现代价值观和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原因 54-55 2.3.3 网络传媒的原因 55 2.3.4 学校教育体系的原因 55-57 3. 应对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影响的对策分析 57-64 3.1 形成应对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影响的科学理念 57-58 3.2 夯实应对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影响的基本理论 58-59 3.3 创新应对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影响的方法 59-63 3.3.1 应对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影响的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内容 59-61 3.3.2 应对后现代价值观对大学生影响的价值观教育需要关注的几点 61-63 3.4 结束语 63-64 附件 64-66 参考文献 66-72 后记 72-73 致谢 73-75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75
|
相似论文
- 当代中国消费价值观的伦理分析,F014.5
- 体育动漫影响青少年篮球价值取向原因探究,G841
- 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指导问题研究,G717.38
- 傣族初中生教育需求价值取向研究,G755.5
-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 当代流行文化对“90后”价值观的影响研究,C913.5
- 福建省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及其相关研究,G633.96
- NGO视野中的明清晋商行会,D691
- 不同利益主体的教育价值观研究,G40
- 青少年价值观的迷失与教育拯救,G41
- 论动画片对青少年道德观及价值观的影响,J954
- 新世纪好莱坞影片对我国电影的启示,J905
- 大学生职业兴趣与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G444
- 中小学教师职业价值观、教学效能感与工作绩效关系及管理对策研究,G635.1
- 中日两国大学生主题类虚拟社区参与动机的比较研究,G206
- 80后员工工作价值观研究,F272.9
-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F49
- 学术职业视角下大学教师职业价值观及其与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G645.1
- 颠覆与坚守,I207.42
- 清末民初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价值观的演变,J60-4
- 昆明地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研究与生命教育,G6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