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不同有机硅柔软剂在不同织物上的应用效果

作 者: 王艳杰
导 师: 周翔;胡逊
学 校: 东华大学
专 业: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关键词: 氨基硅柔软剂 氨值 粘度 用量 硬挺度 折皱回复角 KES织物风格仪
分类号: TS195.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4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氨基有机硅柔软剂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类柔软剂。本课题通过硬挺度测试仪、折皱回复角测试仪和KES风格仪测试柔软整理后棉府绸、棉帆布和麻织物的软度、滑度、弹性和蓬松性,找出了柔软性的最佳评价方法,比较了织物结构差异对柔软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织物表面电荷的变化对柔软性能的影响。实验采用7种具有不同氨值粘度的氨基有机硅柔软剂(商品名分别为Extrasoft、21645、21650、8417、8460、8630和8803),用不同的用量(分别为10g/L、20 g/L、30 g/L、50 g/L、100 g/L)对棉府绸、棉帆布和麻进行柔软整理,并测试其硬挺度、折皱回复角、弯曲刚度、剪切刚度、平均表面摩擦系数和压缩比功。研究了不同测试方法反应织物柔软性能的准确性,从而得出了最佳的评价方法。根据得到的最佳的评价方法,通过府绸与帆布柔软性能的比较和帆布与麻织物柔软性能的比较,从这两个方面分析了织物结构差异对柔软性能的影响。为了使棉府绸、棉帆布和麻织物获得较高的软度、滑度、弹性及蓬松性,柔软剂的适宜的氨值、粘度和用量。提出了最佳评价方法,织物的弹性用折皱回复角来表征,织物的软度用弯曲刚度来表征,织物的滑度用平均表面摩擦系数表征,织物的蓬松性用压缩比功表征,其中后三者是通过KES风格仪测定的。这样能更准确地表征织物的柔软性能。府绸和帆布因组织结构的不同,柔软性能有一定的差异。柔软整理后,二者的滑度和弹性提高的程度相当,帆布的软度和蓬松性改善较明显,府绸的蓬松性下降。帆布和麻织物因组织结构和超分子结构的不同,柔软整理后呈现出不同的性能。二者滑度改善程度相当,帆布的软度和蓬松性提高较多,麻织物的蓬松性变差。为了提高府绸的软度和滑度,采用粘度较大的柔软剂,同时用量大些可增加其蓬松性和弹性;为了提高帆布的软度和滑度,选择粘度和氨值较大的柔软剂,增大高氨值柔软剂的用量显著提高弹性,增大高粘度柔软剂的用量对蓬松性有明显帮助;为了改善麻织物的软度和滑度,可选用氨值或粘度较大的柔软剂,氨值和用量对麻织物的蓬松性影响大。对帆布织物表面电荷的变化对柔软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帆布上负电荷增多或带上部分正电荷,都有利于柔软性能的提高。可能与柔软剂大分子在织物上的排布方式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绪论  12-27
  1.1 前言  12-13
  1.2 有机硅柔软剂的现状及发展  13-18
    1.2.1 非反应性有机硅柔软剂  13-14
    1.2.2 传统反应性有机硅柔软剂  14-15
    1.2.3 改性有机硅柔软剂  15-18
  1.3 有机硅柔软的作用机理  18-20
  1.4 氨基改性有机硅特性表征  20-21
    1.4.1 氨值  20
    1.4.2 粘度  20-21
    1.4.3 反应性  21
  1.5 有机硅柔软剂的乳化  21-23
    1.5.1 乳化剂的作用理论  21-22
    1.5.2 乳化剂的选择与复配(亲水亲油平衡理论)  22-23
    1.5.3 乳液稳定性评价  23
  1.6 氨基硅油的应用  23-26
    1.6.1 树脂改性剂  23
    1.6.2 脱模剂  23-24
    1.6.3 个人洗护用品添加剂  24
    1.6.4 抛光剂  24
    1.6.5 纤维整理剂  24-26
  1.7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26-27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7-31
  2.1 实验材料、化学品、仪器设备  27-28
  2.2 实验方法  28-30
    2.2.1 柔软整理  28
    2.2.2 帆布染色后柔软整理  28-29
    2.2.3 帆布阳离子改性后柔软整理  29-30
  2.3 测试方法  30-31
    2.3.1 织物折皱回复角(WRA)  30
    2.3.2 织物硬挺度  30
    2.3.3 织物剪切性能  30
    2.3.4 织物弯曲性能  30
    2.3.5 织物压缩性能  30
    2.3.6 织物表面摩擦性能  30-31
第三章 织物柔软性能的评价  31-50
  3.1 硬挺度  31-33
    3.1.1 府绸  31-32
    3.1.2 帆布  32-33
  3.2 折皱回复角  33-35
    3.2.1 府绸  33-34
    3.2.2 帆布  34-35
  3.3 剪切刚度  35-39
    3.3.1 府绸  36-37
    3.3.2 帆布  37-38
    3.3.3 麻织物  38-39
  3.4 弯曲刚度  39-42
    3.4.1 府绸  39-40
    3.4.2 帆布  40-41
    3.4.3 麻织物  41-42
  3.5 压缩比功  42-45
    3.5.1 府绸  42-43
    3.5.2 帆布  43-44
    3.5.3 麻织物  44-45
  3.6 平均表面摩擦系数  45-49
    3.6.1 府绸  46-47
    3.6.2 帆布  47-48
    3.6.3 麻织物  48-49
  3.7 本章小结  49-50
第四章 织物结构差异对柔软性能的影响  50-72
  4.1 府绸  50-56
    4.1.1 弯曲刚度  50-52
    4.1.2 压缩比功  52-53
    4.1.3 平均表面摩擦系数  53-54
    4.1.4 折皱回复角  54-56
  4.2 帆布  56-64
    4.2.1 弯曲刚度  57-58
    4.2.2 压缩比功  58-59
    4.2.3 平均表面摩擦系数  59-61
    4.2.4 折皱回复角  61-64
  4.3 麻织物  64-68
    4.3.1 弯曲刚度  64-65
    4.3.2 压缩比功  65-67
    4.3.3 平均表面摩擦系数  67-68
  4.4 府绸与帆布柔软性能的比较  68-70
    4.4.1 软度  69
    4.4.2 蓬松性  69
    4.4.3 滑度  69
    4.4.4 弹性  69-70
  4.5 帆布与麻织物柔软性能的比较  70-72
    4.5.1 软度  70
    4.5.2 蓬松性  70-71
    4.5.3 滑度  71-72
第五章 织物表面电荷的变化对柔软性能的影响  72-74
  5.1 改变织物表面电荷状况对柔软效果的影响  72-73
  5.2 阳离子改性帆布柔软整理后的耐洗性能  73-74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74-76
  6.1 结论  74-75
  6.2 展望  75-76
参考文献  76-78
致谢  78

相似论文

  1. 高粘度PA6/稀土的纺丝研究,TQ340.64
  2.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TQ316.33
  3. 肥料用量和配比对小洋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S567.239
  4. 遗传因素和施氮量对豫中烤烟品质和风格特色的影响,S572
  5. 新型低粘度亚二氟甲氧基类液晶合成与性能研究,O753.2
  6. EVA型封边热熔胶及其粘结性能和流变性能的研究,TQ436.4
  7. 高粘度溶液和导电微粒对气泡静电纺丝的影响,TQ340.6
  8. 贝叶斯核学习建模及在间歇过程中的应用研究,TP273
  9. 用于成纤的羟丙基纤维素的制备及溶液性质研究,TQ352
  10. 用于成纤的纤维素结构改性及其溶解行为研究,TS102.1
  11. 基于水煤浆湿法磨矿的球磨机磨腔流场分析,TD453
  12.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变异性控制研究,U416.216
  13. SAMPAVE应力吸收层混合料沥青用量预估模型研究,U414
  14. SBS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及改性剂剂量研究,U414
  15. 高粘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R687.3
  16. 一体式A/O膜生物反应器混合液特性研究,X703
  17. 糖膏流变学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TS241
  18. NVF-DADMAC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在造纸中的初步应用研究,TS727
  19. 基于镀银纤维的抗菌织物设计与开发,TS195.6
  20. 差压式重介悬浮液密度与粘度一体化测量方法研究,TD94
  21. 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气体的物理性质,TB383.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纺织工业、染整工业 > 染整工业 > 整理 > 整理用剂 > 硬挺剂、柔软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