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陈与义诗歌论

作 者: 吴倩
导 师: 吴晟
学 校: 广州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陈与义 诗论 诗风嬗变 禅宗
分类号: I207.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陈与义是两宋之交最著名、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前继江西诗派,后开南宋爱国主义诗歌先河,且为杨万里“诚斋体”导夫先路,在宋诗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但相对宋代大家苏轼、黄庭坚、杨万里等,陈与义诗歌得到的关注及研究还远远不够。本论拟对陈与义诗歌创作作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发掘陈与义的诗论。陈与义的论诗主张散见于他的诗歌作品之中,通过考察陈与义的诗学思想,透析影响其诗歌创作的理论性因素。从陈与义的论诗主张中既可见其与江西诗派的渊源,亦可见他最终得以挣脱江西藩篱的理论原因。不同于学术界对陈与义诗歌的粗略划分,第二部分以陈与义诗风变化为标识,以时代及其生活变故为依据,对陈与义诗歌创作作出新的分期。指出早期陈与义虽有江西之风,但已然出现新变。陈与义中期诗歌出现“关心政治”和“走向自然”两大主题:前者代表陈与义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后者上承陈与义早期新变的诗风,下接其后期诗歌风格。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多数成果,将陈与义后期诗风与早期诗风不加区别地等同起来。本论着重探讨了陈与义后期诗歌的抒情内核和境界构成,并细致辨析了与他早期诗风的差异。通过三个时期的划分与创作分析,陈与义诗风嬗变的轨迹便清晰地凸显出来。第三部分论述禅宗思想对陈与义诗歌创作的影响,从另一个视角,对陈与义诗歌的诗论、取材、用语和意境,作出了新的解释。对陈与义诗歌创作进行重新审视,不仅有利于陈与义诗歌创作研究的深入和系统化,还有助于认识南北宋之交宋诗的发展流变,以及宋诗的整体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17
  1.1 选题意义  10-12
  1.2 陈与义诗歌研究现状  12-17
第二章 陈与义的诗论  17-28
  2.1 忌俗求新  17-21
  2.2 感物兴发  21-28
第三章 陈与义诗风之流变  28-51
  3.1 创作前期  28-37
    3.1.1 北宋末期诗歌创作风尚  29-30
    3.1.2 陈与义早期诗歌  30-37
      3.1.2.1 类黄、陈之风  31-34
      3.1.2.2 新变——清新平淡、自然流转  34-37
  3.2 创作中期  37-47
    3.2.1 关心政治,慷慨雄浑  39-43
    3.2.2 走向自然,简淡冷峭  43-47
  3.3 创作后期  47-51
    3.3.1 平淡自然笔意超迈  48-51
第四章 禅宗对陈与义诗歌创作的影响  51-58
  4.1 陈与义与禅宗  51-53
  4.2 禅宗对陈与义诗歌创作的影响  53-58
    4.2.1 渐修寻诗与顿悟兴发  53-55
    4.2.2 山林题材  55
    4.2.3 自然用语  55-56
    4.2.4 幽寂诗境  56-58
结语  58-59
参考文献  59-6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著  62-63
致谢  63

相似论文

  1. 罗教与禅宗的修行观比较,B948
  2. 李怀民诗歌研究,I207.22
  3. 论沩仰宗与茶禅文化,G122
  4. 朱光潜《诗论》研究,I206.09
  5. 新时期先锋诗人诗论研究,I207.25
  6. 宁玛派大圆满法与禅宗思想之比较研究,B948
  7. 禅宗“自然观”的理论内涵与美学意蕴,B948
  8. 《坛经》无相戒研究,B948
  9. 梁楷研究,J205
  10. 论禅宗思维方式对中国古代书法批评的影响,J292.1
  11. 班固诗论赋论研究,I207.22
  12. 《老学庵笔记》研究,I207.22
  13. 澄明之境,J205
  14. 日本乐烧综述,J509.313
  15. 方薰的艺术活动与著作,J205
  16. 宋诗论审美异变研究,I207.22
  17. 宋代诗论对高丽诗话批评的影响,I207.22
  18. 论叶燮《原诗》的诗论观及其价值,I207.22
  19. 杜甫对中庸思想的奉守及其诗论和创作,I207.22
  20. 园林禅意表达手法的演进初探,TU986.1
  21. 唐代江西寺院经济探析,K24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诗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