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宁玛派大圆满法与禅宗思想之比较研究
作 者: 刘王璐
导 师: 唐景福
学 校: 西北民族大学
专 业: 宗教学
关键词: 宁玛派 大圆满法 禅宗 心性论 修行
分类号: B9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历史最悠久的派别。禅宗入藏使得宁玛派大圆满法与禅宗之间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影响直至今日绵延不绝,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概述了禅师在吐蕃的活动情况,以及宁玛派与禅宗的渊源关系,并主要从见修两方面对宁玛派大圆满法与禅宗进行比较。运用比较宗教学的研究方法,从具体概念着手,对心性论最基本的范畴、心性内在结构的解析、心的类别、心性论的最终指向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着重阐述了作为二者理论要旨的心性论的异同。从修行觉悟的前提条件、见道悟理的顿渐、基本的修持方式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大圆满法与禅宗修行觉悟方式的异同。以期加深对二者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理解,促进大圆满法和禅宗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
全文目录
汉文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一章 绪论 8-10 1.1 选题背景 8 1.2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8-9 1.3 本选题的研究方法 9 1.4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9-10 第二章 宁玛派与禅宗的思想渊源 10-14 2.1 摩诃衍其人 10 2.2 吐蕃僧诤 10-11 2.3 禅宗入藏的影响 11-12 2.4 宁玛派与禅宗的思想渊源 12-14 第三章 大圆满法与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 14-29 3.1 心性论的最基本范畴:“心”、“性” 14-17 3.1.1 大圆满法“真心”一元论 14-15 3.1.2 禅宗的“心地性王” 15-16 3.1.3 二者对“心”、“性”及其关系的理解差异 16-17 3.2 对心性内在结构的解析:体、相、用 17-21 3.2.1 大圆满法之心的“体、相、用” 18-19 3.2.2 禅宗的“体、用”一如 19-21 3.2.3 显密差异下二者对心性内在结构的表述差异 21 3.3 心的类别:真心与妄心 21-25 3.3.1 对大圆满法“真心”与“妄心”的不同观点 22-23 3.3.2 禅宗“真心”与“妄心”由对立到统一 23-24 3.3.3 同中有异的“真心”与“妄心” 24 3.3.4 与“真、妄”相关的心性道德判断:善、恶 24-25 3.4 心性论的最终指向:佛性 25-29 3.4.1 大圆满法之“心之自性即是佛” 26-27 3.4.2 禅宗之“心即佛”与“无心是佛” 27 3.4.3 二者佛性说的细微差别 27-29 第四章 大圆满法与禅宗的修行觉悟方式 29-39 4.1 依止善知识是修行觉悟的前提和条件 29-31 4.1.1 修习大圆满法时依止上师之必要性和规则 29-30 4.1.2 禅宗大德强调善知识教诲的重要性 30-31 4.1.3 上师、善知识在二者修行过程中的不同地位 31 4.2 见道悟理时的“顿渐”之辩 31-35 4.2.1 大圆满法修行顿渐显著不同而圆融相成 31-32 4.2.2 禅宗内部的“南顿北渐” 32-34 4.2.3 大圆满法与禅宗“顿渐”的不同 34-35 4.3 基本的修持方式之一:禅定 35-39 4.3.1 大圆满法注重调身 35-36 4.3.2 禅宗偏于悟心 36-37 4.3.3 二者禅定的显著差别 37-39 第五章 结语 39-41 参考文献 41-48 附录 48-49 致谢 49
|
相似论文
- 罗教与禅宗的修行观比较,B948
- 五世达赖偏爱宁玛派之原因探析,K28
- 论沩仰宗与茶禅文化,G122
- 浅论牟宗三的政治哲学思想,B26
- 禅宗“自然观”的理论内涵与美学意蕴,B948
- 《坛经》无相戒研究,B948
- 梁楷研究,J205
- 论禅宗思维方式对中国古代书法批评的影响,J292.1
- 澄明之境,J205
- 日本乐烧综述,J509.313
- 园林禅意表达手法的演进初探,TU986.1
- 唐代江西寺院经济探析,K242
- 融汇儒道禅思想的司空图《诗品》及其诗论,I207.22
- 儒家心性论传统与工夫论思想研究,B222
- 辟佛与立儒:胡宏心性哲学研究,B244
- 南岳禅宗与禅茶一味,B948
- 张显光的哲学思想研究,B312
- 论禅思想下的水墨画意境与青花山水画创作,J212
- 唐代禅宗对水墨山水画的影响,J209.2
- 朴趾源的实学及其哲学基础研究,I31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宗教 > 佛教 > 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