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两种不同手术缝合线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对比分析

作 者: 孙宇琳
导 师: 王志武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公共卫生
关键词: 缝合线 腹部手术 感染
分类号: R619.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8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两种手术缝合线缝合的伤口感染情况监测比较,研究缝合线的不同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使用聚酰胺缝合线(不可吸收缝合线)进行缝合的腹部手术4872例,为实验A组。选择使用聚对二氧环己酮(PDS)缝合线(可吸收缝合线)进行缝合的腹部手术5042例,为实验B组。两组进行实验时的手术室环境基本相同,手术器械、消毒方法、麻醉方法、手术切口缝合方式相同。A组采用聚酰胺缝合线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B组采用聚对二氧环己酮(PDS)缝合线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采样及检查方法是按国家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进行的,A、B两组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而对A、B两组患者手术后切口愈合感染情况进行观察评估是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的。结果:A、B两组患者全身麻醉所占比例、疾病种类、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基本相同,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抗生素使用情况相同,两组患者手术性质(择期手术、急诊手术)构成方面,B组急诊手术例数高于A组,两组患者手术类型(I类切口、II类切口、III类切口)比较,B组III类切口数量高于A组。使用聚酰胺缝合线进行手术切口缝合的4872例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的为68例,切口感染率为1.40%,使用聚对二氧环己酮(PDS)缝合线进行手术切口缝合的5042例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的为39例,切口感染率为0.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聚酰胺缝合线进行手术切口缝合的I、II、III类手术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73%、1.57%、4.91%,使用聚对二氧环己酮(PDS)缝合线进行手术切口缝合的I、II、III类手术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22%、0.74%、3.23%。I、II类手术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类手术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手术伤口愈合时间的延长,使用聚酰胺缝合线进行手术切口缝合的手术,伤口愈合时间<7d手术、7d~14d手术、>14d手术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15%、1.36%、1.74%,使用聚对二氧环己酮(PDS)缝合线进行手术切口缝合的手术,检测<7d、7d~14d、>14d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96%、0.63%、0.93%,切口愈合时间<7d手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d~14d手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14d手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聚酰胺缝合线进行手术切口缝合的手术随着伤口愈合时间的延长伤口感染的比例逐渐增高。结论:使用聚对二氧环己酮(PDS)缝合线进行手术切口缝合的手术可以降低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率,可以降低手术切口愈合时间为7d~14d手术切口感染率,可以降低手术时间>14d手术的切口感染率。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4-6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2
第一章 绪论  12-19
  1.1 手术切口感染  12-14
    1.1.1 医院感染概念  12-13
    1.1.2 切口感染概念  13
    1.1.3 切口感染的分类  13
    1.1.4 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  13-14
    1.1.5 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  14
  1.2 手术缝合线的分类及应用  14-19
    1.2.1 不可吸收缝合线  14-15
    1.2.2 可吸收缝合线  15-16
    1.2.3 合成高分子可吸收缝合线  16-18
    1.2.4 手术缝合线的应用发展前景  18-19
第二章 数据和方法  19-22
  2.1 一般数据  19
  2.2 腹部切口感染诊断标准  19-20
  2.3 流行病学调查  20
  2.4 质量控制  20-21
  2.5 切口感染观察指标  21
  2.6 结果采用统计方法  21-22
第三章 结果  22-27
  3.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22-23
  3.2 两组患者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情况  23-24
  3.3 两组患者不同手术部位的切口感染情况  24-25
  3.4 两组患者不同手术类型的切口感染情况  25
  3.5 两组患者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率比较  25-26
  3.6 两组患者不同伤口愈合时间的手术切口感染率比较  26-27
第四章 讨论  27-32
  4.1 聚酰胺缝合线与聚对二氧环己酮(PDS)缝合线质量的比较  27
  4.2 两种手术室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情况  27-29
    4.2.1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布特点  27
    4.2.2 不同类型切口手术切口感染情况  27-28
    4.2.3 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切口感染情况  28-29
    4.2.4 两组患者手术切口不同愈合时间的切口感染率比较  29
  4.3 手术切口缝合线质量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  29-30
  4.4 聚对二氧环己酮(PDS)缝合线的特点  30-31
  4.5 PDS 手术缝合线的应用发展前景  31-32
第五章 结论  32-33
参考文献  33-36
腹部外科手术病人切口感染情况调查表  36-38
  一、病人一般数据  36
  二、易感因素  36
  三、手术因素  36-37
  四、切口感染情况  37-38
致谢  38

相似论文

  1. HCV准种变异特性及其免疫逃逸机制初步研究,R392.1
  2. 李贵教授学术经验及温肺化瘀定喘法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R249.2
  3. 张淑文教授学术思想及59例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R249.2
  4. 鸡源志贺菌在感染雏鸡体内的动态分布,S858.31
  5. 高频电磁场治疗兔内置入物感染的实验研究,R687.3
  6. RNA聚合酶Ⅱ介导的FC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及RHDV VP60基因的表达,S852.65
  7. 肝硬化肝性脑病的感染诱因及其部位分析,R575.2
  8. 高中古典文学教学与当代高中生人格培养,G633.3
  9. 6年间儿科感染性疾病细菌谱及耐药性变迁临床研究,R446.5
  10. 尖锐湿疣亚临床感染的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R752.53
  11. 猪链球菌噬菌体穿孔素(holin)的表达及生物学活性研究,S852.611
  12. 大连市海港集团职工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调查研究,R181.3
  13.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R651.1
  14. 两种麻醉方法在老年人下腹部手术中的效果分析,R614
  15. 颅脑外伤及上呼吸道感染后嗅球MR体积测量与嗅觉功能相关性研究,R651.1
  16. 血清细胞因子及结核抗体对儿童结核病及潜伏性结核感染的诊断价值,R725.1
  17. 结直肠手术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656.7
  18. 城乡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R737.33
  19. 某三甲医院医院感染特征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R181.3
  20. 持续腰大池引流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R651.1
  21. 皮肤鳞状细胞癌病损的细菌学分析,R739.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外科手术学 > 手术前后的处理及外科并发症 > 手术后感染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