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李贵教授学术经验及温肺化瘀定喘法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作 者: 林海
导 师: 李贵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儿科学
关键词: 儿科 活血化瘀 呼吸道感染 李贵
分类号: R24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李贵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工作50年,他融汇中西医学两法,在儿科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注重益气健脾以扶正,清热解毒以祛邪的治则运用,尤其重视中医血瘀理论与活血化瘀治则在儿科临床的运用。李贵老师善于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儿科各种常见病及多发病,特别是对小儿呼吸道疾病、肾脏疾病、过敏性紫癜及其并发症等,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李贵老师在进行临床诊治的同时,针对临床所见血瘀证开展了微循环方面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本课题尝试追溯李贵老师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疾病的学术渊源,发现李贵老师从中医古代文献中受益良多。如唐末宋初儿科专著《颅囟经》的“纯阳”观点,金元时期医家刘完素《宣明论方·小儿科论》对“纯阳”的发挥,清代温病大家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提出的稚阳稚阴的生理特点,易于感触、易于传变的病理特点等,以及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对血瘀证的论述等。本课题对李贵老师诊治儿科疾病的学术特色进行了总结,从生理特点、病理表现、治疗法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治则和用药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尤其对李贵老师血瘀证治的规范化研究进行了深入学习和总结。李贵老师从中西医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小儿血瘀证理论,提出“血瘀证是儿科常见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他对血瘀证治进行了规范化研究,明确了血瘀证的概念、从中西医学角度总结了血瘀证的致病因素及临床表现;继而根据临床辨证、病因和病机的不同而分别应用不同的活血化瘀法,从而丰富了活血化瘀治则;在选方用药上,提出应根据中医的血药,特别是活血化瘀药的作用机理和作用强度的不同而区别运用;并根据气血相关理论将气药、血药灵活共用,以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儿科临床诸症。最后,本课题对李贵老师诊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多年临床经验进行了临床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温肺化瘀定喘方用于治疗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证属风寒束肺型兼血瘀证的患儿,在总体疗效上与西药对照组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对一些症状(如咳嗽)的改善却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据此说明以辨证治疗为基础的活血化瘀疗法对具有血瘀证的小儿呼吸道支气管炎患者是有效的,从而显示了中医药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优势。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临床常反复发作。李贵老师认为小儿呼吸道感染多兼血瘀,临床所见舌色紫暗或有瘀点、扁桃体肿大、肺部炎症斑片等皆为血瘀之象,当予活血化瘀之法;尤其在对小儿肺炎具体治疗上,根据不同病情与病程,适量选用具有不同针对性的活血化瘀药物。在肺炎初起,症状较轻,发热较低或不发热,咳嗽咳痰不甚剧烈,肺部听诊仅闻散在罗音水泡音,于清热化痰宣肺药中加入当归、川芎以活血化瘀,以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吸收;若病程稍长,症状较重,热重咳重,胸片见大量的斑片影,肺部听诊闻及大量明显的罗音水泡音,则用桃仁、红花加强活血破瘀的力量;若病情进一步加重,炎症长时间不能吸收,则以三棱、莪术破瘀散结。故此,通过合理恰当的运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于传统治疗思路中另辟蹊径,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中医活血化瘀法在儿科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是两千多年来人们在与疾病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经历代医家发展、创新,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其中对于儿科诸病,特别是久病、难治性和易于反复的病证,只要病机相符,即可大胆应用,多获佳效。2.温肺化瘀定喘法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笔者在总结与继承李贵老师学术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温肺化瘀定喘法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温肺化瘀定喘法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旨在通过本研究,验证活血化瘀法在儿科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找到更好的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更好的解除病人痛苦,为预防婴幼儿哮喘的发生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初筛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基础治疗为沐舒坦、布地奈德混悬液、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实验组在基础治疗用药上,口服温肺化瘀定喘汤;对照组对照药物选用利巴韦林注射液、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液。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从主要症状体征(发热、咳嗽、气促、痰阻)及主症积分的变化来看,两组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说明中药治疗效果与西药组并无显著性差异;而从咳嗽的变化来看,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中药实验组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本实验证实,温肺化瘀定喘方用于治疗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证属风寒束肺型,在总体疗效上与西药对照组并无显著性差异,但从一些症状(如咳嗽)的改善却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据此说明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小儿呼吸道支气管炎是有效的,从而显示了中医药治疗优势。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一组急性下呼吸道疾病。常见的病原有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细菌、肺炎支原体等。西医治疗本病无特异疗法,主要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吸入或全身),支气管平滑肌解痉药,祛痰止咳药等,疗效并不十分理想。温肺化瘀定喘方是李贵老师通过合理运用中西理论制定的、并历经长期临床实践检验而证实有效的方剂,主要用于小儿外感风寒所致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表现为发热恶寒、咳嗽、喘息气促、痰壅等症。方中生麻黄辛温发散,配桂枝以散寒解表,合杏仁以宣肺平喘;细辛、半夏、瓜蒌温肺祛痰化饮,五味子敛降肺气而平喘;黄芩清肺热,以祛风寒痰饮郁结之热,桃仁、红花、地龙活血化瘀,宣通肺络以助涤痰,炙甘草调中以和诸药;全方共奏温肺化饮、祛瘀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李贵老师在临床治疗中反对抗生素的滥用。他依据中西医结合理论,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儿科疾病,不仅解决了很多临床中单纯西医治疗解决不了的问题,弥补西医抗感染治疗的不足。在感染初期阶段针对表证初起,热毒炽盛之证,多单纯采用中药,以清热解毒之法为主治疗,不仅给大量没有明确抗生素适应证的患儿提供了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还可减少抗生素的用量并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对小儿外感病所经常出现的纳呆食少、口臭、便秘等消化系统问题,以及病程迁延或反复发病,西医临床尚无很好的对症治疗方法等问题,李贵老师运用益气健脾、扶正祛邪的方法,以中药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解决了临床问题。李贵老师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灵活运用活血化瘀治则,不同于传统中医的认识,此为李贵老师多年临床经验积累所得。运用活血化瘀治则治疗儿科疾病是对中医传统治则治法的发展,临床应用证实能显著提高疗效,尤其是对病变较为局限的病例,可以加快感染病灶的消散。李贵老师同时强调,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及合并症情况适当调整用药。
|
全文目录
一、中文摘要 5-7二、李贵老师学术渊源概述 7-13 (一) 继承中医所长—关注活血化瘀理论 8-11 (二) 汲取西医所长—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11-12 (三) 加强中西医结合—进行活血化瘀法的规范化研究 12-13三、李贵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整理与总结 13-33 (一) 对小儿生理特点的认识:稚阴稚阳,纯阳之体 13-14 (二) 对病理表现的认识:易从阳化热,易迁延反复,易瘀易虚 14-15 (三) 常用治疗法则: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15-20 (四) 血瘀证治的规范化研究 20-29 (五) 病案举例 29-31 参考文献 31-33四、李贵老师温肺化瘀定喘法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33-53 中文摘要 33-35 ABSTRACT 35-39 活血化瘀法在儿科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概述 39-45 1 活血化癖法理论渊源 39-40 2 活血化疲法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的理论溯源 40-44 参考文献 44-45 前言 45 临床资料 45-46 诊疗标准 46-47 研究方法 47-48 结果 48-50 结论 50 讨论 50-53五、小结 53-55六、致谢 55-57七、个人简历 57
|
相似论文
- 颅脑外伤及上呼吸道感染后嗅球MR体积测量与嗅觉功能相关性研究,R651.1
- 活血化瘀法在脓毒症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R278
- 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诱发因素调查,R272
- 辨证使用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R272
- 35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分析,R272
- 小儿呼吸道人类博卡病毒感染免疫致病机制的初步研究,R725.6
- 调节性T细胞在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易感性差异免疫学机制的研究,R563.1
- 维生素A辅助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R56
- 王幼奇教授活血化瘀法论治头痛经验总结,R277.7
- 陈莹教授治疗抗心磷脂抗体所致不孕的经验总结,R271.14
- 临床儿科护理管理研究及其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47
-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R271.44
- 广东省儿科卫生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R197.1
-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证候要素研究,R272
- 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药物的药物经济学评价,R956
- 身痛逐瘀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瘀血痹阻证的临床研究,R259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后脾虚综合征中医证候及相关因素分析,R272
- 活血化瘀方剂对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HIF-1α表达的影响,R285.5
- 月白珍珠散联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R259
- 参杞消渴汤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挟瘀证的临床研究,R255.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儿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