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作 者: 方春洪
导 师: 王波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
专 业: 理论经济学
关键词: 矿产资源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可持续发展 铜陵市
分类号: F42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0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不仅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稳健发展,而且在实现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目标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许多重大而深远的变革。在规划方面,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目标,转变为经济、社会、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越来越关注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环境因素。这在党和国家近年来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中得以充分体现。如党的十六报告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国家制定的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中,把生态环境改善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2006年11月8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不久又下发了《第二轮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要点》,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首次将环境影响评价列入其中,明确要求进行矿产资源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为进一步明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2009年10月1日起国家又颁布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其中更加明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办法及法律责任。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国民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快速发展与矿产资源需求量愈加紧张的背景下,正确处理与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问题的要求日益迫切。我国矿业发展正处于一种既承担社会经济发展重任又面临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的两难境地。要确保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环境资源的可持续性,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矿产资源规划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目前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理论与实证研究方面都存在滞后现象,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方法体系。在现有研究中,主要关注于矿山生态单方面环境影响的研究,没有从更宏观更综合的角度去研究,真正用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开展研究的很少,因为矿产资源规划的影响广泛,除生态影响之外的其他影响方面的研究切入点很难找,研究指标选择难,量化更难。但现实情况要求对矿产资源规划的综合影响也必须有认识,结合生态环境影响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评价,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已势在必行。从国内外有关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与实践过程可以看出,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范围得到很大的普及和拓展。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起步较晚,特别是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①矿产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②矿业对社会发展的影响;③矿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④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影响,主要理论依据有资源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循环经济理论。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社会经济环境系统规律,将指标体系分成四个层次。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程度作为评价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并根据评价分值不同,分为矿产资源规划合理,矿产资源规划基本合理,矿产资源规划不合理三个结论。可持续发展程度通过系统发展稳定性、协调性及水平度来反映,其中稳定性由社会稳定、经济增长、投资建设来反映;协调性由资源利用转换效率、自然生态协调度,经济社会协调性来反映;水平度由资源潜力,治污能力、经济绩效来反映。在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上,协调性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大,重点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铜陵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遵循铜陵市作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战略为依据,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和综合利用研究,着力打造矿业循环经济模式,开展冬瓜山生态矿山和新桥硫铁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这与铜陵市工业经济发展规划‘以循环经济为突破口,着重围绕铜矿、硫铁矿、石灰石资源,建立和完善三大产业循环链,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资源、能源利用最大化,污染物排放最小化为目标,改造采选冶、硫磷化工、纺织、建材四大传统产业。’的发展部署具有很大的磨合性,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有利于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符合铜陵市发展目标。铜陵市矿产资源规划评价结果介于0.6908~0.8357之间。按照指标体系中划分的等级,铜陵市矿产资源规划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规划目标趋于比较合理。环境影响系统发展协调性总体较高,协调系数在0.7以上,整体属于基本协调,不足之处在于生态环境协调性不高。资源转换效率的三个指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矿产资源回采率和矿业用水循环率均很高,这主要于铜陵市作为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政策有关,而铜陵市循环经济的重点在于矿业经济循环。生态环境协调性评价指标中,环保投资率目前处于偏低,在规划中加大力度,距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很远。土地复垦率和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水平均很低。在发展过程应加大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3
第一章 绪论  13-19
  1.1 研究背景  13-14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5
    1.2.1 研究目的  14
    1.2.2 研究意义  14-15
  1.3 矿产资源规划SEA概述  15-16
    1.3.1 相关概念  15
    1.3.2 矿产资源规划SEA  15-16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6-17
    1.4.1 研究内容  16-17
    1.4.2 研究重点与难点  17
    1.4.3 研究方法  17
  1.5 研究思路框架  17-19
    1.5.1 研究思路  17-18
    1.5.2 研究框架  18-19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19-25
  2.1 文献综述  19-21
    2.1.1 国际SEA研究进展  19-20
    2.1.2 国内SEA研究现状  20-21
  2.2 相关理论基础  21-25
    2.2.1 资源环境经济学  21-22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3
    2.2.3 循环经济理论  23-25
第三章 矿产资源规划SEA指标体系  25-32
  3.1 构建思路与原则  25-27
    3.1.1 构建思路  25-26
    3.1.2 构建原则  26-27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7-32
    3.2.1 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27-28
    3.2.2 评价模型及指标权重  28-32
第四章 铜陵市矿产资源规划SEA指标选择  32-42
  4.1 研究区域概况  32-33
    4.1.1 自然地理与资源开发  32
    4.1.2 经济社会与环境质量  32-33
  4.2 稳定性指标选择与标准值化  33-36
    4.2.1 社会稳定  33-34
    4.2.2 经济增长  34-35
    4.2.3 投资建设  35-36
  4.3 协调性指标选择与标准值化  36-39
    4.3.1 资源利用转换效率  36-37
    4.3.2 生态环境协调水平  37-39
    4.3.3 社会经济协调程度  39
  4.4 水平度指标选择与标准值化  39-42
    4.4.1 资源潜力  40
    4.4.2 治污能力  40-41
    4.4.3 经济绩效  41-42
第五章 铜陵市矿产资源规划SEA评价  42-52
  5.1 环境可持续性评价  42-48
    5.1.1 具体指标权重  42-45
    5.1.2 可持续性能力  45-48
  5.2 环境相容性分析  48-52
    5.2.1 合理性分析  48-49
    5.2.2 可达性分析  49-52
第六章 结束语  52-54
  6.1 主要结论  52-53
  6.2 不足之处  53
  6.3 可能创新点  53-54
致谢  54-55
参考文献  55-56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4.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5.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6.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7. 公路环境影响公众参与评价量化模型研究,U41
  8.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9. 建筑工程生命周期人体健康损害评价体系研究,R131
  10.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11.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12.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13.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14. 论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可持续发展,G641
  15.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可持续发展研究,G841-4
  1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的“回应机制”研究,X820.3
  17.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实施现状的考察分析,X820.3
  18. 生态消费的哲学思考,X2
  19. 河南省城市中学排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G842
  20. 可持续发展观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实证研究,F224
  21. 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F832;F205

中图分类: > 经济 > 工业经济 > 中国工业经济 > 工业部门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