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探微

作 者: 李朝秀
导 师: 唐汉卫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伦理学
关键词: 先秦儒家 义利观 价值
分类号: B8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4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天下之事,唯义利矣。“义”、“利”问题对于人类社会具有永恒的意义,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离不开利益。学问无深浅,首在辨义利,“义”、“利”作为人们的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关涉到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它是伦理学问题的“常青树”,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经久不息、常辨常新的课题。义利观是人们对何为“义”、“利”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义与利关系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博大精深、厚重凝炼的先秦儒家义利观属于传统义利观范畴,可它却不等同于传统义利观,它是先秦儒家伦理价值观的核心和先秦儒家文化的基础内容。它为传统义利观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石,确立了思想框架,铸造了思维方式,开启了一泓旺盛的思想源泉,从价值标准和价值导向角度规范了中国传统伦理学的面貌和特质。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道德价值导向,也是关乎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功的保障之一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立论基础,先秦儒家义利观是在春秋战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百家争鸣”的思想变故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作者从经济变革、政治变动、文化变迁三个方面全面地论述了先秦儒家义利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在继承周代义利思想的同时,孔子、孟子和苟子对人性的认识是它的理论来源;第二部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对先秦儒家义利观涵蕴深厚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它的内涵丰富而久远,它的基本理论博大精深,它坚持以利为基础,以义为统帅,以义制利,利寓于义的价值理念。具体而言,孔子倡导“见利思义”的德性主义价值取向,孟子坚持义以为上、“何必曰利?”的道义观,荀子推行“以义制利”前提下“义与利”乃人之所“两有”的道德原则。它立足于推崇仁爱和谐的人际关系,注重克己守义的道德人格,坚持欲不可去,节之为善的道德准则,尊奉顺天爱物的天地大义之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分析探讨了这种义利观所彰显的特定价值导向;第三部分对先秦儒家义利观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进行了探讨。本着“视域融合”、古为今用的原则对先秦儒家义利观进行了合理的扬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达到为当代社会服务之目的。故坚持“以义制利”的道德原则,树立正确的个人义利价值取向,肯定个人追求物质利益的正当性,倡导个人合于义的标准取利,并重人格精神追求,反对拜金主义;确立合理的社会道德价值导向,重社会整体利益,反对利己本位主义,坚持“义利两有”,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树立“以义取利”的道德风尚,倡导“贵义尚利”的道德价值。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9
引言  9-13
一、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立论基础  13-19
  (一) 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社会背景  13-15
    1. 经济变革  13
    2. 政治变动  13-14
    3. 文化变迁  14-15
  (二) 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理论来源  15-19
    1. 周代义利说  15-16
    2. 性相近说  16
    3. 性善说  16-17
    4. 性恶说  17-19
二、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内容  19-38
  (一) 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内涵  19-32
    1. "义"与"利"的含义  19-22
    2. 义与利的关系  22-24
    3. "见利思义"的德性主义价值取向  24-26
    4. 义以为上、何必曰利的道义论  26-29
    5. 以义胜利前提下义与利乃人之所两有的道德原则  29-32
  (二) 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特点  32-35
    1. 推崇仁爱和谐的人际关系  32
    2. 注重欲不可去,节之为善的道德准则  32-33
    3. 重视克己守义的道德人格  33-34
    4. 尊奉顺天爱物的天地大义  34-35
  (三) 先秦儒家代表义利观的共性与区别  35-38
    1. 共性  35-36
    2. 区别  36-38
三、先秦儒家义利观的价值  38-49
  (一) 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历史意义  38-41
  (二) 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现实价值  41-49
    1. 借鉴先秦儒家义利观,树立正确的个人义利价值取向  41-44
      (1) 肯定个人追求物质利益的正当性  41-42
      (2) 倡导个人合于义的标准取利  42-43
      (3) 坚持"以义制利"的道德原则  43
      (4) 注重人格精神追求,反对拜金主义  43-44
    2. 以先秦儒家义利观为鉴,确立合理的社会道德价值导向  44-49
      (1) 关注社会整体利益,反对利己本位主义  44-46
      (2) 坚持"义利两有",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46
      (3) 树立"以义取利"的道德风尚  46-47
      (4) 倡导"见利思义"的现代道德价值导向  47-49
注释  49-53
参考文献  53-56
致谢  56-5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7

相似论文

  1. 当代中国消费价值观的伦理分析,F014.5
  2.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研究,G124
  3.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4.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5. 当代公共行政的形态与挑战,D035
  6. 当代流行文化对“90后”价值观的影响研究,C913.5
  7. 上市建筑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F426.92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民思想教育问题研究,D422.62
  9.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研究,F426.92
  10. 古树名木综合价值评价研究,S788
  11. 荀子生态伦理思想研究,B222.6
  12. X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私募股权融资方案研究,F426.7
  13.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师范生职业生涯辅导研究,G657.38
  14.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困惑与引领路径研究,G641
  15. 体操硕士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的调查研究,G643
  16. 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扬弃及其当代价值,B516.35
  17.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G641
  18. 第42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平衡木转体动作的价值研究,G832
  19.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产业价值链研究,G219.24
  20. 煤区环境立法价值研究,D922.68
  21. 庄子哲学的心理调节功能,B223.5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道德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