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参附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阴阳两虚、水瘀内停证)的临床研究

作 者: 韩振强
导 师: 沈建平
学 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中西医结合治疗 单纯西药治疗 临床研究
分类号: R2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8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观察参附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阴阳两虚,水瘀内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阴阳两虚,水瘀内停)的住院患者,按照性别、年龄、基础心脏病、心功能分级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组):参照2007年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CHF治疗建议,予西药(包括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地高辛等)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上述西药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强心汤”(有人参l0g、制附片4g、麦冬10g、五味子10g、玉竹20g、葶苈子20g、赤芍15g、车前子20g等药物组成),“参附强心汤”由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煎药室统一煎制、提供,每剂两袋,每袋150ml;两组均14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治疗组心衰疗效总有效率86.7%,对照组心衰疗效总有效率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3.3%,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0%,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心功能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86.7%,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3%(P<0.05);洋地黄停减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68.2%,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4.0%(P<0.05);两组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增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强心汤治疗慢性心衰安全有效。参附强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组,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症状及心功能、减少洋地黄用量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在提高心衰临床疗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方面与单纯西药治疗组有同等疗效,无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长期应用对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预后方面可能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7-8
Abstract  8-10
前言  10-12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综述部分)  12-23
  第一章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治疗进展  12-15
    1. 病因病机  12-13
    2. 辨证分型  13
    3. 辨证施治  13
    4. 专方专药治疗  13-14
    5.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4-15
  第二章 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新视野  15-19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15-16
    2. β受体阻滞剂  16
    3.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16
    4. 脑钠肽(BNP)  16-17
    5. 肾素抑制剂  17
    6. 正性肌力药-钙增敏剂  17
    7. 腺苷受体拮抗剂  17
    8. 加压素受体拮抗剂  17-18
    参考文献  18-19
  第三章:慢性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概述  19-23
    1.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19
    2.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19-20
    3. 干细胞移植  20
    4. 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  20-21
    5. 心脏移植  21
    6. 基因治疗  21
    7. 血液净化治疗  21-22
    参考文献  22-23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3-35
  1. 研究对象  23
  2. 诊断标准  23-26
    2.1 西医诊断标准  23
    2.2 中医诊断辩证标准及评分  23-26
  3. 疗效评定标准  26-28
    3.1 心衰疗效计分  26-27
    3.2 心功能疗效判定标准  27
    3.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27-28
    3.4 中医证侯疗效判定标准  28
    3.5 地高辛停减率  28
  4. 受试病例标准  28-29
    4.1 纳入标准  28
    4.2 排除标准  28
    4.3 退出试验病例标准  28-29
  5. 治疗方法  29
  6. 观察指标  29
  7. 统计方法  29
  8. 一般资料分析  29-31
  9. 疗效分析  31-34
    9.1 治疗后两组心衰疗效(Lee氏)比较  31
    9.2 治疗后两组心功能疗效(NYHA)比较  31-32
    9.3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2
    9.4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比较  32-33
    9.5 治疗后地高辛停减情况比较  33
    9.6 治疗前后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  33
    9.7 安全性监测  33-34
  10. 结论  34-35
讨论  35-39
参考文献  39-40
附录  40-4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1-42
致谢  42

相似论文

  1. “便秘Ⅰ号”治疗血液透析并发脾肾两亏、湿浊内蕴型便秘的临床研究,R259
  2. 慢性心力衰竭常见中医证型与尿酸及左室重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R259
  3. 止痛促愈膏治疗新鲜肛裂的临床研究,R657.1
  4. 陈淑长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PTS的临床研究,R249
  5. 中医药干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研究,R259
  6. 极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R683
  7. 周耀庭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总结及三子四仙汤治疗小儿外感挟滞型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8. 王焕禄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宣痹通络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R259
  9. 消瘤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R737.33
  10. 保留股骨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研究,R687.4
  11. 解氏肺癌2号方对肺癌伴恶性胸水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R734.2
  12. 应用肾小球滤过率评价血肌酐正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肾功能情况,R541.61
  1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R541.6
  14. 超声心动图多参数评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R541.6
  15. 微量白蛋白尿在评估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意义,R541.61
  16. 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IL-17表达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R541.7
  17. 中医药在咽喉反流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R259
  18.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R743.3
  19. 热碘油TACE联合乙酸消融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R735.7
  20. 4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总结,R733.71
  21. 健脾补肾方联合DP方案治疗术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R734.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