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 者: 张平
导 师: 姚顺波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
关键词: 青海藏区 后发优势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F1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06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青海藏区是青海省藏族与其他民族共同聚居的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很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生长地。青海藏区自然环境艰苦,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以牧业为主,工业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总量小、整体运行质量不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靠天吃饭因素大,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地区间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青海藏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富裕、文明新青海,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和谐统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经济基础相对滞后、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社会事业基础薄弱、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社会教育事业水平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制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应该通过强化生态保护、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建立高原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依托后发优势发展发展高原特色旅游业、有机农牧业、民族手工业、藏医药业、高原纯净水等特色经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藏区文化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藏区稳定等措施,全面推进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章,导言。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介绍可持续发展、后发优势、循环经济三个基本概念及其相关理论。第三章,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青海及青海藏区概况、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阐述青海藏区发展战略目标、发展战略重点、发展战略思路。第五章,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提出青海藏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些思路和对策。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10
第一章 导言  10-18
  1.1 选题背景  10-12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1.2.1 理论意义  12
    1.2.2 实践意义  12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7
    1.3.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2-13
    1.3.2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3-15
    1.3.3 国内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15-17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17
    1.4.1 主要内容  17
    1.4.2 创新之处  17
  1.5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17-18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8-29
  2.1 相关概念  18
    2.1.1 可持续发展  18
    2.1.2 循环经济  18
    2.1.3 后发优势  18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18-22
    2.2.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8-20
    2.2.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0-21
    2.2.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21-22
  2.3 循环经济理论  22-24
    2.3.1 循环经济的含义  22
    2.3.2 循环经济的起源及发展  22-23
    2.3.3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23-24
    2.3.4 发展循环经济是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4
  2.4 后发优势理论  24-29
    2.4.1 后发优势理论的概述  25
    2.4.2 后发优势的含义  25-26
    2.4.3 后发优势理论的发展  26-27
    2.4.4 后发优势的现实意义  27-29
第三章 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9-37
  3.1 青海省概况  29
  3.2 青海藏区概况  29-31
    3.2.1 人口状况  29-30
    3.2.2 地理分布  30
    3.2.3 自然状况  30
    3.2.4 生态环境  30-31
  3.3 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31-34
    3.3.1 经济发展现状  31-32
    3.3.2 农牧民生产生活现状  32
    3.3.3 交通设施与电力供应现状  32-33
    3.3.4 文化教育  33-34
    3.3.5 医疗卫生  34
    3.3.6 开发扶贫  34
  3.4 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34-37
    3.4.1 经济基础相对滞后  34-35
    3.4.2 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  35
    3.4.3 社会事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  35-36
    3.4.4 人才和教育是制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36
    3.4.5 产业结构不合理  36-37
第四章 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7-41
  4.1 战略目标  37
  4.2 战略思路  37
  4.3 战略重点  37-41
    4.3.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37-38
    4.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8-39
    4.3.3 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  39-40
    4.3.4 传承发展民族文化  40-41
第五章 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41-56
  5.1 强化生态保护推进生态立省战略  41-42
    5.1.1 兼顾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  41
    5.1.2 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41
    5.1.3 强化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  41-42
    5.1.4 生态的自然修复与人工辅助相结合  42
    5.1.5 加强水资源监测与保护  42
  5.2 建立高原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42-48
    5.2.1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财政政策  42-45
    5.2.2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税收政策  45-46
    5.2.3 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投融资体制  46-47
    5.2.4 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多元化补偿方式  47
    5.2.5 研究建立绿色GDP 的核算体系  47-48
    5.2.6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应完善保障措施  48
  5.3 依托后发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48-51
    5.3.1 发展高原特色旅游业  48-49
    5.3.2 大力发展有机农牧业  49-50
    5.3.3 大力发展民族工手业  50
    5.3.4 重点发展藏医药业  50
    5.3.5 高原纯净水资源的利用开发  50-51
  5.4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51
  5.5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51-52
  5.6 发展藏区文化教育事业  52-54
    5.6.1 普及藏区义务教育  52-53
    5.6.2 合理发展寺院教育  53
    5.6.3 加强藏区职业教育  53
    5.6.4 加强藏区的成人教育  53
    5.6.5 促进藏区文化健康、稳步发展  53
    5.6.6 完善藏区用人机制  53-54
  5.7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藏区稳定  54-56
    5.7.1 逐步缩小生活水平差距  54
    5.7.2 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54
    5.7.3 大力培养民族干部  54-55
    5.7.4 反对分裂维护社会安定  55
    5.7.5 加强民族立法工作  55-56
结论  56-57
参考文献  57-59
致谢  59-60
作者简介  60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云南旅游小镇循环经济建设研究,F592.7
  3.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F590
  4.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5.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6.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7.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8.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9.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10.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物质能利用模式研究,S216
  11.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12.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13. 宁夏羊绒产业发展战略研究,F426.86
  14. 兰州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风险管理研究,F426.22
  15.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与发展研究,R197.1
  16. 可持续发展观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实证研究,F224
  17. 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F832;F205
  18. 日本环境保护的历史考察(1955-2000),X321-09
  19.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青海产业结构调整,F205
  20. 山东省对外可持续贸易发展效率的评价研究,F224
  21. 企业文化构建与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276.5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地方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