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泄愤型突发群体事件研究

作 者: 吕卿
导 师: 刘霞
学 校: 上海交通大学
专 业: 公共管理
关键词: 突发群体事件 应急 泄愤型 演进机理
分类号: D63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32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无组织、无直接利益诉求的泄愤型突发群体事件是近年来才大量涌现出来的一类突发群体事件,通常以发泄情绪为主,事前征兆难以发觉,事件形成和发展多变,容易被不良势力和不法分子利用后发生暴力冲突,影响范围也难以控制,所以它成了当前政府危机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本文运用社会冲突理论和社会燃烧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和集群行为理论、危机管理理论和危机治理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对泄愤型突发群体事件研究可能的理论综合分析框架,并通过这个框架对泄愤型突发群体事件的内涵、特征及演化机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相应的泄愤型突发群体事件风险叠加放大演化模型,以此来刻画泄愤型突发群体事件的动态本质,然后又辅以“瓮安事件”和“印花税上调事件”两个案例的剖解来论证模型的现实解释力,最后分析了我国当前在突发群体事件处置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出发,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泄愤型突发群体事件应急管理对策。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9
第一章 引论  9-17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9-10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0-11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5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5-17
第二章 突发群体事件和泄愤型突发群体事件  17-27
  第一节 突发群体事件和泄愤型突发群体事件内涵  17-19
    一、突发群体事件的概念  17-18
    二、泄愤型突发群体事件的内涵  18-19
  第二节 泄愤型突发群体事件的特征  19-22
  第三节 泄愤型突发群体事件现状与发展趋势  22-27
    一、当前社会矛盾和冲突的现状特点  22-24
    二、当前社会风险研判  24-25
    三、当前泄愤型突发群体事件的发展趋势  25-27
第三章 相关理论原理和研究分析框架  27-39
  第一节 相关理论原理  27-36
    一、社会冲突理论和社会燃烧理论  27-29
    二、风险管理理论和集群行为理论  29-33
    三、危机管理理论和危机治理理论  33-36
  第二节 研究分析框架  36-39
第四章 泄愤型突发群体事件演进机理分析  39-52
  第一节 泄愤型突发群体事件演化的诱因  39-47
    一、社会快速转型时期的制度变迁  39-41
    二、社会快速转型时期的利益分化  41-43
    三、社会快速转型时期的社会代价支付与补偿缺陷  43-44
    四、社会快速转型时期的强势群体或特权阶层对体制的影响  44-46
    五、社会快速转型时期的政府行为失当  46-47
  第二节 泄愤型突发群体事件演化的动因  47-52
    一、主观心理性因素是个体行为的基础  47-48
    二、不满和怨恨以及集体认同感的产生是集体行动的前提  48-49
    三、去个性化心理现象是集体行动产生的动力  49-50
    四、群众对抗性情绪的形成是事件演化升级的催化剂  50-52
第五章 典型案例剖解  52-65
  第一节 泄愤型突发群体事件演化的模式  52-55
  第二节 泄愤型突发群体事件风险叠加放大演化的个案研究——以“瓮安事件”为例  55-61
  第三节 泄愤型突发群体事件关键点成功控制的个案研究——以“印花税上调事件”为例  61-65
第六章 我国应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5-74
  第一节 我国应急管理现状  65-68
  第二节 当前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68-74
第七章 泄愤型突发群体事件应急管理路径选择  74-93
  第一节 宏观:构建全社会和谐与稳定  74-80
    一、建立全新的公共服务型政府  75-76
    二、建立科学的司法制衡制度  76
    三、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  76-77
    四、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  77
    五、大力发展社会公共事业  77-78
    六、培育政府、社会与公众良性互动的合作关系  78-80
  第二节 中观:创新管理的理念与制度  80-85
    一、实施“三有”原则,转变维稳理念  80-81
    二、从源头控制,实现应急关口再前移  81
    三、加强危机公关,实施全过程的公共沟通  81-82
    四、发挥人大作用,疏通诉求表达渠道  82-84
    五、建立社会安全阀机制,搭建利益协商调整平台  84-85
    六、创新维稳机制,实施信访代理制度  85
  第三节 微观:实现全阶段的应急流程  85-93
    一、预防阶段:着力提高准确性、前瞻性  86-87
    二、应对阶段:着力提升快速性、控制性  87-89
    三、恢复阶段:着力维护权威性、公正性  89-93
第八章 结语和展望  93-97
参考文献  97-102
致谢  102-10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4

相似论文

  1. 一爆炸事故引发的应急资源整合问题的思考(案例分析型),X928.7
  2. 完善广东省海洋渔业总体应急预案研究,D630
  3. 应急物流通道的选择与评价研究,X43
  4. 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探讨,D630
  5. 快速物化转化集成技术在有机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中的应用,X703
  6. 第24届大冬会竞赛管理系统项目风险管理,G812.2
  7. 天津市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应急管理研究,D630
  8. 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现状与对策研究,D630
  9. 军地一体化应急物流模式的研究,E075
  10. 大连市G区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研究,D631.4
  11. 中小学应急管理体系研究,G637
  12. 我国高校危机应急管理机制研究,G647
  13. CBA联赛球场观众暴力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G843
  14. 自适应火灾应急预案调整研究,X928.7
  15. 水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处置及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研究,U698.3
  16. 网络危机传播的模式及应对机制研究,G206
  17. 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的法治保障,D922.1
  18. 论我国环境应急管理的问题和对策,D925
  19. 地方综合性大学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G647
  20. B公司上海一体化基地应急管理及其研究,F272
  21. 基于选址与路径优化的应急物流系统的研究及应用,F25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 国家机关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