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武则天诗文男性化审美形态研究

作 者: 胡敏
导 师: 徐炼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男性化审美形态 男性化心理 认同 武则天 徐惠 上官婉儿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6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初唐的诗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辉煌的业绩。从唐代文学发展的整体流程看,初唐女性对文学的贡献不可磨灭,而这些女性创作者中有一个特殊的创作群体,那就是皇室女性。其中有手握重权的武则天,有直言进谏的徐惠,有参政议政的上官婉儿,她们的创作大多呈现出一种男性化的审美形态,而这种审美形态的形成源于她们男性化的心理。武则天在以《唐明堂乐章》、《唐大饗拜洛乐章》为代表的这类诗歌的创作目上体现出男性化的特征。同时以《腊日宣诏幸上苑》和《升仙太子碑并序》为代表的这类充满帝王之威的诗文,以及以《从驾幸少林寺并序》、《游九龙潭》、《早春夜宴》为代表的山水游宴诗中,都可以看到其男性化的审美形态。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家庭、宫廷生活环境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武则天经过了,性格形成期的男性化认同;两次入宫的男性化心理得到强化;称帝之后的男性化心理转变完成,三个阶段。由一个崇拜男性的少女,逐渐成为了一个拥有男性化心理,并极度崇拜权利的男权社会最高独裁者。和武则天同时期的另外两位女性:徐惠和上官婉儿。徐惠以《谏太宗息兵罢役疏》为代表,将魏征的《十渐不克终疏》作为参考文本进行创作,全文气势流贯、议论纵横、骈俪华美,深有大将之风,刚毅之气完全是男子气度、贤臣之风。和武则天的男性化心理转变完成不同,徐惠的男性化心理主要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对男性的模仿,并没有将自己视为男性看待,在徐惠的行为处事中,我们看到的仍然是一位温婉可人的女性形象。上官婉儿的诗歌从内容上分类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抒发个人情感的,以《彩书怨》为代表;一类是写景状物的,以《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为代表;第三类是应制唱和的,以《驾幸三会寺应制》、《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群臣上菊花寿酒》三首为代表。这三类诗歌在审美视角和审美意象的选择上都充满男性作家的豪放气度,丝毫看不出女性特质。与之对应的男性化心理的完成可以看做是一种自然性的结果,出生掖庭局导致了她对自身性别的漠视,对男性性别与权力对应性的模糊感,进而促使了她对武则天全方位的认同,最终成为了一名拥有男性化心理的宫廷女官。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绪论  8-14
  1、研究分期  8-10
  2、研究概念的明晰  10-12
    2.1 男性化心理的概念阐释  10-11
    2.2 崇男和女性主义的区别  11-12
  3、诗歌创作  12-13
  4、研究方法  13-14
第一章 武则天男性化心理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  14-20
  第一节 宫女与崇男心态的萌发  14-15
  第二节 初唐皇帝的开明与男性化心理的形成  15-16
  第三节 少数民族引起女性观念和地位的改变  16-18
  第四节 前朝皇后涉政事例的影响  18
  第五节 女性豪放化的审美形态  18-20
第二章 家庭、宫廷生存环境下的男性化心理转变  20-28
  第一节 性格形成期的男性化认同  20-23
  第二节 两次入宫使其男性化心理得到强化  23-25
  第三节 称帝之后的男性化心理转变完成  25-28
第三章 武则天诗文中的男性化审美形态  28-38
  第一节 为称帝服务的庙堂文字  28-31
  第二节 发帝王之威的代表作品:《腊日宣诏幸上苑》和《升仙太子碑并序》  31-35
  第三节 山水游宴诗中的男性化审美形态  35-38
第四章 武则天时期其他皇室女性的诗文创作  38-47
  第一节 徐贤妃的进谏之路与《谏太宗息兵罢役疏》  38-42
    一、从贵族才女到宫廷贤妃  38-40
    二、《谏太宗息兵罢役疏》中的男性化审美形态  40-42
  第二节 武则天对上官婉儿的影响  42-47
    一、对女主武则天的认同  43-45
    二、宫廷女官与男性化的诗歌审美形态  45-47
结语  47-48
参考文献  48-51
致谢  51-52
附录A  52

相似论文

  1. 汉藏边缘藏语穆斯林现状研究,C955
  2. 查尔斯·泰勒的政治认同观研究,D09
  3. 音乐教师职业认同的特点、影响及促进研究,G633.951
  4. 山西省文水县“文水鈲子”的民俗主体与民俗传承调查研究,K892.4
  5. 高中文言文教学优化研究,G633.3
  6. 1999-2009年《人民日报》的“澳门回归”报道与国家认同建构,G212
  7. 员工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F224
  8. 人格特质、社群承诺和品牌认同的关系研究,F224
  9. 试论《钢琴教师》的女性抒写,I611.074
  10. 大连地区朝鲜族与韩国迁移者的民族认同比较,C95
  11. 石河子市基督教徒宗教认同研究,D635
  12. 大学生“跑庙”行为的社会学思考,D635
  13. 南疆地区维吾尔族的中华民族认同研究,D633
  14. 老舍小说的底层叙事研究,I207.42
  15. 非耐用消费品广告的语言学分析,H052
  16. 东亚和西欧的“同文”比较研究,H04
  17. 语言中的文化认同—对《我父亲的梦想》语篇语用分析,H315
  18. 剧作与动画,J954
  19. 大众文化视角下中美文化认同的对比研究,G04
  20. 菲律宾华族中学生族群认同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B844.2
  21. 伦理困境下的医疗行为选择及社会认同与评价,R-05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